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古代帝王自称“朕”

 我来答
爱创文化
2022-07-01 · TA获得超过9834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24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26万
展开全部
{正文析字——析“朕”

        现代人估计没几个不看电视的,而电视剧中,古代帝王(诸侯王不算)几乎都自称“朕”。然而,“朕”字何解,无数个汉字,为何独取“朕”字。

        关于“朕”字, 汉语多功能字库 认为:“甲骨文用作第一人代词,通常为商王的自称。”所以我们还是先来看看“朕”的古文:

        上图很明显,甲骨文的“朕”,双手所持的是一根笔直之物,至西周早期,已经失去笔直之形。但在“朕”字甲骨文中,右部构形恐怕才是表达字义的关键。

        关于朕字构形,汉语多功能字库引用戴震等人的看法:”字象双手持物填补船之缝隙。本义是填补船缝,引申为缝隙、朕兆(戴震、李孝定、季旭升)。“

        夫以填补(船缝)的本义,如何引申为一国之王的自称?所以”朕“字构形另有说法。

        若亲身用竹篙(竹竿)撑过船的话,看到”朕“字的甲骨文估计很容易联想到撑船。而殷商的主要领土正是黄河下游以及淮河流域,在古代估计多以舟楫进行远行。然而立国关中的周人,长途远行估计更多的却以车马为主。这很可能是”朕“字讹变的关键原因。

        是以”朕“字甲骨文构形为双手持竹篙撑船,亦即后来所谓的掌舵者。殷王以舟楫驾驭者自称好比现代人将领导者称为掌舵人。不过“朕”的金文还有一种勉强的解释:竹篙变形为火苗,左部”舟“解为行进,右部解为掌灯,合起来可解为引路人。只是双手持火苗的构形实在……

        “朕”字由于成为帝王专称,所以估计有人认为“朕”字怎么解释其实无所谓。但基于“朕”字的汉字中,有一个字使用相当频繁,那就是“胜(胜)”

        “朕”加“力”为“胜”。力能御舟,等同于“任”,所以有“胜(胜)任”。《马王堆.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敬朕怠,敢朕疑」,《马王堆.老子乙本》:「水之朕刚也,弱之朕强也。」以上“朕”字一般通行书籍都以“胜(胜)”字替代。然以“朕”为驾驭之义理解上下文的话,文理或者更通顺,毕竟道德经的核心为阴阳相生,而非论述阴阳相克。

        “胜”之金文从“力”从“乘”。金文“乘”本为御车(所以能引申为战车单位)。力能御车与力能御舟,本质一样,皆为“胜(胜)任”。

        关于“朕”字构形,若说从甲骨文变成金文还能解一下,勉强与帝王自称搭得上关系,隶变后与帝王自称可以说有点风马牛不相及了。隶变后,右部延续金文构形可解为掌火,左部变成“月(肉)”,合起来只能是厨子了。不过若以孔夫子“治大国如烹小鲜”的说法来看的话,将帝王看成厨子也未成不可。但窃以为还是用“舟”的好,因为我们要不断行进,而非厨子一般。因为再精美的食物,其基本功能还是果腹。

        关于“朕”,有种说法指出:“在先秦时代,“朕”是第一人称代词。意为我。不分尊卑贵贱,人人都可以自称“朕”。”并举《离骚》用例为证。

        确实,《离骚》之世前后,“朕”字平民化并无不妥,因为西周天子多自称“予”,是以商代帝王的自称爱谁用谁用,但估计商代之世,“朕”字恐怕不太平民。

        西周天子自称“予”,在尚书中就有用例:《尚书 大诰》“肆予告我友邦君,越尹氏、庶士、御事,曰:予得吉卜,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尔庶邦君,越庶士、御事,罔不反曰:艰大,民不静,亦惟在王宫、邦君室。越予小子考,翼不可征,王害不违卜?”

        而周天子自称“予”,估计因为自西周开始进行的封土建国。“予”为赐予土地的发起方。

        说起来,本文的题目也有失偏颇,或许该改为:为何古代帝王多自称“朕”。不过眼球时代,你懂的。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