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为他发明一个官,历史上真实的李卫有多牛?
雍正为他发明一个官,历史上真实的李卫有多牛?下面就我们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自古以来,每一个有所作为的君王身后都是会有成千上万的能臣将领替他献计献策,排忧解难解劳。但是,这种能臣将领由于政见不一样、目地不一样,通常都并不是一派的,她们一般被分成贤臣、佞臣和宠臣等几类。
一般而言,贤臣不一定是宠臣,终究良药苦口嘛;这佞臣一般也不会是宠臣,终究权力很大,这一皇上也不会太令人满意,除非是这一权力是皇上给的。但是,在雍正帝阶段,有一个重臣却彻底并不是那么个状况,他即是雍正帝的宠臣,又是一个贤臣,最重要的是,他的权力还尤其大,称得上雍正帝首要宠臣。他便是李卫。
那麼做为雍正帝首要宠臣的李卫,他当官之际的顶峰势力到底有多大呢?谈起李卫,大伙儿对他的印象大多数是来自于电视连续剧《李卫当官》。在剧里,李卫善良搞笑幽默,深得皇上信赖和喜爱。但是电视连续剧终究是电视连续剧,影视剧化时的人物角色当然与历史名人有很大的不一样。
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真正历史时间中的李卫同剧里角色一样,也是很得雍正帝的热爱和信赖,而且或是雍正帝的首要宠臣。恰好是由于那样,雍正爷对李卫的岗位也是一升往上升,一点也不顾虑其他重臣的观点。
做为一个“绣花枕头”,李卫大字都认不出好多个,这大学问也当然就差到没边了。针对自身孩子的不成器,他爹也万般无奈,只能去为自己孩子买了个五品员外郎的业余兼职。当上官的李卫,人一点都没飘,反倒十分安稳,他认为自身尽管大学问不太好,但能力或是有的,依靠自己或是可以渐渐地在政界混知名头的。正如他所想,刚当上员外郎没多久,李卫凭自身的能力,只是2年就晋升为户部陪王。
在政界中,能力强的人一直引人注意的,李卫也是如此。刚即位的雍正帝迅速就留意到了他,并马上派他前去云南整治盐务。而后他因为盐务功绩突显,独得雍正帝器重,迅速就被任命为布政使。就是这样,凭着出色的政冶能力,李卫在短短的十年间,步步高升,从一个捐来的业余兼职一直晋升到朝中一品大员——直隶总督,这一晋升速率倒真没有愧雍正首要宠臣这一真实身份。而直隶总督这一官衔,也恰好是李卫任官期内的顶峰岗位。
那麼做为雍正帝首要宠臣李卫的顶峰官衔,直隶总督的权力到底有多大呢?直隶总督一职最开始开设于顺治十八年,完毕于清帝退位之时。做为清代八大省长中为代表的省长,清代九位最高级别的封疆大吏之一,直隶总督从开设之初,就拥有很大的权力。
遵循开设直隶总督最开始的目地,直隶总督的宣布官职为“省长北直隶等处地区提督军务、粮饷、管理方法河堤兼督抚事”,实际所管着今日北京、天津、河北大部分、河南小部、山东小部等地区,与此同时担负起护卫京城外部的重担。那样说,较为抽象化,举例说明,就拿直隶总督和如今的代省长一职来做比较。
从管理方法范畴看来,如今的代省长一般是一个省的最高领导人,管理方法着自身所属的那一个省区,不可以超越,不可以跨省区管理方法事务管理;而直隶总督与其说彻底不一样,直隶总督不但管控自身所属的省区,与此同时也管理方法着周边许许多多的省区,有时候较为大的事儿,直隶总督也可全权处理。那样看上去,是否感觉一个代省长的权力也没很大的,倘若一定要与清代的官衔来做比较得话,但是等同于当初的一个督抚而已,同直隶总督还差远了呢。
而从管理方法事务管理看来得话,直隶总督一样可以“击杀”代省长一职。做为清代“省长之首”,直隶总督除开管理方法好几个省份的政务中心外,乃至还兼任了国防、河堤等众多重要事务管理,非常与地域的司令员,这也是现如今的代省长不可以比的。如此来看,直隶总督的确是个权力非常大又十分关键的官衔啊!
即然直隶总督一职权力如此之大,李卫一个没什么大学问的人又是怎样仅用了十年就上台了呢?他靠的只是是自身远远超过平常人的能力吗?显而易见并不止是那样。做为一个捐官上台的“庸才”,李卫当着闲差,纵然有能力,也基本没机遇可以初露头角,要不是雍正帝发觉了他的能力,很有可能李卫终其一生都仅仅个五品小官,在岗位上混日子。
一开始,雍正帝独具慧眼,器重李卫,给了李卫充足的信赖,充足的空间使他充分发挥,而李卫自然不可以错过君主对他的信赖。他愈发勤奋,能力也就愈发地显现出来,也就越得雍正帝看好,最后走上了直隶总督的位置。古话有言:世有伯乐,随后有骏马。雍正帝与李卫不恰好是那样吗!
