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跟小孩子相处

 我来答
你即来5344
2022-07-05 · TA获得超过6724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26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01万
展开全部

  首先,你必须知道你面对的是小孩子,不能和他一般见识。你要不生他的气、不发他的火,你要试着 小孩子的角度看问题,你要知道你面对的是一块天然璞玉,没有经过任何雕琢,没有经过任何风雨的璞玉,所以跟小孩子相处要放低自己。

  其次,你要有一颗童心,去说一些小孩子懂的童话,不要什么股票啊基金啊。有点夸张了,但是,当你和小孩子相处时你不得不走进他的世界,因为小孩子的世界还在建立当中,他不可能走出自己的世界来和你探讨你喜欢的东西,所以,你要找到他喜欢的,才可以走进他的世界。

  还有,你可以逗逗他,但千万别逗哭了,我们得庆幸小孩子大部分时候是不记仇的,否则你就死定了。所以,逗小孩子玩的时候要适可而止,要不然以后他就不陪你玩了,当然,我相信,你肯定希望陪他玩的是你了。

  礼物,对,就是礼物。送小孩子一点小礼物。因为小孩子一般会对自己的东西看得比较严。所以送他一件小玩意,他说不定会收藏一辈子的,所以珍惜这次机会吧,要不然以后你想送,人家还要怀疑你有啥目的了。

  最重要的是用你的真情去对待小孩子,不要一会一个样子。他是很敏感的,只会接受你一次,若你变了,他会感觉被欺骗了。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是。所以,趁着刚开始,就塑造一个好的自己吧。

  (二) 教你如何与各年龄段孩子相处

   一、两岁以前培养和孩子的亲密关系

  妈妈生病了很难受。对谁也没说,依旧坚持着给全家人做饭。这时。却见幼小的女儿紧紧的跟随着妈妈,小脸满是担心:“妈妈,你是不是不舒服?”这时的妈妈,多么的惊讶和感动。但是,这样的心心相通却不是与生俱来的。

  孩子在两岁以前,情绪感应非常灵敏,情绪管理也比较容易。父母要和孩子建立稳定的亲密关系和信赖关系,比如陪伴孩子玩耍,和孩子生活在一起,晚上让孩子和自己同床等,这对孩子生活在一起。这对将来孩子和父母的感情维系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当这种亲密关系形成后,妈妈的一个眼神,爸爸的一个动作,孩子都能领会;妈妈有心事了,生病了,不用开口,孩子都能敏锐地觉察到。

  现在很多父母没有办法带孩子,应该让孩子和其他亲人建立稳定的紧密关系,比如姥姥、奶奶、或者阿姨等,这对培养和管理孩子将来的情绪非常有利。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孩子由其他亲人带大,不如说由姥姥带大,和姥姥建立了稳定的亲密关系,那么当孩子回父母身边时,父母不能攻击孩子的姥姥。因为此时孩子依附早原有的亲密关系中,父母的这种攻击会动摇亲密关系,那么他将处于情绪分裂状态中。这对孩子将来的成长和亲子关系的建立非常不利。

   二、2—6岁让孩子接触大自然

  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聪明,于是,从孩子刚会说话起,就教他识字、算术、背唐诗。但家长可曾想过,这样的教育反而扼杀了一个天才的成长,天才不是死读书,而是从小就有敏锐的观察力,对物体的结构,色彩、形状等有敏锐的感知,但天才的这种感知能力不是天生的。

  孩子在6岁前用非语言系统的方式来感知世界。美国很多父母会在孩子刚出生没多久就把孩子带到大自然中去,尽量不用语言来教育孩子。而是让孩子用眼睛、用心灵感受世界。比如对“苹果”的认识,当孩子还不会说话、不会用文字来表达时,他脑海中的“苹果”是一个个形象的生动的苹果样子。但是当“苹果”这个词汇进入到他的脑海中时,他所记忆的就是语言文字,而不是形象记忆。

