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教育大多提及孔子,为什么呢?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很多著名的教育理论,就是孔子提出的。比如“有教无类”,也就是说教育对象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说受教育的态度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要实事求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教育学生时,要注意时机、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只有学生有困惑,想不出来的时候再去教导他。
除了这些经典的教育理论外,孔子自己也亲自实践。在那个学在官府的时期。孔子第一个办私学。招收门人弟子聚在一起讲学。孔子办私学可以说开风气。受教育不再是贵族子弟的权利。平民也可以受到很好的教育。学校教育就这样兴起了。
据说孔子的弟子有三千多人。其中贤人有七十二位。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术主张被他的弟子们很好地继承了下来,并流散传播到了当时的各个地区。追根溯源的话,当时各个国家的教育也是由孔子传播而来的。孔子被弟子们尊称为夫子。后来的孔夫子就成为中国文化的代名词。也被称为万世师表。到清代的时候孔子被追封为“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这是对孔子在中国教育史上重要地位的一种肯定。
孔子注重教化,也就是教育对人的作用。同时自己亲自编定相关的教材。比如删定《诗经》,编写《春秋》,给《易经》做传。这些做法就是现在的教师编写的教材。而且孔子选用、编写的这些教材都成为儒家经典,也成为中国文化经典。孔子无愧于“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这样的赞誉。所以说,中国的教育首先要从孔子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