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日军着装帽子两侧的布,是鸡肋还是另有用处?
现在国人一想到穷凶极恶侵华日军的装扮,最明显的特征便是他们脑袋上那顶带有屁帘儿的帽子,无论是按照古代的审美,还是现在的审美,无疑都做到了丑陋之极。侵华日军军帽如此设计在战争当中还是有很大的保护作用的。
日军军帽如此设计最早是因明治维新日本全面西化,学习了法国北非军团的军帽设计方式,才有了屁帘军帽的产生。这种军帽的始作俑者是北非的法军,他们由于长期暴露在烈日炎炎的沙漠里和蚊虫出没的热带森林,必须要对脖子、耳朵以及脸部进行防护,才设计生产了这种带屁帘儿的帽子。日军在1899年征服台湾内地时,也是出没于热带雨林地带,为了防止太阳暴晒和蚊虫的叮咬,才仿照法国军队设计了这种军帽。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日军的这种军帽不单单是仿造了法国的军帽,早在日本战国时代,日本武士的铠甲头盔上,为了防止刀剑伤害两面就有垂下来的屁帘儿,只不过那是用钢铁片做的。很多国人只注意到日本这种军帽是两侧垂下遮住了耳朵,其实不然,这种军帽是可以把整个后颈都包围起来的,因为太阳暴晒最容易伤到的是后颈脖子。
除了防止太阳暴晒和蚊虫叮咬之外,这种帽子还有其他的功能,比如在森林当中快速行军的时候,为了快防止树枝划伤自己的脸部,屁帘也是起到很大作用的。战争当中都会遇到很多极端寒冷的天气,屁帘包裹着耳朵后颈,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暖作用。震耳欲聋的战争环境下,极容易震伤耳膜,有了屁帘的保护,可以有效的减缓爆炸冲击波对耳膜的伤害。还有人说,这种屁帘儿可以起到侧方向风速的作用,便于远程射击。尽管日本这种军帽有这么多的好处,但由于其设计丑陋、戴上后不舒服不方便,早已被历史所淘汰,战后日军军帽便改成了比较宽大的、能够盖住耳朵和后颈的钢盔。
二战期间日军着装帽子两侧的布,是鸡肋还是另有用处?这两块布,可以驱赶蚊虫,包起来也可以防止蚊虫叮咬。此外,这两块布,还可以有效地降低爆炸声太大,传入耳朵的情况,还可以在下雨和尘土飞扬的区域避风避雨避尘,总而言之还是有一定的效用的。
很多人都会对日本士兵的帽子特别有印象,帽子下有类似于猪耳朵的两片布,与其他国家的军队军服有明显的不同,甚至被人戏称为“屁帘”,这几乎成为了日本军服的一个标志之一。
那么,日本兵帽子上的两片布是干什么用的呢?这两片布,在业界被称为“军帽垂布”其作用是做啥用的呢?有人说这两块布可以防止被中国军队的大刀砍在脑袋上的时候,脑袋不会断掉,毫无疑问显然是不可能的。
也有人说,这是护身符,日本古代士兵出征的时候,有戴“阵笠”的习惯,很多人认为,这是护身符,意味着天皇对每个士兵的恩赐,一度被宣传为,分别代表为“八宏一宇”和“四海一体”,总体大意是“天下一家”。这种说法也算说得过去。不过,为了吉利,特意添加两块布,显然也不符合日本人的性格,并且浪费资源,以斤斤计较的日本人性格来说,显然是不足以说服众人的。
所以,比较靠谱的说法是,日本军服源于,法国军服,这种样式的帽子,法国非洲军团就采用了,据说可以防止蚊虫叮咬,而日军主要作战区域是中国南方地区以及东南亚一带的热带丛林地带,这些地区,蚊虫猖獗,如果不注意,军队很容易感染疫病。
日本军国主义处心积虑地要侵略中国,它在方方面面都进行了全面充足的准备,这个也包括军队着装。这个“屁帘”并不是为了修饰,它有实实在在的作用,就是防尘、防虫,最重要的是防中暑。
图是法国非洲军团,我们可以发现,并不仅仅是日本兵装备这种所谓的“屁帘”。在炎热环境下长期暴露在野外太阳暴晒的军人和工作人员,都不约而同地采用这种装备防中暑。
人的颈部皮肤较薄,血管比较集中,在烈日暴晒的情况下,颈部温度会上升很快,升温的血液马上又输送到大脑中去,非常容易造成中暑,严重的会导致人的昏厥甚至死亡。在炎热夏季,遮挡住颈部,对于防止中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