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瑞是怎么死的?

 我来答
清宁时光17
2022-07-21 · TA获得超过1.4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75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7.7万
展开全部
《红楼梦》是一部大书,我说它是大书,一是因为他“体格”巨大,人物众多,情节复杂;二是因为它内涵丰富,思想深邃。这样的书才是大书,是经典,值得我们反复阅读,用心体会。台湾著名作家蒋勋有一次讲到《红楼梦》时说:“如果有人问我一个人生活在荒岛上,只允许带一本书,你带哪一本?”他说:“我将带一本《红楼梦》”,像《红楼梦》这样的经典,在不同的年龄阅读会有不同的感受。可惜的是,对于这样的经典,我在青少年的时候一无所知。就是在最近两年才断断续续的读了两遍。说来惭愧,在阅读经典的道路上,我只能算是一个迟到者,不过还好,俗话说“迟到总比不来好”。

《红楼梦》中的人物众多,有些人物你第一遍阅读根本注意不到,像贾瑞这样的人物,我在第一遍阅读的时候,就没有什么印象,只记得他调戏王熙凤,被王熙凤捉弄致死。但是,当我读第二遍、第三遍的时候,仔细体会作者对贾瑞的描写后才慢慢明白了其中的深意,(这只不过是我的一己之见而已,一百个人心中也许有一百个贾瑞)。

很多读者在阅读《红楼梦》的时候,主要会关注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不太在意像贾瑞这样的小人物,其实在贾瑞身上,作者寄予了深层次的悲悯之情。小说在第十二回集中描写了贾瑞之死。贾瑞先是在宁国府的花园里“偶遇”了王熙凤,见王熙凤对他还“有点意思”,就越发得意起来,随后又三番五次的到王熙凤的家里调戏王熙凤,王熙凤是何等人物,岂是你贾瑞“玩”得了的。贾瑞哪里知道,就在他在宁国府的花园里第一次故意“偶遇”王熙凤的时候,王熙凤就采取欲擒故纵之计,要置其于死地。用王熙凤的话说就是:“几时让他死在我手里,他才知道我的手段。”果不其然,王熙凤说到做到,经过两次捉弄,贾瑞一病不起,最后精尽人亡。贾瑞这个才二十岁上下的小伙子就这样死在了王熙凤手里。小说写贾瑞死亡的过程写的极好。尽管我们说《红楼梦》是古典小说,但是作者的写法却极具现代性,科幻一样的感觉。贾瑞病了很久了,吃了很多药都治不好,突然有一天来了一个跛足道人,给了贾瑞一面镜子,两面都可照人,上面写着“风月宝鉴”四个字,跛足道人说只能照反面不能照正面,三日之后,就可以好了。可是贾瑞不听,他照反面的时候是一个骷髅,当他照正面的时候,王熙凤在镜子中向他招手,于是他就“觉得荡悠悠的进了镜子”,和王熙凤云雨一番,最后精尽人亡。

也许我们会觉得贾瑞这个人很可恶、可悲、还有些可怜。可恶的是,他竟然敢爱凤姐,凤姐是很等人物,也是你贾瑞爱的,身份等级差这么远,就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可悲的是,贾瑞爱上了王熙凤,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欲,注定以悲剧收场,王熙凤是一个狠毒的人,对于损害自己的人绝不手软。在贾瑞被王熙凤捉弄到十分不堪的地步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觉得贾瑞其实是很可怜的,他只是爱上了王熙凤而已,王熙凤完全可以义正言辞的拒绝,以王熙凤的威严,贾瑞会很快断掉这个念想的,如果不是王熙凤的欲擒故纵,贾瑞怎么会悲催到被人玩弄到死而不自知呢?

换一个角度,我们看到,贾瑞的死固然是王熙凤的责任,但贾瑞其实是被自己无法克制的情欲害死的。贾瑞一个二十岁上下的男孩子,正是生命情欲发展的高峰时期,爱上一个人是没有错的,错的他爱错了人,并且这种情欲无法克制,在王熙凤面前,他完全失去了理智。王熙凤说什么他都相信,因爱而变傻了,被人捉弄而不自知。也许这就是贾瑞的宿命吧,人都是在自己的宿命中完成自己,贾瑞的宿命就是死在自己的情欲里。

作者在写这一切的时候,显得很平静,没有加入自己的情感,这就是好的文学,好的文学就是让人看见,好的文学就是全面的呈现,它让我们看到人性的复杂。我们从贾瑞的身上看到了人的不可遏制的情欲部分,我们从王熙凤身上看到了人的理智狠毒的部分。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有情欲和理智的部分,难就难在我们要在情欲和理智中找到一个平衡。如果情欲太多就会像贾瑞,如果理智太多,算计太多,就会像王熙凤。

尽管作者是在平静的描述这一切,但是我们透过文字看到了作者的悲悯,第十二回的回幕是“王熙凤毒设相思局”,一个“毒”字是不是反应出作者的某种态度,我们隐约感觉到作者有点同情贾瑞,贾瑞从小没有了爹妈,是爷爷贾代儒带大的,贾代儒是个老学究,对贾瑞管教很严,天天逼着贾瑞读书,从来没有想到过贾瑞已经长大了,作为人的情欲的部分已经发展了,从这个角度看,贾代儒的教育方式也是导致贾瑞悲剧的原因之一。

如果这个世界上真的有缘的话,那缘就该分为两种,恶缘和善缘。像贾瑞和王熙凤所结的就是恶缘,而像贾宝玉和林黛玉所结的就是善缘,结了恶缘是要还的,结果就是死无葬身之地,结了善缘也是要还的,结果就是“把这一生的眼泪还他”。

我们阅读经典的好处就在于,你能在反反复复的阅读中,发现人性的复杂与无奈,就像贾瑞这样的人物,尽管他死的很惨,但我们从他的身上是不是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所以经典文学就是一面镜子,故事是别人的,照见的却是自己。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