  语言体系是最容易掌握的,也是最简单的表达世界的一种方式。当孩子学会了用文字和语言表达时,他会很自然地发展逻辑思维的左脑,而形成思维的右脑则渐渐不再发育,孩子所有的想象力都变成了简单的语言,右脑的发展就被扼杀了。

  实际上,孩子小时侯的智商非常高,他们对颜色、声音感知比成人要强得多,他们可以分辨出颜色中细微的差别,同样是黄色,孩子可以分辨出不同的黄色。但是当“黄色”这个词进入他的脑海,他开始学会分类后,对色彩的感知和分辨能力反而没有了,这就是语言系统对右脑发展的侵害。

  所以,孩子在6岁前,应该重点发展右脑,让他这种敏锐的感知力一直保持到成年,而理性思维的开发应该在7岁以后。让他们认很多字,背很多诗,实际上,让我们用成人的思维阻碍了孩子本来的发展。

  那么,我们该如何发展孩子的右脑?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孩子接触大自然,而不要过早地让他认字、读书。尽量用形体、绘画和想象的方式与孩子交流。

   三、6—10岁允许他们犯错误

  毫无疑问,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真正让父母操心了。他们走向了学校,开始接触社会,他们优秀与否有了一个明确的判断:学习成绩。然而,这个阶段的孩子也正是天性得到释放的时候,尤其对于小男孩来说,可能很难安安静静地在教室里听课。他们调皮捣蛋,不好好学习,让老师头疼不已,让家长脸上无光。

  真的需要这么担心吗?

  其实家长的痛苦都源于他在用成人的思维去看待孩子。对于孩子来讲,这些只不过是他成长的一种状态而已,根本不是个问题。

  每个学校都会有一些特殊的孩子,比如说调皮捣蛋,他们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和批评。我们在潜意识里已经假定这些孩子是有问题的,但是从长远来看,真的有人格完整的人吗?没有,而且相反,很多有成就的人都很偏执狂、脾气暴躁,这是因为,能量的创造需要情绪。所以,我们应该允许孩子犯在这个阶段可以犯的错误,而不是用成人的观念和思维系统地去分析他。一旦分析,我们就会看到问题,并越来越觉得这是个问题,而孩子会也越发释放出这个问题。

  家长现在存在的问题是总说孩子有缺点,却很少说孩子的优点,这样造成孩子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优点,而缺点却在时时被提醒,缺点也就越来越多。

   四、10—14岁用“无知”面对孩子

  在我们已知的观念中,好孩子是应该好好读书,成绩优秀的,这样的孩子才能有好的前途,成绩不好的孩子没出息。

  混沌学理论告诉我们,一切都是未知的,如果家长能够用“无知”的态度面对孩子,也许一切都大不一样。我们没有办法让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一样,因为每个成功的案例都是不可复制的,每个孩子有自己独特的发展方式,谁能保证考上清华的孩子一定就前途无忧?谁有能说现在成绩不好的孩子以后就没有成就?

  所以家长真的没有必要老找孩子的麻烦,也许他不爱学习,这个时候,不要斥责他,而应该让他在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发展的最好,让谁都对他刮目相看,一旦这个孩子得到了学校、同伴的认同,他去发展其他方面就很容易了。如果你强迫他放弃了自己感兴趣的事,学习上又得不到大家的认同,他天才的地方就会被家长抹杀了。

  有个例子。一个初中生非常你爱学习,他的父亲没有强迫他回到学校,而是问他想干什么。孩子说,我想去西藏。爸爸说,好,暑假我们开车去西藏。就这样,一家人自驾车去西藏,一路上经历了非常多的困难险阻,后来妈妈实在坚持不了,回家了,但是孩子却一直坚持到西藏。回家后,他非常兴奋,觉得自己完成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他眉飞色舞地对伙伴们讲述他的传奇经历,得到了伙伴们的认同,开学后,他主动回到学校,因为他觉得去西藏这么难的事情自己都做到了,还怕上学吗?况且,全班同学就他一个人自驾车去西藏,在这种强烈自我认同感下,他学习的劲头十足。

