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有谁不孤独?
展开全部
多年以后,面对孤独,我将会想起坐在无锡八佰伴楼下咖啡馆的那个下午。那时正值炎热的仲夏,读完了马尔克斯的名作《百年孤独》的最后一句话:“……这座镜子之城或蜃景之城,将被飓风抹去,从世人记忆中删除,羊皮卷上所载的一切自永远至永远不会再重复,因为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
透过明净的落地玻璃窗,路上的行人匆匆,车辆穿梭往来,马路对面教堂上钟的指针已经定格,尖顶端十字架的颜色也已黯淡,顺着十字架眺望天空,蔚蓝色的天空零散的飘着稀疏的白云。此时,我想百年孤独的家族将不会再在大地上出现,可是孤独却永远与人类相伴。
孤独是《百年孤独》里的所有人的宿命,每个人都与孤独进行过抗争,方式不同,不过最终都要妥协:
1、马孔多小镇的创始人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迷信科学,通过炼“金”、拍照寻上帝、企图发明永动机来对抗孤独。终于“时间这个机器散架了”,他终于陷入了时空失序的谵妄之中。
2、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的夫人乌尔苏拉似乎无处不在,每天从清晨到深夜,伴随着细棉布裙柔和的窸窣声一直四处忙碌。她通过无休止的忙碌来排解孤独。
3、家族的第二代儿子奥雷里亚诺上校企图通过战争来排遣孤独以及使自己获得认可。晚年他每天做两条小金鱼,等凑够二十五条就放到坩埚里熔化重做。“ 最终约略懂得幸福晚年的秘决不过是与孤独签订下不失尊严的协定罢了。 ”
4、第六代奥雷里亚诺·巴比洛尼亚自己幽禁于家中苦读,致力于破译吉卜赛智者墨尔基阿德斯留下的羊皮书上的秘密:家族的第一个人被绑在树上,最后一个人被蚂蚁吃掉,这个百年孤独的家族将随旋风而逝。
百年的孤独,犹如巨大的黑洞,每个人终将被它吞噬。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又何尝不孤独?只不过今天对抗孤独的方式不同而已。
我们因为孤独不断地刷朋友圈。微信里的各种群,最大的作用就是方便吹牛,其实聊的内容大多是无聊的,为了排解孤独而已。朋友喝酒、K歌、打牌、看电影……很大原因不也是因为孤独吗?互联网把整个世界连在了一起,但是孤独并没有因此而消除。
因为孤独与孤单不同,一群人聚在一起不会孤单,但有时依然难免孤独。曲终人散,孤独会更加强烈。终还有一件事情,我们每个人都必然要独自面对,那就是死亡。
正如周国平所说,灵魂只能独行。看来 孤独是必然的,与其逃避孤独,不如认识孤独,学会与孤独相处。
何为孤独?度娘解释:孤独者是自成世界、自成体系,他们没有一个缺失的遗憾。孤独是最原始、最本真的状态。孤独不同于寂寞。寂寞是一种迫于无奈的虚无,一种焦灼的状况,好像要逃离樊笼一样无所适从。不是有那句话嘛:狂欢是一群人的寂寞,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 孤独是身心的“独处”状态,与环境无关。
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箴言》里说:青年人首先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承受孤独。他认为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孤独意味着自由;孤独是幸福、安乐的源泉;孤独为一个精神凛赋优异的人带来双重的好处。
他甚至有些自傲地说:只有尊贵的气质情感,才能孕育出对孤独的喜爱,要么选择孤独,要么选择庸俗。不过,我想即便是选择庸俗,但孤独依旧, 庸俗与高贵大概是对孤独所采取的不同态度决定的。
我们必然要在孤独中才能完成很多事情。比如看书,总不能在和朋友聊天中进行;听音乐,只有戴上耳机,没有打扰,才能尽情享受音乐带来的感动和陶醉;写作,当下的我不就是处于孤独中吗?
