为了孩子读书农村户口迁出后还能迁回吗?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22-03-10
展开全部
就在昨天,我把户口从农村迁到了城市。办理的过程很简单,甚至都不用回我们村开证明,直接就网上申请办理了。
这可不像我当初从大学毕业往农村回迁时,到处找关系那么麻烦。
当年我上大学时,把户口迁出去了,后来毕业想落回村里,我们村里反而还不接受。好不容易找点关系才给落回家里。而现在往城里迁,没想到这么简单。
其实我一点也不喜欢把户口迁到城市,并不是说我在农村能得到多少好处,而是我一直觉得我不是城市人,我也不喜欢住在城市的高楼大厦里。我一直觉得我老了还要回到农村,弄一亩薄田种点瓜果蔬菜,有一个大院子,养鱼养花,哪里不比城市好?
假如我户口也迁到城市了,一是我老家的宅基地就没了,我也无法继承,坏了也无法重修;二是我村里分的不到一亩地也没了,即使将来回村里还要租别人的地来种;三是只要家里有地,我就感觉比较踏实,总觉得大不了就回家种地,还能饿死?
所以我一直以来都排斥把户口迁到城里。
在我眼里,城市也就只是我工作的地方,并不适合我长期居住,将来我还是要回到农村的。
但是现在为了孩子上学,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我不得不要把户口迁到我不喜欢的城市中去。
令人堪忧的农村乡镇的教学
我不是对农村乡镇的教学有歧视,而是因为这已经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
我老家是山东潍坊寿光农村的。寿光大家应该都知道,中国的“菜篮子”。我家以前也是种蔬菜大棚的,而且我爹也是村里种蔬菜大棚最早的那一批人。
以前种大棚苦啊,真是起早贪黑啊,我至今还记得大冬天的我父亲2、3点起来摘黄瓜,然后接着去卖。骑着电动车,冒着寒风,那个苦累,实在不是我们平常人能经受的。
在我看来,最累的活就是每天要拉这个草帘,只要天好,有太阳,就必须要早上拉起来,晚上再放下去,因为大棚全靠这个保温。那时可不像现在,用机器拉,全靠人工。冬天每天早上7点多我爸妈就上大棚去拉了,100米的大棚要拉1个半小时,每天都得这样,拉完然后再去棚里干活,现在想起来,还感到累。
而我以前寒假都没有睡过懒觉,因为我回家以后都要帮父母拉这帘子。经常是一开始把手都磨起泡来,然后就习惯了。习惯后不久又上学了,下一次又重新磨起泡来,循环往复。哪像现在的城市孩子,节假日10点能起来就不错了。
寿光正是靠像我爹妈一样辛勤劳苦的农民,才一步步成为了中国的菜篮子,成为了中国的百强县。可以说寿光的腾飞完全是建立在老百姓辛苦劳作的基础上的,是老百姓实打实的一滴滴汗水铸成的。
应该说寿光是百强县,下面的老百姓还算富裕,教育应该还可以。毕竟教育离不开经济,经济越发达的地方,教育就更好,这是成正比的。
但是,就我的观察,我们下面农村乡镇的教育是“老太太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啊。
1、学生越来越少
以前基本我们每个村都有自己的小学,一个班里有30多个孩子。到初中时,我们周围村里的孩子就集中到一起,一个年级可以有5、6个班。而现在呢?我们村里的小学都关了,而我们的初中变成小学了,周围的村里都来这里上,一个年级却凑不出1个班。
一方面确实是生孩子的少了,另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去城里买房,送孩子去城里上学。
现在很多农村人哪怕在家里种地,也要去城里买套房子,就是为了让孩子可以在城里上学。要不就大老远的宁愿去送孩子到镇上学习,也不愿在我们村小学里学。
2、师资、硬件不行
跟我在家种地的发小聊起,他的孩子现在就在我们村小学上,他对老师就特别不满,觉得老师教的狗屁不是。他说现在农村的老师都是老家伙,混吃等死,就没啥上进心,还能指望他们教好?
虽然我不赞同他的观点,但我也无法反驳的是,现在的村小学教育肯定是跟城里,甚至乡镇的无法比。其实想想也能理解,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有哪些好的老师想跑到一个乡村里去教学呢?有点关系有点能力的都会想调走,留下的一般就是周围村里的、没啥追求的教师了。
3、农村父母的教育观念不行
就像我前面说的,我的发小觉得老师教的不行,我从的话语中听到的是满满的鄙视,就这种态度能配合老师教育好孩子?
