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的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爱弥儿》的著者是( )
A.康德
B.裴斯泰洛齐
C.卢梭
D.洛克
【答案】C。解析:略。
2.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表现在( )
A.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B.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C.文化体系
D.教育为文化本体
【答案】D。解析:从广义上说,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但教育又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文化,因为教育既是文化的构成体,又是文化的传递、深化与提升的手段。这就是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
3.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
【答案】B。解析:壬寅学制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没有实行;癸卯学制是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4.( )是指实际工作者(如教师)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学者及本单位的成员共同合作,将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A.叙事研究法
B.实验研究法
C.行动研究法
D.质的研究法
【答案】C。解析:题干描述的是行动研究法的概念。
5.校园文化属于( )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国家课程
D.地方课程
【答案】B。解析:隐性课程亦称潜在课程、自发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一般来说,隐性课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校的物质环境;第二,学校班级中长期形成的制度与非制度文化;第三,学校中的人际关系。
6.在高年级运用得比较多的教学方法是( )
A.讲授法
B.讨论法
C.发现法
D.读书指导法
【答案】B。解析:运用讨论法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因此,讨论法在高年级运用得比较多。
7.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的教材在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
A.分组教学
B.复式教学
C.个别教学
D.特朗普制
【答案】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复式教学的概念。
8.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 )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课外活动
【答案】B。解析: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9.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答案】D。解析:略。
10.“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这句话出自( )
A.苏霍姆林斯基
B.凯洛夫
C.马卡连柯
D.乌申斯基
【答案】C。解析:题干的描述出自马卡连柯,体现了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11.说服教育法的方式有语言文字说服和( )
A.事实说服
B.理论说服
C.直接说服
D.间接说服
【答案】A。解析:说服教育法是通过语言说理,使学生明晓道理,分清是非,提高品德认识的方法,它包括语言文字说服和事实说服。
12.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 )
A.中心
B.基础
C.任务
D.途径
【答案】B。解析: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13.下列关于性格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
B.性格更多地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
C.性格没有好坏之分
D.性格的生理机制是在后天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系统
【答案】C。解析:性格可以做善恶评价,有好坏之分。
14.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不包括( )
A.目的性
B.认知性
C.序列性
D.间接性
【答案】D。解析: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到解决的过程。其具有目的性、认知性和序列性三大特点。
15.ABC理论中B指的是( )
A.诱发性事件
B.个体的情绪
C.对事件的看法
D.个体的行为反应
【答案】C。解析:ABC理论中A代表个体遇到的主要事实、行为、事件,B代表个体对A的信念、观点,C代表事件造成的情绪结果。
16.追求成功者倾向于选择成功概率为( )的任务。
A.25%
B.50%
C.75%
D.100%
【答案】B。解析:高成就动机者往往选择有50%机率成功的任务。
17.在思想上把事物的本质属性、特征抽取出来,并区别于其他属性、特征的思维过程称做( )
A.分类
B.概括
C.抽象
D.比较
【答案】C。解析:抽象是在人脑中提炼各种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特征的过程。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