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区分恒星跟行星?
展开全部
恒星与行星完全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天体,简单的说,恒星大,行星小;恒星距离远,行星距离近;恒星自身发光发热,行星自身不发光发热;恒星是一个系统的主体,行星是恒星的附庸。
这些都是科学已有的常识认知,但瓜友们即便知道了这些,如何来辨别天上的星星是恒星还是行星呢?
行星与恒星距离不在一个数量级。
从恒星和行星名称的字面意义上来讲,就能够大概知道恒星,含有永恒的意思;而行星则有行走之星的意思。前面说的恒星距离远,行星距离近,是根据人类肉眼能看到的行星来说的。也就是我们能看到夜空的星星中,行星很近,恒星很远。
我们能看到的行星都是太阳系以内的,距离我们都是以天文单位计算。一个天文单位约1.5亿千米,我们光凭肉眼能够看到最远的行星是土星,平均距离我们只有10个天文单位,约15亿千米。
而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叫半人马座a星,又叫南门二,如果按照天文单位计算,有271187个天文单位,是到土星距离的271118.7倍,因此恒星际距离尺度采用天文单位数字太大,一般都采用光年。1光年尺度为9.46万亿千米,约63066.7个天文单位。
这就是行星和恒星的远近关系。但这种远近关系凭肉眼是很难看出的,因为肉眼能看到的只是这颗星星亮不亮。行星距离与恒星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虽然行星本身不发光,但仅凭依靠反射太阳光,肉眼看到的就很亮了,甚至超出所有的恒星亮度。如月亮本身就不发光,但却是夜空中最亮的天体;还有最亮的星星~金星、木星和火星,这几颗都是行星。
距离差距使人难以分辨出恒星还是行星。
太阳系内更远的行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人的肉眼是看不到的,太阳系外面的行星不但肉眼无法看到,就是最好的天文望远镜也难以看到。
迄今人类已经发现太阳系外行星4000多颗,直接被望远镜观测到的也就10来颗,而且只能看到一个像素般的暗弱光点,其余所有的行星,都是利用这关效应和引力效应计算得到的。
因此恒星大、距离远、自身发光,与行星小、距离近、自身不发光这些特性,依靠肉眼是比较不出来的。夜空中人眼可以看到6000余颗星星,那么我们依靠肉眼怎么来分辨恒星和行星呢?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利用星星“恒”和“行”的性质。
恒星由于距离我们太远,虽然它们也在运动,有的每秒运动速度达到上百千米,但这点速度相对遥远的距离来说,还是极小的,因此在人类的眼中,几百上千乃至几千年,各种恒星相对位置看起来都没有什么变化,如北斗七星,从古到今都是那个形状。
但行星就不一样了,由于距离我们很近,又都是围绕着太阳运行,且公转速度和轨道不一样,与地球恒星以及行星自身相对位置的变化就很明显,几乎每天都在变,有时候还靠近太阳,转到太阳后面去了。
这样我们每天如果观察夜空,看到那些几乎每天相对其他星星的位置都在变化,过几天相对位置变化就很明显的星星,就是行星了。当然在观测条件良好的夜空,繁星满天,没有天文学常识的瓜友在千百颗星星中找出行星也并非易事。
不过有一个方法可以助你尽快找到行星,就是我们能看到的行星都运行在黄道附近。
何谓黄道?
