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也是被大臣拥立当上的皇帝,但为什么没有像汉献帝一样变成傀儡?
汉朝历史上,被大臣拥立为帝的君主以汉文帝和汉献帝两人非常典型。他们虽然一个身处西汉,一个身处东汉,但是命运却截然不同。汉文帝和汉献帝虽然都是由大臣拥立的,但是汉文帝却并没有像汉献帝一样成为傀儡,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首先,汉文帝被拥立之时有自己的主动权,而汉献帝则没有
汉献帝和汉文帝登基的场景是完全不同的。汉文帝刘恒在代国的时候,听说大臣们想拥立自己,他心里也非常担心自己成为傀儡。亲信张武等人就担心周勃趁机挟持专权,所以不同意汉文帝去见大臣们。他的另一个大臣宋昌则持保留意见,认为周勃等人要专权早就专权了,没必要再拥立一个刘氏子孙称帝。为了试探大臣们,汉文帝还让自己的舅舅薄昭去长安拜访周勃等人,发现并没有危机之后这才答应进入长安。
献帝刘协登基之前已经经历了兄长的惨死,当时的东汉朝廷不是董卓党羽,就是有心无力的其他大臣,地方上还有随时想称帝的割据势力,混乱不堪。从被董卓挟持开始,刘协手里能依靠的力量非常少,可以说一脸茫然,毫无反抗之力,所以他只能依靠做傀儡保命。而反观汉文帝时却不同,刘恒自己有自己的势力,更有很多支持自己的强力大臣,所以他俩在称帝之前,是完全不同的。
其次,汉文帝能力、素质强,幼年继位的汉献帝太过柔弱
汉文帝成为皇帝的时候已经23岁了。在做代王期间,他积累了非常丰富的权力经验。进入长安之后,他一面赏赐诸吕有功的周勃等人金钱,让功臣们没有话说,一面又将自己在代国的重臣提拔起来。
比如:汉文帝的舅舅薄昭被封为了轵侯,文帝麾下的将领宋昌被封为壮武侯,其他过去在代国的大臣也被封为了九卿。这样的举动在一定的程度上分化了周勃等大臣的权力。不但巩固了自己的地位,而且避免了被专权夺权的窘境。
除此之外,汉文帝将自己的兵马安排的很妥当。史书记载,文帝在进入未央宫之前就让宋昌做卫将军,提前将朝廷南北军的兵权拿在手里,警卫工作则由张武负责。可以说,为了防止被劫持或谋害,汉文帝做出了非常周密的举措。
而汉献帝就不一样了,他继位之初刚刚八岁左右,手里不但没有自己的兵马,连个可靠的人都没有,年纪小小的孩童,更是没有任何城府和心思,别提什么谋略和御下之道了。而且,刘协继位之后颠沛流离,一度被各路割据势力视为重要的劫持对象,甚至一度要依附他人,这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巨大压力。
在选择的收买人马上,刘协也都不像汉文帝那样比较精明。比如,成年之后,刘协一度想拿回权力,曾经用衣带诏让董承等大臣替自己除掉曹操。但他选择的人,不是太弱,就是心里也想小算盘,都不靠谱。
另外,献帝作为傀儡,他的四周早就遍布了眼线,成长之路自然荆棘重重。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发现,汉献帝的经验、能力、心理素质都不及汉文帝,从小环境不好的情况下,谋虑更是不值一提,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汉献帝才会成为傀儡,而汉文帝能够亲自掌握权力。
最后,汉文帝和汉献帝所处的时局、格局有很大不同
汉文帝所处的西汉虽然,内部百废待兴,外有匈奴作乱,但是在汉高祖和吕后的治理下还是呈上升趋势的,大臣和百姓的心中都是以维护汉朝为主。根据史书记载,汉文帝登基之前曾亲自拜谒高庙并表扬周勃等大臣诛灭诸吕的功绩。在宣扬自己地位的合法性的同时也将周勃等拥立他的大臣放在同一个大局中,有了维护西汉稳定的同一个宗旨,君臣上下必然会一心。
另外,晚年的周勃和陈平等大臣也都是非常识时务、顾大局的人。汉文帝继位不久,周勃因为不想惹汉文帝猜忌选择了称病退休。陈平虽然做了一段时间左丞相,但是身体不好,不久就病逝了。灌婴选择了为西汉厮杀,来到了抗击匈奴的边境。这些老臣用不同的方式退出了历史舞台,将权力留给了年轻的文帝。由此可见,明事理的大臣和比较稳定的朝廷中心才是汉文帝亲手掌握权力的关键。
与汉文帝相比,汉献帝就太痛苦了。他手里的东汉在桓灵二帝,外戚和宦官的折腾下已经变得支离破碎,四处起火。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手里有点兵马的都是心怀叵测。在掌握专权的两个人中,董卓希望利用权力控制所有人,顺他则昌、逆他则亡。曹操则希望延续汉室的同时,还要成为一代枭雄霸主。两个人的野心都不会允许汉献帝成为独立的皇帝。天下混乱,献帝又无力反抗把持朝政之人,这就造成了汉献帝的傀儡命运。
总而言之,西汉相对东汉的平稳环境,文帝因年龄经验能力比献帝强,两方人才的帮扶、顾大局的支持不同,使得汉文帝不但没有成为献帝一样的傀儡,反而最终将权力握在了自己手中。这也就造成了,汉文帝和汉献帝命运的截然不同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