当我们专注于一件事情的时候,孤独只是不被我们觉察罢了。当事情完成,意识回到自身,孤独就来了。 有时孤独何尝不是手段呢?正如书中所说:
很多的伟大的艺术家终其一生都是孤独的,比如贝多芬、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等,某种意义上说孤独成就了他们。
孤独并不可怕,记得在一个夜晚,听舒伯特降E大调第二号钢琴曲,那一刻简直爱上了孤独。正是在那极清净独处的状态下,才得以与舒伯特进行对话。《 孤独颂 》就是那时的有感而发。我喜欢与朋友聚在一起把酒言欢,天南海北的乱侃,也享受孤独。
没事的时候看书、听音乐,与孤独做朋友也别有天地。它使我自省,常常让我跳脱出来观照一下这世俗的一切。然后,再热情地投入这世俗的洪流之中。
看到孤独的必然,就像看到死亡的必然一样。思考死亡,不是消极悲观,而是为了向死而生,活得明白。思考孤独,学会与孤独相处,也不是消极避世,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最后,不得不说《百年孤独》中所说的孤独大概是和爱对立的。因为这个家族成员之间缺乏交流、相互缺乏信任和理解、缺乏爱的能力、愚昧和严重闭塞而导致了整个家族的衰亡。
不过令人绝望的是,心中有爱,终也无法避免孤独,正如书中所说:
透过明净的落地玻璃窗,路上的行人匆匆,车辆穿梭往来,马路对面教堂上钟的指针已经定格,尖顶端十字架的颜色也已黯淡,顺着十字架眺望天空,蔚蓝色的天空零散的飘着稀疏的白云。此时,我想百年孤独的家族将不会再在大地上出现,可是孤独却永远与人类相伴。
孤独是《百年孤独》里的所有人的宿命,每个人都与孤独进行过抗争,方式不同,不过最终都要妥协:
1、马孔多小镇的创始人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迷信科学,通过炼“金”、拍照寻上帝、企图发明永动机来对抗孤独。终于“时间这个机器散架了”,他终于陷入了时空失序的谵妄之中。
2、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的夫人乌尔苏拉似乎无处不在,每天从清晨到深夜,伴随着细棉布裙柔和的窸窣声一直四处忙碌。她通过无休止的忙碌来排解孤独。
3、家族的第二代儿子奥雷里亚诺上校企图通过战争来排遣孤独以及使自己获得认可。晚年他每天做两条小金鱼,等凑够二十五条就放到坩埚里熔化重做。“ 最终约略懂得幸福晚年的秘决不过是与孤独签订下不失尊严的协定罢了。 ”
4、第六代奥雷里亚诺·巴比洛尼亚自己幽禁于家中苦读,致力于破译吉卜赛智者墨尔基阿德斯留下的羊皮书上的秘密:家族的第一个人被绑在树上,最后一个人被蚂蚁吃掉,这个百年孤独的家族将随旋风而逝。
百年的孤独,犹如巨大的黑洞,每个人终将被它吞噬。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又何尝不孤独?只不过今天对抗孤独的方式不同而已。
我们因为孤独不断地刷朋友圈。微信里的各种群,最大的作用就是方便吹牛,其实聊的内容大多是无聊的,为了排解孤独而已。朋友喝酒、K歌、打牌、看电影……很大原因不也是因为孤独吗?互联网把整个世界连在了一起,但是孤独并没有因此而消除。
因为孤独与孤单不同,一群人聚在一起不会孤单,但有时依然难免孤独。曲终人散,孤独会更加强烈。终还有一件事情,我们每个人都必然要独自面对,那就是死亡。
正如周国平所说,灵魂只能独行。看来 孤独是必然的,与其逃避孤独,不如认识孤独,学会与孤独相处。
何为孤独?度娘解释:孤独者是自成世界、自成体系,他们没有一个缺失的遗憾。孤独是最原始、最本真的状态。孤独不同于寂寞。寂寞是一种迫于无奈的虚无,一种焦灼的状况,好像要逃离樊笼一样无所适从。不是有那句话嘛:狂欢是一群人的寂寞,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 孤独是身心的“独处”状态,与环境无关。
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箴言》里说:青年人首先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承受孤独。他认为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孤独意味着自由;孤独是幸福、安乐的源泉;孤独为一个精神凛赋优异的人带来双重的好处。
他甚至有些自傲地说:只有尊贵的气质情感,才能孕育出对孤独的喜爱,要么选择孤独,要么选择庸俗。不过,我想即便是选择庸俗,但孤独依旧, 庸俗与高贵大概是对孤独所采取的不同态度决定的。
我们必然要在孤独中才能完成很多事情。比如看书,总不能在和朋友聊天中进行;听音乐,只有戴上耳机,没有打扰,才能尽情享受音乐带来的感动和陶醉;写作,当下的我不就是处于孤独中吗?
当我们专注于一件事情的时候,孤独只是不被我们觉察罢了。当事情完成,意识回到自身,孤独就来了。 有时孤独何尝不是手段呢?正如书中所说:
很多的伟大的艺术家终其一生都是孤独的,比如贝多芬、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等,某种意义上说孤独成就了他们。
孤独并不可怕,记得在一个夜晚,听舒伯特降E大调第二号钢琴曲,那一刻简直爱上了孤独。正是在那极清净独处的状态下,才得以与舒伯特进行对话。《 孤独颂 》就是那时的有感而发。我喜欢与朋友聚在一起把酒言欢,天南海北的乱侃,也享受孤独。
没事的时候看书、听音乐,与孤独做朋友也别有天地。它使我自省,常常让我跳脱出来观照一下这世俗的一切。然后,再热情地投入这世俗的洪流之中。
看到孤独的必然,就像看到死亡的必然一样。思考死亡,不是消极悲观,而是为了向死而生,活得明白。思考孤独,学会与孤独相处,也不是消极避世,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最后,不得不说《百年孤独》中所说的孤独大概是和爱对立的。因为这个家族成员之间缺乏交流、相互缺乏信任和理解、缺乏爱的能力、愚昧和严重闭塞而导致了整个家族的衰亡。
不过令人绝望的是,心中有爱,终也无法避免孤独,正如书中所说: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