在大多数农村父母的心中,教育孩子就是老师的事,好像跟他们没啥关系。孩子教育不好,就是老师不行。因此更指望不上他们辅导孩子写作业,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等等,对于这类父母来说,批评打骂孩子都是正常的,他们才不会听你什么育儿心理学、儿童发展规律啥的呢。
这三个因素共同导致了农村乡镇教学越来越差,但凡对孩子有点期望的父母都把孩子送到城里去了,只留下那些要不没能力、要不没要求的父母,农村乡镇的教学能好了?
正是基于这些原因,我不得不也要把孩子送到城里来上学。
本来可以不迁户口的,但是我们旁边的小学竞争太激烈了,一档经常就满了,因此为了保证孩子的教育,我们也就只能迁户口了。
话说,现在城市户口好像也就只有这个功能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仝永昌Q9
2021-09-16 · TA获得超过2953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9万
采纳率:36%
帮助的人:1422万
展开全部
为了孩子读书,农村户口迁出后还能迁回吗?这个是不可以的,现在农科户口管理的特别严,只要个农村迁出去,以后再不能够签回来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22-03-11
展开全部
就在昨天,我把户口从农村迁到了城市。办理的过程很简单,甚至都不用回我们村开证明,直接就网上申请办理了。
这可不像我当初从大学毕业往农村回迁时,到处找关系那么麻烦。
当年我上大学时,把户口迁出去了,后来毕业想落回村里,我们村里反而还不接受。好不容易找点关系才给落回家里。而现在往城里迁,没想到这么简单。
其实我一点也不喜欢把户口迁到城市,并不是说我在农村能得到多少好处,而是我一直觉得我不是城市人,我也不喜欢住在城市的高楼大厦里。我一直觉得我老了还要回到农村,弄一亩薄田种点瓜果蔬菜,有一个大院子,养鱼养花,哪里不比城市好?
假如我户口也迁到城市了,一是我老家的宅基地就没了,我也无法继承,坏了也无法重修;二是我村里分的不到一亩地也没了,即使将来回村里还要租别人的地来种;三是只要家里有地,我就感觉比较踏实,总觉得大不了就回家种地,还能饿死?
所以我一直以来都排斥把户口迁到城里。
在我眼里,城市也就只是我工作的地方,并不适合我长期居住,将来我还是要回到农村的。
但是现在为了孩子上学,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我不得不要把户口迁到我不喜欢的城市中去。
令人堪忧的农村乡镇的教学
我不是对农村乡镇的教学有歧视,而是因为这已经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
我老家是山东潍坊寿光农村的。寿光大家应该都知道,中国的“菜篮子”。我家以前也是种蔬菜大棚的,而且我爹也是村里种蔬菜大棚最早的那一批人。
以前种大棚苦啊,真是起早贪黑啊,我至今还记得大冬天的我父亲2、3点起来摘黄瓜,然后接着去卖。骑着电动车,冒着寒风,那个苦累,实在不是我们平常人能经受的。
在我看来,最累的活就是每天要拉这个草帘,只要天好,有太阳,就必须要早上拉起来,晚上再放下去,因为大棚全靠这个保温。那时可不像现在,用机器拉,全靠人工。冬天每天早上7点多我爸妈就上大棚去拉了,100米的大棚要拉1个半小时,每天都得这样,拉完然后再去棚里干活,现在想起来,还感到累。
而我以前寒假都没有睡过懒觉,因为我回家以后都要帮父母拉这帘子。经常是一开始把手都磨起泡来,然后就习惯了。习惯后不久又上学了,下一次又重新磨起泡来,循环往复。哪像现在的城市孩子,节假日10点能起来就不错了。
寿光正是靠像我爹妈一样辛勤劳苦的农民,才一步步成为了中国的菜篮子,成为了中国的百强县。可以说寿光的腾飞完全是建立在老百姓辛苦劳作的基础上的,是老百姓实打实的一滴滴汗水铸成的。
应该说寿光是百强县,下面的老百姓还算富裕,教育应该还可以。毕竟教育离不开经济,经济越发达的地方,教育就更好,这是成正比的。
但是,就我的观察,我们下面农村乡镇的教育是“老太太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啊。
1、学生越来越少
以前基本我们每个村都有自己的小学,一个班里有30多个孩子。到初中时,我们周围村里的孩子就集中到一起,一个年级可以有5、6个班。而现在呢?我们村里的小学都关了,而我们的初中变成小学了,周围的村里都来这里上,一个年级却凑不出1个班。
一方面确实是生孩子的少了,另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去城里买房,送孩子去城里上学。
现在很多农村人哪怕在家里种地,也要去城里买套房子,就是为了让孩子可以在城里上学。要不就大老远的宁愿去送孩子到镇上学习,也不愿在我们村小学里学。
2、师资、硬件不行
跟我在家种地的发小聊起,他的孩子现在就在我们村小学上,他对老师就特别不满,觉得老师教的狗屁不是。他说现在农村的老师都是老家伙,混吃等死,就没啥上进心,还能指望他们教好?
