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白鲟被正式宣布灭绝,为何会造成这一悲剧?
我不知道大家是什么感觉,每次看到某个物种宣布灭绝的消息,都会有点悲伤,我悲伤的不是白鲟个体的消失,而是一个物种的消失,但也觉得无能为力。
其实大家可能不知道,2020年,就有相关部门已经宣布长江白鲟灭绝,可是这个消息没有得到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承认,并且试图在长江找到它们的踪迹。
很可惜,从2003年最后一次见到“水中大熊猫”、“中国淡水鱼之王”-白鲟,至今没有见到过。
最终,前几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更新了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原来被列为极危物种的长江白鲟正式灭绝,长江白鲟在那份红色名录上留下了一个沉重的符号。
简单的和大家说一下长江白鲟,它是一种古老生物,说它是地球的活化石也说得过去,因为比早期人类出现的历史还要早几百万年。
白鲟属于匙吻鲟科鱼类,最早出现的时间距今已经1亿多年了,是和恐龙、翼龙同时期的远古生物,现在存活的匙吻鲟科鱼类主要分布在两个地方,一是北美洲密西西比河流域,另一个就是咱们中国的长江流域。
这种鱼嘴巴又圆又长,和大象鼻子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四川当地渔民称它为象鱼,而且当地流传一句民俗,叫“千斤腊子万斤象,黄排大得不像样”。形容的非常贴切。
白鲟很早的时候就被划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了,保护措施肯定不会少的,为什么最终彻底灭绝了呢?
其实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发布的评估报告已经指出,人类活动就是罪魁祸首。
我想首要原因是繁殖受到了巨大影响。
白鲟主要在长江中上游生活,属于洄游鱼类,也就是上游产卵,下游找食,每年到了清明节前后,白鲟们就会沿长江逆流而上,游到四川省江安县江段和宜宾江段进行产卵。
因为白鲟的繁殖能力非常强,长江流域的白鲟数量一直都非常稳定,即便有人类捕食,依靠强大的繁殖能力依然可以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1981年,葛洲坝在湖北省宜昌段拔地而起,虽然意义重大,但这成了白鲟命运的转折点,因为水坝完全阻挡了白鲟洄游的通道,幼鲟尚且可以到下游找食物,可是成年的白鲟无法逆流而上进行产卵了。
物种的动态平衡被打破,1983年,白鲟数量剧减,国家把白鲟列为保护动物,禁止渔民捕捞,可已经于事无补了,因为无法繁殖,白鲟数量还是越来越少。据数据统计,20世纪末,长江剩下的白鲟已经不到400尾,真的好可惜。
后来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科学家想通过人工繁殖来接触白鲟繁殖问题,可当时的软、硬件都无法实现这个目标,等到条件成熟,长江已经找不到白鲟的身影。
其实这个原因很好理解,就比如人类一样,如果人类不繁衍了,最后肯定会灭绝,这应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当然,白鲟灭绝除了繁殖受影响之外,还因为长江一带的渔业的飞速发展。以前,长江一带渔民都是一网打尽,后来还用高科技进行捕捞,长江流域的鱼类生态破坏非常严重。
史料数据表明,20世纪70年代,因为白鲟肉质鲜美,长江流域一年捕捞的白鲟超过20吨。
还有栖息地不断被破坏,长江经济带的高速发展,也对水体造成了很大污染。还有一艘艘货轮机船的螺旋桨,也会或多或少伤害到长江的鱼类。
这些原因都对白鲟的生存造成严重威胁,或许白鲟灭绝只是时间的问题,可是这个时间来得太快了。
很多网友听到白鲟灭绝的消息,都非常感慨,因为很多人是第一次听到白鲟这种鱼类,可这时已经永别了。
大家都知道,长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水生生物最丰富的流域,想恢复和保护长江的原生态,实施禁渔肯定是必要,但远远不够,需要每个人共同努力。
人类啊,要记住:一旦物种失去了多样性,人类将无法单独活在世上。
再见!我们的朋友白鲟!希望人类保护自然的脚步快一点,不要等失去了一种生物,才知道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