  因此,家长应当重新用“无知”的方式,用充满认同感的方式看待自己的孩子,让他已自己特有的方式成长,而不是把各种主流的观点强行让孩子接受。如果你做到了这一点,对你的孩子来说是种福音。

   五、14—18岁民主家庭的孩子没有叛逆的青春期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孩子开始背着家长打电话;开始有了小“男朋友”、“女朋友”;开始对妈妈的唠叨烦躁,对爸爸的意见?之以鼻。没错,孩子的青春期到了,这个时候的家长,往往如临大敌,似乎做好一切准备要和孩子好好“较量一番”。

  仔细分析,青春期的较量正是孩子和家长争夺“话语权”、争夺家庭“权威”的较量,不难发现,小时侯越乖的孩子在青春期越叛逆。这是因为从小家长都用成人的'权威对孩子说话,用成人的文化教育孩子,孩子原本的年龄特质和他所接触的观点发生严重分裂。当他开始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后,他的分裂感越强,青春期也就越叛逆。

  我们也看到,生活在民主家庭的孩子,并不会有明显的青春期叛逆行为,因为他不需要挑战权威。父母总是以一种开放、宽容的眼光来看孩子,孩子从来就不需要和父母抗争什么,因为家里没有所谓的“权威”。实际上,家庭应该是个“讲情”而不是“讲理”的地方。

  孩子的教育是一项非常系统的工程,尽职尽责的父母,应当是能够陪伴孩子一起长大的父母。父母的心理“再成长”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如果父母没有完成这种自我成长,可能就永远失去了建立和谐亲子关系的机会

  ( 三)、掌握跟孩子愉快聊天的5个技巧

   1.问“小”不问“大”

  孩子通常很难理解抽象的问题,也很难回答。因此,在跟孩子聊天时,不妨改问一些很简单、一定有答案的问题,要从小细节入手。

  不要问:“你今天过得怎么样?”“你在学校做了什么?”这种问题,孩子很难回答,或是只会简单回答:“还好”“没做什么!”聊天就很难继续。

  爸爸妈妈可以问:“你今天在学校上了哪些课?”当孩子说出自然、音乐、语文的时候,你就有机会接着问:“喔!那自然课今天教什么?”孩子就会接着回答你的问题:“教气象啊!什么气温、风向的,无聊死了!”“喔!那音乐课有没有好一点儿?……”你就可以借机了解他今天做了些什么,并持续交谈下去。

  也可以问一些琐事:“今天学校的午餐是什么菜啊?” “你们班上谁吃得最多?谁吃得最慢?”由一些生活小事打开话匣子比较容易,这些问题简单易懂,孩子通常都会轻松地回答,不会感觉到压力。

   2.从别人的事谈起

  “从别人谈起”是一个很好的聊天方法,任何人,哪怕是孩子,都会乐意说一说八卦,因为说八卦不会对自己造成压力,而且还很有乐趣,这时,我们家长就要做好一个倾听者。

  比方说,孩子会告诉你班上谁吃饭吃得最慢、谁最常被罚、谁功课最棒、谁今天又打了谁等等。当然,在聊天过程中,我们就能窥见他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对同学的行为有什么样的看法,然后了解孩子在我们看不见的时候,是用什么样的身心状态去处事。

   3.不要“否定”,只要“同理”

  家长跟孩子聊天时,常常喜欢否定孩子的感受。比方说,当女儿说:“自然课无聊死了”的时候,家长会说:“自然课不无聊啊!天气、气象是一件很有趣的东西……”只要你这么一说,这个话题就聊不下去了!因为当孩子觉得你并不认同他说的话时,他后面的话很容易就咽了回去。比较好的方式是回答:“喔,自然课很无聊啊,你可以告诉我是什么让你觉得很无聊吗?”

  “因为我本来以为自然课可以做实验、看酒精灯之类的,结果都是坐在教室里上课!无聊死了!”