李卫,是雍正朝著名的“模范三督抚”之一。他于康熙年间以捐资入仕,雍正即位后因其勇于任事、操守廉洁而深受赏识,由一介微员一跃成为封疆大吏,历任户部郎中、云南盐驿道、浙江巡抚、浙江总督、直隶总督等职。
李卫其人
李卫,字又玠(1686-1788),出身于江南铜山(今徐州市)一家家境比较富裕的人家。康熙五十六年,李卫花钱捐了一个官。《清史稿·李卫传》载,李卫“人赀为员外郎,补兵部。康熙五十八年,迁户部郎中。”
康熙晚年因太子废立和皇子之间的明争暗斗、结党营私,使他心力焦瘁、身体虚惫,面对党羽林立、吏治腐败的局面已无力整饬。这不仅导致政府的机能减弱,国家收入的锐减,也使矛盾激化,直接影响了社会稳定。为了巩固统治、加强皇权,雍正即位后首先以全国钱粮清查为线索,开始了对吏治的整治和朋党的打击。在这种情况下,李卫脱颖而出。雍正五年,李卫升为浙江总督,七年加兵部尚书,十年署理刑部尚书,不久又授为直隶总督。在短短的几年内李卫便由一介微员升至为封疆大吏。
李卫非科举出身,大字所识无几,但其为官清廉公正、不畏权贵,勇于任事、体恤民情、注重实效,任内政绩卓著,深受百姓信任和爱戴。用心做事、能于做事、做成实事的“实干型能臣”形象在李卫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因此,李卫与田文镜、鄂尔泰一起被雍正帝誉为“模范督抚”,并作为天下臣工的学习榜样。
不畏权贵、勇于任事的李卫
康熙末年,盐务废弛,盐政弊病最严重的当数云南。雍正初年,李卫出任云南盐驿道,实际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当时云南井盐由官府掌控,官运官销,官吏利用手中职权营私舞弊,侵吞盐课,有的是多煎多卖私盐,运和销皆先私后公,导致官盐未销而督抚私款先入;有的是指使家人插手井盐运销,先用小称卖盐给百姓,再用大称收百姓银两,从中渔利,中饱私囊,既导致了国家盐课收入难以保证,又造成了百姓吃盐困难。因此,云南盐政的主要弊病在于官吏。
李卫到云南后,首先实地考察,查实积弊,随后迅速采取了相应措施。一是招商行盐,鼓励商人从事盐的运销,削弱官运官销对盐务的垄断。二是降价拨销,不足用盐道盈余银补足,盐道盈余银本是李卫可以控制并捞取好处的浮收之财,而他却用这笔钱解了民困,由此“白井沙卤减价拨销”“民无淡食及派散烟户之累”,盐价降低后,老百姓没有了吃盐的困难,私盐便失去了市场,不待禁而渐除。三是追补盐课。对前任的盐课亏空和挪用,李卫逐次清理,设法陆续追回,如原盐道的亏空由已查实的贪官分摊偿还,原巡抚对盐课的私自挪用,由其仍在云南任职的儿子替他归还等,李卫任盐驿道八个月后,云南盐政由原来的亏空变成盈余三万余两。
李卫在浙江主理盐政时,与在云南的作风不同,在云南整治侧重治吏,在浙江整治侧重缉私。浙江沿海是清代产盐的大区之一,在食盐暴利驱使之下,盐业走私十分猖獗,走私盐泛滥,上海甚至出现官盐“片盐不销”的状况。为此,李卫采取了有力的堵私措施。
他首先将盐户编入保甲,官府出资尽数收买盐户余盐,堵住私盐来源;其次根据实际情况减免一些重复和不必要的浮费,减轻盐商负担,鼓励灶户并灶煎盐,摊丁入灶,减轻灶户负担,从而降低官盐价格,削减走私盐的利润空间;接着疏销官盐,李卫上书建议,在多销之地除完成额引外,多加余引盐销售,在少销或不销之地设法疏通销售,这样就能从总量上增加官盐的销售。其实从前的官员也想这样做,但是害怕违禁,不敢据实上报。李卫却不为成规禁令所困,而是建议因地制宜地进行疏销,大大增加了浙江官盐的销售。最后是严行缉私,加强政府管理。设立专人专责缉拿私贩,用功名前程来约束场官行为,赏罚分明。李卫据云南、浙江两地不同情况,采取分而治之的方法,使云南、浙江两地盐政一改积弊,取得了显著成效。
清代浙江人多地少,有些地方粮食产量不能自给自足,解决粮食问题只能靠增加耕地。温州、台州接壤临海之处有一个玉环岛,方圆七百多里,土质肥沃,潮水漫过的淤地又可煎盐。但玉环岛地处边界又在河流分岔之处,前任闽浙总督满保出于安全考虑,禁止百姓垦种。但是为生计所迫,实际已有民众不顾禁令前往开荒,屡禁不止。
李卫到浙江总督任上,多次派人到岛上察看,得报岛上已垦或未垦之良田有十余万亩,且岛上地形险峻,足可以防海盗。李卫遂上书雍正帝,与其禁止,不如招百姓来此地垦田、捕鱼、煎盐,政府派遣官吏上岛管理,岛上增设官兵,以防御海盗,岛上官兵财政开支由岛上税赋收入支出,不增政府负担。为防止“奸徒”混入垦种队伍和私人贩米出洋,李卫还拟定了一系列的强化管理制度。雍正帝看了奏折,对李卫的方案大为赞赏,称他:
“好事,好事,此等览而不嘉悦者,除非呆皇帝也。好的,好的,如此方不愧封疆之任”。
经过几年的治理,到雍正末年,岛上已是一片繁荣,并成为海疆屏障,使浙江受益颇多。李卫在浙江任上,仅玉环岛一地就为国家增加耕地十余万亩,每年为国库增收田赋租谷两万五千余担。雍正帝赞之,说“时天下督抚,朕于心关切者,鄂尔泰、田文镜、李卫三人耳”。李卫的“模范督抚”之称便由此而来。
总而言之,雍正即位后为了改变康熙末年社会风气颓废,吏治败坏的局面,在剔除积弊、振兴政务的改革中,任用了“勇于任事,操守廉洁”的李卫,而李卫也凭借自己的才干与不畏权势、不徇私情、勇于任事的风格,使他所任职地区的社会风貌发生了重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