虽然我不赞同他的观点,但我也无法反驳的是,现在的村小学教育肯定是跟城里,甚至乡镇的无法比。其实想想也能理解,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有哪些好的老师想跑到一个乡村里去教学呢?有点关系有点能力的都会想调走,留下的一般就是周围村里的、没啥追求的教师了。
3、农村父母的教育观念不行
就像我前面说的,我的发小觉得老师教的不行,我从的话语中听到的是满满的鄙视,就这种态度能配合老师教育好孩子?
在大多数农村父母的心中,教育孩子就是老师的事,好像跟他们没啥关系。孩子教育不好,就是老师不行。因此更指望不上他们辅导孩子写作业,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等等,对于这类父母来说,批评打骂孩子都是正常的,他们才不会听你什么育儿心理学、儿童发展规律啥的呢。
这三个因素共同导致了农村乡镇教学越来越差,但凡对孩子有点期望的父母都把孩子送到城里去了,只留下那些要不没能力、要不没要求的父母,农村乡镇的教学能好了?
正是基于这些原因,我不得不也要把孩子送到城里来上学。
本来可以不迁户口的,但是我们旁边的小学竞争太激烈了,一档经常就满了,因此为了保证孩子的教育,我们也就只能迁户口了。
话说,现在城市户口好像也就只有这个功能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22-03-11
展开全部
就在昨天,我把户口从农村迁到了城市。办理的过程很简单,甚至都不用回我们村开证明,直接就网上申请办理了。
这可不像我当初从大学毕业往农村回迁时,到处找关系那么麻烦。
当年我上大学时,把户口迁出去了,后来毕业想落回村里,我们村里反而还不接受。好不容易找点关系才给落回家里。而现在往城里迁,没想到这么简单。
其实我一点也不喜欢把户口迁到城市,并不是说我在农村能得到多少好处,而是我一直觉得我不是城市人,我也不喜欢住在城市的高楼大厦里。我一直觉得我老了还要回到农村,弄一亩薄田种点瓜果蔬菜,有一个大院子,养鱼养花,哪里不比城市好?
假如我户口也迁到城市了,一是我老家的宅基地就没了,我也无法继承,坏了也无法重修;二是我村里分的不到一亩地也没了,即使将来回村里还要租别人的地来种;三是只要家里有地,我就感觉比较踏实,总觉得大不了就回家种地,还能饿死?
