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春拳基本特点

 我来答
抛下思念17
2022-06-08 · TA获得超过1.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765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39.5万
展开全部

咏春拳基本特点

  咏春拳的拳术套路主要有小念头、寻桥和标指三套拳及木人桩。基本手法以三傍手为主,还有挫手、撩手、破排手、沉桥、粘打。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咏春拳基本特点,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理论和心法:

  (1)中线理论:中线者由人体头顶至尾闾(尾龙骨)之线。若将敌我之中线连接便成一个中线平面。若配合(朝面追形)我们在进攻和防守方面是绝对的有利。在进攻方面我们沿着中线配合(朝面追形)向敌方中线攻击,这是敌我最短之距离;同等拳速,拳轨近者当然较快击中。再者我们若问敌方左或右攻击,对方很容易卸去我们之力。但若我们向敌方中线攻击,对方则甚难卸力,而且受力较重。在防守方面我们守中线,配合(朝面追形)及沿着中线平面以分水方法去消解,这也是消法之最短行轨。

  (2)朝面追形:与对方朝正面对面者为“朝面”。若不能“朝面”(如对方面向其他方向)我们之面沿着中线平面追望对方中线之形者是为“追形”。

  咏春对敌时尽可能是正面朝敌的。不论敌方环绕着我走向任何方向我们必定朝面追形向着敌方。其好处如下:

  ①防守方面:简化敌人向我们进攻的来向。因为正面之攻击,敌人向我们进攻之来向只限于九路。九路者即左上、左中、左下、中上、中中、中下、右上、右中、右下。因此我们对敌人来势较易捉摸。

  ②进攻方面:配合中线理论,我们较易击中目标及敌人受力较重。

  ③出手快而影小:双手能同时到达敌人,所以出手时不用转动膊头,因此出手之影(先兆)会很少,而且左右手很易互相兼顾。

  (3)埋zheng理论:咏春出手或防守大多数是手zheng紧贴着中线平面的。好处如下:

  ①巧方面:可抢中线以达最短距离和最重之攻击。

  ②守方面:一方面埋zheng本身已保护身体若干重要部分,另方面守中线以达最短距离之防守。

  (4) 收zheng理论:咏春出手后(不论是攻或守),手和手臂均不再蓄力,手zheng屈曲是为收zheng。这样除了有利自己同一双手能立刻再作攻击外,在防守方面使敌方难以取我们之关节并守位方面亦会较紧密。

  (5)”来留去送”心法:“来留”者对方向我击来之手法,我们除了消外最好尽可能将其留住,以便利用咏春桥手相接之感觉将其控制。“去送”者,当敌方强力向我们击来,我们利用手法,把击来之方向改变,令其攻击不能击中我们,若可能我们应当再加力顺其势向改变后的方向送去,令敌方失势或招式用老。

  (6)“甩手直冲”心法:“甩手”者是当对方突然将与我相接之桥手撤去(不论向任何方面)。每当对方“甩手”,我们应以第一时间发招冲出直攻敌方为之“直冲”。“来留去送”和“甩手直冲”心法,是从黏手练习锻练出来的。

  (7)守攻同期:当我们消对方之攻击时,在可能范围内我们应同一时期发招攻向对手,这样将会由被动变主动而达到后发制人。

  (8)其他辅助心法:

  ①不消“过笼”:咏春消手以能消对方来手而不超过防守所需范围为原则。对方来手若不可能击中我们,我们则不需要运用任何消法。不消“过笼”可以减少气力和时间的消耗。消后反击敌当会更快。

  ②不“追手”:“追手”者,离开防守所需范围来追着去接触对方桥手也。咏春拳长于桥手相接后之感觉和反应。所以初学咏春拳者很容易下意识地犯“追手”的错误。若敌桥手不在我之防守范围内,我们不要追着去接触其他桥手,反之应该趁机向敌攻击以求击敌。若对方用桥手消我们之攻击,我们便达到接触对方桥手之目的;这是“寻桥”方法之一。

  ③不“冲身”:咏春出手(攻或防)、马步上落和转变都要以维持重心为原则。尽量减少被对方借力机会而至“失形”。“失形”者失去重心而不能保持对敌之平衡状态也。

  ④不需借助位置而发力:咏春拳的`“攻”与“守”皆以能锻练到从任何位置都可以发力为原则。换句话说,无论手在何处皆能发力不从心消对方来手或向对方攻击而不需要将手收回或提高已某一位置来帮助发力。