所谓黄道,是地球围绕着太阳公转轨道形成的一个虚拟平面,从我们视角来看,就是太阳升起和落下划过天空的那一道轨迹。夜空的行星也基本是沿着这个轨道升起和落下,最容易找到的就是金星、木星和火星,土星相对暗淡些,这几天与木星贴得很近,水星由于距离太阳太近,常常被太阳光所掩映,难以看到。
由于地球自转,我们看到的夜空所有星辰都是东升西落,而且在黄道面上经过的也有许多恒星,如轩辕十四,、心宿二、北落师门、毕宿五等,要区别行星与这些恒星,就是按照前面说的,根据“恒”和“行”的性质,看它们相对位置会不会有明显变化。
有观察夜空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试,如果此文对你有所帮助,则是时空通讯最大的乐趣。谢谢阅读,欢迎讨论。
(1)通常情况下,恒星的质量较行星相比要大得多。恒星拥有足够的质量来进行核聚变,并释放出大量的光和热;而行星自身不会发光,只能反射光。恒星是恒星系统的中心天体,行星都是围绕恒星公转(准确的说是围绕恒星与行星的质心公转)。恒星的主要成分为氢和氦,它是一种等离子球体;虽然有些行星也是主要由氢和氦组成(例如木星、土星),但还有些行星主要是由硅酸盐岩石组成例如地球、火星),它们拥有固态表面,甚至还存在液态水。
(2)之所以没有月环食,是因为地球与月球的距离太近了,而且地球比月球大得多。在发生月食时,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的连线之间。此时,月球进入地球的本影或半影,就会出现月食。如果想要出现月环食,那么月球必须要进入地球本影后方的伪本影之中。地球的伪本影位于距离地球140万公里之外,而地月的平均距离只有38万公里,所以不可能会出现月环食。
(3)流星雨的形成与彗星有关。彗星在经过地球轨道时会留下大量的尘埃颗粒,当地球穿过其中时,地球的引力作用使这些尘埃颗粒坠向地球,与大气层发生剧烈摩擦并燃烧,从而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流星雨。流星雨的名字以辐射点所处的 星座 来命名,例如,每年8月13日前后达到极大值的英仙座流星雨,其辐射点位于英仙座方向。
(4)宇宙太庞大了,可观测宇宙的跨度高达930亿光年,而宇宙的年龄只有138亿年,我们只能看到距离地球138亿光年之内的宇宙。
(5)黑洞的前身是恒星。如果恒星的质量超过奥本海默极限(太阳质量的3.2倍),在其生命末期将会爆发成超新星,中心将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坍缩成黑洞。黑洞的引力场非常强大,其周围的时空被极度扭曲,使得黑洞表面(事件视界)之内的逃逸速度超过光速。因此,任何光线都无法从黑洞中逃脱出来,我们就无法直接观测到黑洞,这也是黑洞之所以称之为黑洞的原因。
大家都知道恒星和行星的区别吗?依我看百分之百的人不知道。你的问题成立!
至今为止人类对太阳文化现象的理解非常浅薄,就对地球的理解也不清楚,甚至有地壳文明一说的流行。再者甚至不说地质地理了,能用理发匠理念组织教科书的地球板块学说。。
这些都是科学已有的常识认知,但瓜友们即便知道了这些,如何来辨别天上的星星是恒星还是行星呢?
行星与恒星距离不在一个数量级。
从恒星和行星名称的字面意义上来讲,就能够大概知道恒星,含有永恒的意思;而行星则有行走之星的意思。前面说的恒星距离远,行星距离近,是根据人类肉眼能看到的行星来说的。也就是我们能看到夜空的星星中,行星很近,恒星很远。
我们能看到的行星都是太阳系以内的,距离我们都是以天文单位计算。一个天文单位约1.5亿千米,我们光凭肉眼能够看到最远的行星是土星,平均距离我们只有10个天文单位,约15亿千米。
而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叫半人马座a星,又叫南门二,如果按照天文单位计算,有271187个天文单位,是到土星距离的271118.7倍,因此恒星际距离尺度采用天文单位数字太大,一般都采用光年。1光年尺度为9.46万亿千米,约63066.7个天文单位。
这就是行星和恒星的远近关系。但这种远近关系凭肉眼是很难看出的,因为肉眼能看到的只是这颗星星亮不亮。行星距离与恒星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虽然行星本身不发光,但仅凭依靠反射太阳光,肉眼看到的就很亮了,甚至超出所有的恒星亮度。如月亮本身就不发光,但却是夜空中最亮的天体;还有最亮的星星~金星、木星和火星,这几颗都是行星。
距离差距使人难以分辨出恒星还是行星。
太阳系内更远的行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人的肉眼是看不到的,太阳系外面的行星不但肉眼无法看到,就是最好的天文望远镜也难以看到。
迄今人类已经发现太阳系外行星4000多颗,直接被望远镜观测到的也就10来颗,而且只能看到一个像素般的暗弱光点,其余所有的行星,都是利用这关效应和引力效应计算得到的。
因此恒星大、距离远、自身发光,与行星小、距离近、自身不发光这些特性,依靠肉眼是比较不出来的。夜空中人眼可以看到6000余颗星星,那么我们依靠肉眼怎么来分辨恒星和行星呢?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利用星星“恒”和“行”的性质。
恒星由于距离我们太远,虽然它们也在运动,有的每秒运动速度达到上百千米,但这点速度相对遥远的距离来说,还是极小的,因此在人类的眼中,几百上千乃至几千年,各种恒星相对位置看起来都没有什么变化,如北斗七星,从古到今都是那个形状。
但行星就不一样了,由于距离我们很近,又都是围绕着太阳运行,且公转速度和轨道不一样,与地球恒星以及行星自身相对位置的变化就很明显,几乎每天都在变,有时候还靠近太阳,转到太阳后面去了。
这样我们每天如果观察夜空,看到那些几乎每天相对其他星星的位置都在变化,过几天相对位置变化就很明显的星星,就是行星了。当然在观测条件良好的夜空,繁星满天,没有天文学常识的瓜友在千百颗星星中找出行星也并非易事。
不过有一个方法可以助你尽快找到行星,就是我们能看到的行星都运行在黄道附近。
何谓黄道?
