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为内训-哲学
1996年1月,华为公司市场部内部正式实施“先辞职,再重新竞业”的计划。当时,从以华为副总裁孙亚芳为首的华为市场部中高层干部,到各个区域办事处主任以上的干部都主动提出了辞职。大家都向公司提交了两份报告,一份是述职报告,一份是辞职报告。公司以工作业绩和述职报告中拟定的工作计划为准,对其进行认真考核,决定批准辞职报告还是述职报告。
如果批准的是辞职报告,那么员工就要离开原有岗位,甚至会被降职处理。而公司如果批准的是述职报告,就证明了员工的能力得到了公司的认可和欣赏,他们可以再原岗位重新上岗,而一些考核成绩大大超过标准的员工,将会得到提拔和重用。
尽管看起来不近人情,但是 优胜劣汰、新老更替原本就是一种最大的公平 。
华为早起崇尚狼道,一味强调进攻性,可是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任正非开始倡导对内对外的妥协精神,打造了“合作-竞争”的战略,这样就确保华为与竞争对手基本达成了动态的战略平衡,建立起了一种隐喻的共识“共同瓜分世界”。
从1997年开始,华为也转变了过去一直以经营扩张为主的战略执行,着力打造与全球化企业接轨的管理体系,最终在扩张和精细化管理之间形成战略平衡。
在华为发展正旺盛的时期,任正非发出一个强烈的信号:“我们是否正确认识了公司的生死存亡必须来自管理体系的进步?这种进步就是快速、正确,端对端,点对点,去除了许多中间环节。面临大批的高中级干部随IT管理的推行而下岗,我们是否做好了准备。如果是为了保住帽子与权杖,不推行电子商务,关键是,我们得说服我们的竞争对手也不要上,大家都手工劳动?我看是做不到的。沉舟侧畔千帆过,我们不前进必定死路一条。华为存在的问题不知要多少日日夜夜才数得清楚。”
2004年,美国一家顾问公司帮助华为设计公司组织结构,并建议华为最好建立起EMT(执行管理团队),这样可以更好得发挥出高层的实际功效。当时任正非被推举为EMT主席,但他考虑到此举会引起个人过度集权,破坏“权力均衡”。
正因如此,华为后来实行轮值EMT主席制度,让八位高层领导轮流执政,美人轮值半年。这样的模式可以让每一个高层人员都参与到管理中来,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地形成一种权力的均衡,防止出现一家独大的不利局面。见到这个制度非常实用,任正非干脆进一步的发挥,在内部进行轮值CEO制度。这种制度的推行更好地缓解了内部矛盾,也让高层管理者提升了自身的能力,确保了决策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当华为第一次入选世界500强时,公司内部的一位高管走进会议室,然后非常平静地说:“告诉大家一个坏消息,公司进入世界500强了。”如果换做其他地公司,也许应该会买几瓶香槟或者准备一次晚会来庆祝以下,可是在华为整个办公室里,一切都显得很沉闷,没有人为之欢呼,没有人因此停下手头的工作,也没有人就这个话题继续讨论下去,所有的人听完消息后,就像没事一样各归其位,然后和平时一样度过平淡的一整天。这种冷静是极度可怕的,也显示出一个企业应有的定力和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