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如何做到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在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全体小学毕业生都就近入学,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而且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 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而且一个班级里人数较多,如果按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优生学习没动力,拔不了尖,后进生最基础的也掌握不了,给其它学科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另外,对于农村初中,以中考升学(一级达标高中)率的高低去衡量办学的优劣的观念至今未打破,甚至越来越严重。于是,多数教师往往不惜血本,绞尽脑汁,采用多种手段,使大多数学生,陪同小部分“有希望”的“尖子生”,为之而“奋斗”,这样就使大多数“陪读生”“劳师无功”“,大大挫伤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严重影响了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这显然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
因此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分层式教学的实施
(1)学生分层
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有充分的了解,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和学习态度大致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A层:基础扎实,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浓,接受快;B层:学习成绩中等,能力一般,学习勤奋;C层:学习困难,消极厌学或顽皮的学生。划分层次前,教师应对学生做好思想教育工作,使每个学生都乐意到相应的层次里去;分层后,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作适当的调整,激励学生上进,最终达到C层逐渐解体,A、B层不断壮大的目的。
(2)目标分层
首先,根据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基础及特点,进行教学目标的分层定位。根据教材,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和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可能性,制定出分层的教学目标。一般说来,教学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对A层的学生要设计些灵活性和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求学生自己深刻理解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B层学生设计的问题应有点难度,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发展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对C层的学生应多给予指导,设计的问题可简单些,能掌握主要知识,学习基本方法,培养基本能力。
(3)分层式训练
作业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又能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因此,作业应该多层次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题型应由易到难成阶梯形。A组做基础作业和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的题目;B组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C组做基础性作业。使得作业的量和难度使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苹果”,从而调动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分层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学生分层
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思维能力水平对学生分开几个层次,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首先对自己所教的学生进行分层:A层:数学基础较好,思维能力也较好,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C层的难点,与C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B层:数学基础较好,思维能力也较好。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A层同学请教,能回答D层学生的难点;
C层:数学基础中下,思维能力一般,或思维能力较好但数学基础较差,即能在教师和A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简单习题。D层:数学基础较差,思维能力差,离不开教师和A层、B层同学的帮助,即能在教师和A层、B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 对学生分层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教学目标分层
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对各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首先,对A层的学生,侧重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重视培养自学能力和求知欲,重视培养思维品质。B层的学生,能理解课本例题,做一些简单的新题,能模仿课本例题,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重视夯实基础,培养学习热情。其次,对A层同学,要求注重公式的推导、来源及深化。对B层同学,要求掌握基本原理、概念及运算。
对C层同学,要求熟记公式,并进行简单运算。D层同学尽量提高他们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部分向C层甚至B层转化。多耐心辅导教育多鼓励,简单知识尽量多提问,提高他们听数学课的兴趣,要求他们完成作业和在测验中争取合格以上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