所谓黄道,是地球围绕着太阳公转轨道形成的一个虚拟平面,从我们视角来看,就是太阳升起和落下划过天空的那一道轨迹。夜空的行星也基本是沿着这个轨道升起和落下,最容易找到的就是金星、木星和火星,土星相对暗淡些,这几天与木星贴得很近,水星由于距离太阳太近,常常被太阳光所掩映,难以看到。
由于地球自转,我们看到的夜空所有星辰都是东升西落,而且在黄道面上经过的也有许多恒星,如轩辕十四,、心宿二、北落师门、毕宿五等,要区别行星与这些恒星,就是按照前面说的,根据“恒”和“行”的性质,看它们相对位置会不会有明显变化。
有观察夜空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试,如果此文对你有所帮助,则是时空通讯最大的乐趣。谢谢阅读,欢迎讨论。
(1)通常情况下,恒星的质量较行星相比要大得多。恒星拥有足够的质量来进行核聚变,并释放出大量的光和热;而行星自身不会发光,只能反射光。恒星是恒星系统的中心天体,行星都是围绕恒星公转(准确的说是围绕恒星与行星的质心公转)。恒星的主要成分为氢和氦,它是一种等离子球体;虽然有些行星也是主要由氢和氦组成(例如木星、土星),但还有些行星主要是由硅酸盐岩石组成例如地球、火星),它们拥有固态表面,甚至还存在液态水。
(2)之所以没有月环食,是因为地球与月球的距离太近了,而且地球比月球大得多。在发生月食时,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的连线之间。此时,月球进入地球的本影或半影,就会出现月食。如果想要出现月环食,那么月球必须要进入地球本影后方的伪本影之中。地球的伪本影位于距离地球140万公里之外,而地月的平均距离只有38万公里,所以不可能会出现月环食。
(3)流星雨的形成与彗星有关。彗星在经过地球轨道时会留下大量的尘埃颗粒,当地球穿过其中时,地球的引力作用使这些尘埃颗粒坠向地球,与大气层发生剧烈摩擦并燃烧,从而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流星雨。流星雨的名字以辐射点所处的 星座 来命名,例如,每年8月13日前后达到极大值的英仙座流星雨,其辐射点位于英仙座方向。
(4)宇宙太庞大了,可观测宇宙的跨度高达930亿光年,而宇宙的年龄只有138亿年,我们只能看到距离地球138亿光年之内的宇宙。
(5)黑洞的前身是恒星。如果恒星的质量超过奥本海默极限(太阳质量的3.2倍),在其生命末期将会爆发成超新星,中心将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坍缩成黑洞。黑洞的引力场非常强大,其周围的时空被极度扭曲,使得黑洞表面(事件视界)之内的逃逸速度超过光速。因此,任何光线都无法从黑洞中逃脱出来,我们就无法直接观测到黑洞,这也是黑洞之所以称之为黑洞的原因。
大家都知道恒星和行星的区别吗?依我看百分之百的人不知道。你的问题成立!
至今为止人类对太阳文化现象的理解非常浅薄,就对地球的理解也不清楚,甚至有地壳文明一说的流行。再者甚至不说地质地理了,能用理发匠理念组织教科书的地球板块学说。。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中科雷鸣
2024-11-08 广告
2024-11-08 广告
CdSe量子点,即硒化镉量子点,是由镉(Cd)和硒(Se)元素组成的半导体纳米颗粒,尺寸通常在几纳米到几十纳米之间。因其优异的光学和电学性质,CdSe量子点在光电子学、生物医学成像、能源转换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通过调节量子点的尺寸,可以调整...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中科雷鸣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