所以我一直以来都排斥把户口迁到城里。
在我眼里,城市也就只是我工作的地方,并不适合我长期居住,将来我还是要回到农村的。
但是现在为了孩子上学,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我不得不要把户口迁到我不喜欢的城市中去。
令人堪忧的农村乡镇的教学
我不是对农村乡镇的教学有歧视,而是因为这已经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
我老家是山东潍坊寿光农村的。寿光大家应该都知道,中国的“菜篮子”。我家以前也是种蔬菜大棚的,而且我爹也是村里种蔬菜大棚最早的那一批人。
以前种大棚苦啊,真是起早贪黑啊,我至今还记得大冬天的我父亲2、3点起来摘黄瓜,然后接着去卖。骑着电动车,冒着寒风,那个苦累,实在不是我们平常人能经受的。
在我看来,最累的活就是每天要拉这个草帘,只要天好,有太阳,就必须要早上拉起来,晚上再放下去,因为大棚全靠这个保温。那时可不像现在,用机器拉,全靠人工。冬天每天早上7点多我爸妈就上大棚去拉了,100米的大棚要拉1个半小时,每天都得这样,拉完然后再去棚里干活,现在想起来,还感到累。
而我以前寒假都没有睡过懒觉,因为我回家以后都要帮父母拉这帘子。经常是一开始把手都磨起泡来,然后就习惯了。习惯后不久又上学了,下一次又重新磨起泡来,循环往复。哪像现在的城市孩子,节假日10点能起来就不错了。
寿光正是靠像我爹妈一样辛勤劳苦的农民,才一步步成为了中国的菜篮子,成为了中国的百强县。可以说寿光的腾飞完全是建立在老百姓辛苦劳作的基础上的,是老百姓实打实的一滴滴汗水铸成的。
应该说寿光是百强县,下面的老百姓还算富裕,教育应该还可以。毕竟教育离不开经济,经济越发达的地方,教育就更好,这是成正比的。
但是,就我的观察,我们下面农村乡镇的教育是“老太太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啊。
1、学生越来越少
以前基本我们每个村都有自己的小学,一个班里有30多个孩子。到初中时,我们周围村里的孩子就集中到一起,一个年级可以有5、6个班。而现在呢?我们村里的小学都关了,而我们的初中变成小学了,周围的村里都来这里上,一个年级却凑不出1个班。
一方面确实是生孩子的少了,另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去城里买房,送孩子去城里上学。
现在很多农村人哪怕在家里种地,也要去城里买套房子,就是为了让孩子可以在城里上学。要不就大老远的宁愿去送孩子到镇上学习,也不愿在我们村小学里学。
2、师资、硬件不行
跟我在家种地的发小聊起,他的孩子现在就在我们村小学上,他对老师就特别不满,觉得老师教的狗屁不是。他说现在农村的老师都是老家伙,混吃等死,就没啥上进心,还能指望他们教好?
虽然我不赞同他的观点,但我也无法反驳的是,现在的村小学教育肯定是跟城里,甚至乡镇的无法比。其实想想也能理解,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有哪些好的老师想跑到一个乡村里去教学呢?有点关系有点能力的都会想调走,留下的一般就是周围村里的、没啥追求的教师了。
3、农村父母的教育观念不行
就像我前面说的,我的发小觉得老师教的不行,我从的话语中听到的是满满的鄙视,就这种态度能配合老师教育好孩子?
在大多数农村父母的心中,教育孩子就是老师的事,好像跟他们没啥关系。孩子教育不好,就是老师不行。因此更指望不上他们辅导孩子写作业,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等等,对于这类父母来说,批评打骂孩子都是正常的,他们才不会听你什么育儿心理学、儿童发展规律啥的呢。
这三个因素共同导致了农村乡镇教学越来越差,但凡对孩子有点期望的父母都把孩子送到城里去了,只留下那些要不没能力、要不没要求的父母,农村乡镇的教学能好了?
正是基于这些原因,我不得不也要把孩子送到城里来上学。
本来可以不迁户口的,但是我们旁边的小学竞争太激烈了,一档经常就满了,因此为了保证孩子的教育,我们也就只能迁户口了。
话说,现在城市户口好像也就只有这个功能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22-03-10
展开全部
就在昨天,我把户口从农村迁到了城市。办理的过程很简单,甚至都不用回我们村开证明,直接就网上申请办理了。
这可不像我当初从大学毕业往农村回迁时,到处找关系那么麻烦。
当年我上大学时,把户口迁出去了,后来毕业想落回村里,我们村里反而还不接受。好不容易找点关系才给落回家里。而现在往城里迁,没想到这么简单。
其实我一点也不喜欢把户口迁到城市,并不是说我在农村能得到多少好处,而是我一直觉得我不是城市人,我也不喜欢住在城市的高楼大厦里。我一直觉得我老了还要回到农村,弄一亩薄田种点瓜果蔬菜,有一个大院子,养鱼养花,哪里不比城市好?
假如我户口也迁到城市了,一是我老家的宅基地就没了,我也无法继承,坏了也无法重修;二是我村里分的不到一亩地也没了,即使将来回村里还要租别人的地来种;三是只要家里有地,我就感觉比较踏实,总觉得大不了就回家种地,还能饿死?