  (二)“寸劲”乃咏春拳用作攻防之劲力,亦称“弹劲”或“短劲”:这是一种短暂而有爆发性和能于短距离(约两寸)内发出杀伤力击敌之劲力。“寸劲”是从小念头,扯空拳及打沙包等锻练。

  (三)黏手练习其目的是:

  (1)锻练与敌方桥手接触后之感觉和反应。

  (2)锻练制造和寻找敌方之空隙。

  (3)锻练双手之左右兼顾和一心二用。

  (4)锻练咏春拳心法如“来留去送”、“甩手直冲”、“不消过笼”、“不追手”等等。

  (5)练习攻,防手法与组合。

  (6)练习手法与马步之配合。

  咏春拳的风格特点

  1.中线进击:中线即为人体头顶百会至尾闾和地面的中垂线,它的实用宽度大约为10公分,技击的原则为在守护我中线的同时,我的拳(掌)力要集中打击对方的中线部位,很像击球体的中心点,这样使对方很难卸我之力,而且受力较重。

  2.朝面追形:和对方正对正称“朝面”,若对方正面偏转,我则沿着中线平面追望对方中线之形,称为“追形”。咏春的小念头属打死靶,称“朝形”。寻桥属打活靶,称“追形”。技击格斗中都是打活靶,都需要朝面追形。这样做第一可以简化对方进攻的来向,第二可以配合中线理论,较易击中对方,并且使其受创较重,第三出手无先兆,能在最短的距离内双手同时到达,并且两手也容易相互兼顾。

  3.里踩技法:无论是攻还是守,连消带打(打即消,消即打),手都要紧贴中线平面进行。这样可抢中线以达最短距离和最重的攻击,同时亦可以防护自己的中线,以达最短距离之防守。

  4.收踩技法:咏春拳出手后,无论是攻还是守,手和臂都不再蓄力,手踩屈曲是为收踩,以利于双手能立刻再作攻击。

  5.来留去送:对于对方攻来的手法,我方除了消外,最好尽可能将其留住,以利于相接之感觉,如将其控制,这就是来留;“去送”者就是当对方向我强力击来时,我方利用手法将其击来之方向改变,令其走偏,若可能的话,我方还要适当加力顺其势向那改变后的方向上送去,以加速对方失势。

  6.甩手直冲:二人相接,当对方突然将手撤去时,这叫甩手,当对方甩手的同时,我不是习惯地去追其手臂(怕打、格挡),而是在对方脱手的一刹那,在最近的地方直冲而击,打对方的中线位置,这一过程就叫甩手直冲。

  7.攻守同期:当我方消对方攻击时,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应同一时间发招攻击对手(即连消带打),这样将会由被动变为主动,而达后发制人。

  8.不消“过笼”:笼,可当老,太多讲。即以能消对方来手而不超过我需防守的范围为原则,“过笼”就是消得太多,这是没有必要的,因为“过笼”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9.不“追手”:就是不能离开防守所需范围来追着去接触,同属于“过笼”,是无益的。

  10.不“追身”:即无论攻或守,马步进退或转变,都要以能维持重心平衡为原则,决不能因惯性而“失形”。

  11.不需要调位发力:即攻与守都能从任何位置发力,不需要将手调至某一位置来帮助发力。

  12.以日字拳法弹劲发力:即使用一种短暂而有爆发性和能于短距离内发出杀伤力击敌的劲力。这种寸劲抖发式的日字冲拳形式,主要特点为第一,按照直线和短距的原则,快速反应,拳肘沿自己中线发出,打向对方中线。第二,借助地面反作用力,通过脚、腰、肩、肘、腕、拳的整体性攻击和全身射入的冲力,以最大限度增加打击速度和力量。加之在出拳接触对方身体的瞬间,腕关节抖动加速,突然产生爆发力,又加重了出拳的力度。第三,出拳时肩不预动,具有突然性和隐蔽性,使对方难以防备。第四,双手兼顾,连环进击的拳法,既快捷,又频密,就更具威力。例如:用两手组成动态的三角形刚性结构,可以内门中线硬压楔入,不论对方如何抵挡,仍然轮番强。

;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