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家长都是如何培养孩子数学能力的?
现在的家长培养孩子的数学能力,从几方面着手:
1.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引发孩子的好奇心。
2.寓教于乐让孩子从生活中理解数学。
3.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孩子能够独立思考。
孩子的培养一直是父母关心的问题,为了培养孩子的数学能力,一定要从小开始,让他逐步了解数学知识,通过实践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引发自己学习数学的兴趣,等孩子到了上学年龄之后,进入学校学习数学就会事半功倍。
一、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引发孩子的好奇心。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对周围的世界非常感兴趣,这个时候培养孩子数学知识,很容易让孩子理解和吸收,因此孩子在3岁之后,家长就可以让他认识数字,让他感受物体形状,引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为他以后上学之后学习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寓教于乐让孩子在生活中理解数学知识。想要让孩子学好数学,一定要和日常生活相联系,让孩子子日常生活中了解数学知识,比如让孩子尝试拿钱买东西,让孩子看一些数学常识的动画片,不要让孩子枯燥的学习数学方法,否则会让孩子对数学产生畏难心理,降低以后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孩子能够独立思考。孩子想要学好数学,一定要有数学思维,家长要时刻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孩子通过行动思考,自己动脑理解数学的内在逻辑,让孩子培养出数学思维。这样孩子就能独立思考,可以不断进步,最终培养起自己的数学能力。
家长培养孩子的数学能力一定要趁早,逐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大家对此有什么其他看法,欢迎留言评论。
数学能力的培养,其实都离不开数感的培养。
什么是数感思维?
数感(Number Sense),指的是人对数字的应用能力,用数学的方法去思考问题。数感是对数的直接感知能力,建立数感,有助于孩子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
数感思维表示具体情景中的数量关系,是一种基本数学素养。简单一句话概括,数感就是对数字的感知能力。
比如,见到一堆糖果,就能感觉到大概的数量;见到前面的隧道洞口,就能感觉那辆想要通过的卡车可能会过不去;还有对速度、长度、大小的各种感觉,这些都是数感的表现。
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数感?
接下来,就分享几个方便又有效的数感思维训练小方法,供家长们参考。
方法一:家长可以设计一个“小小商店”的游戏。带领孩子初步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有元、角、分三个单位。轮流扮演收银员和顾客。顾客要买1支铅笔和2个练习本。而1支铅笔是1元钱, 1个练习本是2元钱,看一看孩子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是否能顺序完成给钱、找钱的任务,锻炼数感的同时,也可以使孩子更加熟练地掌握加减运算。
方法二:让孩子亲身去感受和体会长度单位。让在书本上的抽象数字,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比如可以带孩子去体育场,亲身感受50米、100米、200米的实际距离。还可以于孩子一起进行目测练习,先划好范围,猜测大概有多少米,再用卷尺测量、验证。在一次次错误中,孩子的估算就能变得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