所以我一直以来都排斥把户口迁到城里。
在我眼里,城市也就只是我工作的地方,并不适合我长期居住,将来我还是要回到农村的。
但是现在为了孩子上学,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我不得不要把户口迁到我不喜欢的城市中去。
令人堪忧的农村乡镇的教学
我不是对农村乡镇的教学有歧视,而是因为这已经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
我老家是山东潍坊寿光农村的。寿光大家应该都知道,中国的“菜篮子”。我家以前也是种蔬菜大棚的,而且我爹也是村里种蔬菜大棚最早的那一批人。
以前种大棚苦啊,真是起早贪黑啊,我至今还记得大冬天的我父亲2、3点起来摘黄瓜,然后接着去卖。骑着电动车,冒着寒风,那个苦累,实在不是我们平常人能经受的。
在我看来,最累的活就是每天要拉这个草帘,只要天好,有太阳,就必须要早上拉起来,晚上再放下去,因为大棚全靠这个保温。那时可不像现在,用机器拉,全靠人工。冬天每天早上7点多我爸妈就上大棚去拉了,100米的大棚要拉1个半小时,每天都得这样,拉完然后再去棚里干活,现在想起来,还感到累。
而我以前寒假都没有睡过懒觉,因为我回家以后都要帮父母拉这帘子。经常是一开始把手都磨起泡来,然后就习惯了。习惯后不久又上学了,下一次又重新磨起泡来,循环往复。哪像现在的城市孩子,节假日10点能起来就不错了。
寿光正是靠像我爹妈一样辛勤劳苦的农民,才一步步成为了中国的菜篮子,成为了中国的百强县。可以说寿光的腾飞完全是建立在老百姓辛苦劳作的基础上的,是老百姓实打实的一滴滴汗水铸成的。
应该说寿光是百强县,下面的老百姓还算富裕,教育应该还可以。毕竟教育离不开经济,经济越发达的地方,教育就更好,这是成正比的。
但是,就我的观察,我们下面农村乡镇的教育是“老太太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啊。
1、学生越来越少
以前基本我们每个村都有自己的小学,一个班里有30多个孩子。到初中时,我们周围村里的孩子就集中到一起,一个年级可以有5、6个班。而现在呢?我们村里的小学都关了,而我们的初中变成小学了,周围的村里都来这里上,一个年级却凑不出1个班。
一方面确实是生孩子的少了,另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去城里买房,送孩子去城里上学。
现在很多农村人哪怕在家里种地,也要去城里买套房子,就是为了让孩子可以在城里上学。要不就大老远的宁愿去送孩子到镇上学习,也不愿在我们村小学里学。
2、师资、硬件不行
跟我在家种地的发小聊起,他的孩子现在就在我们村小学上,他对老师就特别不满,觉得老师教的狗屁不是。他说现在农村的老师都是老家伙,混吃等死,就没啥上进心,还能指望他们教好?
虽然我不赞同他的观点,但我也无法反驳的是,现在的村小学教育肯定是跟城里,甚至乡镇的无法比。其实想想也能理解,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有哪些好的老师想跑到一个乡村里去教学呢?有点关系有点能力的都会想调走,留下的一般就是周围村里的、没啥追求的教师了。
3、农村父母的教育观念不行
就像我前面说的,我的发小觉得老师教的不行,我从的话语中听到的是满满的鄙视,就这种态度能配合老师教育好孩子?
在大多数农村父母的心中,教育孩子就是老师的事,好像跟他们没啥关系。孩子教育不好,就是老师不行。因此更指望不上他们辅导孩子写作业,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等等,对于这类父母来说,批评打骂孩子都是正常的,他们才不会听你什么育儿心理学、儿童发展规律啥的呢。
这三个因素共同导致了农村乡镇教学越来越差,但凡对孩子有点期望的父母都把孩子送到城里去了,只留下那些要不没能力、要不没要求的父母,农村乡镇的教学能好了?
正是基于这些原因,我不得不也要把孩子送到城里来上学。
本来可以不迁户口的,但是我们旁边的小学竞争太激烈了,一档经常就满了,因此为了保证孩子的教育,我们也就只能迁户口了。
话说,现在城市户口好像也就只有这个功能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