  保持中立的语调、同理感受他的感受,往往可以让你知道孩子更多的想法,了解他的需求,进而帮助他解决困境。

   4.只要“倾听”、不要“说教”

  和孩子聊天,最忌讳的就是说教。任何一种话题的聊天,只要沦落到说教与听训,那就没趣到极点了!

  比如,孩子说:“妈,小涛今天打我。”

  “喔,为什么?”

  “因为我要玩小汽车,他不准我拿。”

  “那你怎么办?”

  “我就去玩别的了。”

  “你怎么不告老师呢?我不是教过你,人家欺侮你就去告诉老师吗?你也可以跟他说,公用的东西大家都可以玩啊!妈妈不是跟你说过吗?”

  如果是采取这样的聊天方式,孩子最后一定是紧闭双唇,不再多说一句。此时不妨继续询问:“喔,那你心里有没有觉得很不舒服?”或者“那你还想玩小汽车的话怎么办呢?”

  这时,你就会听到他真正的想法:“还好啦!我想他先玩也没关系,等他玩完了,我再玩就好了啊!”或是“我很生气啊!所以我就跟他说:‘我不跟你玩了!’”

   5.注意肢体语言

  适当的肢体语言,会让孩子觉得你重视他。和孩子聊天时,尽量以平行的目光注视着他。如果孩子还小,那就蹲下来;如果是个大孩子,那就拉着他的手坐下来。因为注视别人、专心倾听,就表示你很在乎跟他说话。

  孩子对于肢体语言很敏感,一边跟别人谈话一边敷衍地说着嗯、啊、喔;或是眼睛一边盯着手机一边听他说话,都会让孩子反感。通常如果我这样做,儿子一定会抗议:“妈妈,你都没有在专心听!”

  另外,大部分的孩子都喜欢亲密的接触: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搂搂他的肩,搓搓他的颈背,顺顺他的头发,拍拍他的背等等。通常,对有一定熟识度的孩子适当地使用一些肢体语言,都会在聊天时产生非常正面的效果。

   四、怎样更好地和孩子相处

   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

  有时候孩子一直不停地叫着爸爸、妈妈,有的父母是不是很耐烦,觉得孩子为什么一直在叫,却又不说是因为什么事情?于是不耐烦的拒绝听孩子想说的,这样的话,孩子与父母的隔阂就会越来越深,以后想要有更深的交流更不可能了。

   与孩子做朋友

  有时候孩子也是父母的老师,不要觉得是大人就懂得所有的事情。不妨放下我们的姿态,学会和孩子做朋友,这样的亲子关系才会更好。

   让孩子明白什么是责任

  不要觉得说孩子就没有责任可言。往往小时候孩子就不知道自己的责任是什么,长大了以后的随意性就很强, 就比如说让他知道工作是父母的责任。让孩子明白这些是生活所需。也要让孩子明白工作是很辛苦,经常要在孩子面前表现自己劳累的一面,那样才会引起孩子的关心和关注,不要让他觉得有的东西来得是很容易的。上学后读书就是孩子应该承担的责任,等等。

   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有时候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洗碗,洗自己的袜子等等。特别是孩子想要一些玩具的时候,这样让他用自己的一些劳动去换取,相信他会更珍惜。这些来之不易的东西。

   延迟性需求的培养

  孩子一定要有一定的延迟性需要满足的培养。什么是延迟性需要,就比如说孩子今天想要一颗糖的时候,父母不能马上给他,告诉他如果明白要的话可以得到两颗糖。坚持一个星期的话就可以在最后一天得到七颗糖,这样的教育特别是对女孩子来说是特别需要的。避免了女孩子长大后总是想要很迫切得到某些东西。这样能压抑一些潜在的欲望。

   有礼貌

  一定要让孩子有一个尊老爱幼的思想观念,不要一味地觉得孩子大了自己就会知道了。有的东西是潜移默化的,时间长了你想要纠正就很难了。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