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大学
大学是国家的高等教育学府,综合性的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和授权颁发学位的高等教育机关。现在的大学毕业典礼
大学一般包括一个能授予硕士和博士学位的研究生院和数个专业学院,以及能授予学士学位的一个本科生院。大学还包括高等专科(高职)学校。
大学是一种概念,而不是一个简单的称谓,或者说是一个学历证书能够代表的。只有真正能够学到实用技术的地方,才能够被称为大学。很多人,特别是很多家长可能会觉得没有大学文凭会很丢脸,觉得一定要有一个文凭才能获得认可。但是其实现实社会是一个很残酷的社会,出生和实际社会地位,群众往往只能看到后者,即使你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假设你没有一份很好的工作,没有一份令人羡慕的薪资,你照样还只是一个失败者。
真正的大学,不是学历,不是证书,而是技能的提升和素质的培养,很多家长无需要为了一个名称过于的执着,你需要选择的是真的适合自己孩子的,真的能够让孩子以后学有所用的“大学”。
“考大学的目的就是将来能找一份好工作,但随着经济转型和高校扩招,如今学历不等于好工作啊。所以,我觉得与其高考成绩不理想,去读一些三流的大学或者选择三流的专业,浪费几年大好时光,还不如去学习一门实用的技术呢!”这是现在很多刚毕业的二三流大学生的心声,因为他们在找工作时,学历并没有起到关键的作用,反而那些有一首好技能的学生更受企业青睐。“学历不等于能力,更不等于好工作。相比一些同学在大学里浪费时间学习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或者大把时间花在谈恋爱和游戏上,还真的不如去学门技术呢!不得不说,现在实用性技术在就业市场上比大学毕业生更吃香。”这是走访各大招聘市场经常能听到的感慨。
大学是国家的高等教育学府,综合性的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和授权颁发学位的高等教育机关。但这个是理论的大学,只有真正能够学到实用技术的地方,才能够被称为大学。
真正的大学,不是学历,不是证书,而是技能的提升和素质的培养,我们要想清楚,什么是能够让孩子以后学有所用的“大学”。
“考大学的目的就是将来能找一份好工作,但随着经济转型和高校扩招,如今学历不等于好工作啊。所以,我觉得与其高考成绩不理想,去读一些三流的大学或者选择三流的专业,浪费几年大好时光,还不如去学习一门实用的技术呢!”这是现在很多刚毕业的二三流大学生的心声,因为他们在找工作时,学历并没有起到关键的作用,反而那些有一首好技能的学生更受企业青睐。
“学历不等于能力,更不等于好工作。相比一些同学在大学里浪费时间学习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或者大把时间花在谈恋爱和游戏上,还真的不如去学门技术呢!不得不说,现在实用性技术在就业市场上比大学毕业生更吃香。”这是走访各大招聘市场经常能听到的感慨。
查看全部
大学主要从德国、英国等国家最早发展起来,其竞争力主要包括教师素质、学生来源、硬件设施等,是大学赖以生存、发展、承担重大社会责任的根本。近现代大学起源于12、13世纪的欧洲中世纪大学,古代埃及、古代印度、中国等都是高等教育的发源地,古希腊、罗马、拜占廷及阿拉伯国家都建立了较完善和发达的高等教育体制。 虽然许多教育史家把上述地方的高等学府也称之为大学,但严格地说,它们不是真正意义的大学。
1088年,意大利建立了第一所正规大学——博罗尼亚大学,它是欧洲最著名的罗马法研究中心(也被称为“母大学”,是一所学生大学)。随后,欧洲各地相继出现了大学。巴黎大学是由巴黎圣母院的附属学校演变而来,1200年法国国王承认巴黎大学的学者具有合法的牧师资格,有司法豁免权(巴黎大学是第二所大学,是一所先生大学)。
回答这一问题,比回答大学意味着什么要容易些,所以我们不妨从这里开始。我们带着各种期望、目的甚至梦想来到大学,有些注定是要幻灭、破产的,有些则得到了满足,但在这满足的过程中,又带来了无尽的失望、空虚和遗憾。
中国的老话讲“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影响所及,一些人以财色为目的而上大学,这帮人终究会失望。因为大学毕业后的收入,恐怕不会比一般人高,而大学中的女生,远比饭店的服务员要少些姿色。不过,这些人层次太低,不值得我们多费笔墨。
另一个普遍的想法,是认为大学能够使我们学到谋生的真本事,学到对社会有用的技能。这话不算错,但严格他说还是一种误解。大学是能传授给我们许多知识、技能,但这不是大学教育的全部目标,甚至不是其主要目标。许多毕业生都心里明白:大部分同学在学校中学到的大部分技能,到了社会上都被束之高阁,专业对口、学有所用者,严格说还到不了一半人。有许多人把这种现象归结为中国教育体制的不合理、专业设置与生产实践脱节等等,其实,这又岂是中国的问题。有人统计过,美国绝大部分大学生,最后也都是学非所用。于是有人干脆称美国的大学教育为“浪费教育”,相形之下,中国的情况似乎要好多
这样讲并不意味着别人有更严重的问题。我们想强调的是现代社会的本质决定了所学非所用现象的大量涌现,借用玛格丽特·米德的理论,我们正处于“后喻文化”的时代,其特证在于:由于社会发展过于迅猛,前人的经验迅速过时、作废,长辈原来可以依靠自己的经验教育后辈,但现在,由于后辈不可能重复长辈的生活,甚至可能面临一个与长辈完全不同的生存环境,长辈的经验靠不住了,教训没人听了,“代沟”也就出现了。在教育上同样如此,当我们入学时,社会需要一百个锅炉专家,于是有一百个同学去学锅炉,而且主要是学怎样使锅炉中的煤能够充分燃烧,可是四五年后毕业时,科技的发展使社会用不着那么多锅炉了,或者炉子里已不烧煤改烧油或什么新一代的燃料了,那么这一百人也只有弃其所学、各奔前程。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学校、工厂都没有责任,因为如今已无人能精确地预测未来。
当然也有些幸运儿,不仅学有所长,而且学有所用,但他们却会产生一种极度的无聊感,觉得什么都没意思,都“那么回事儿”,这种情况在理工科高年级学生乃至研究生中特别普遍。他们学到了知识,却找不到生活的意义。大学满足了他们在最初时对自己的期望,但一旦达到了这一期望,却感到生活中若有所失。
所有这些说起来玄而又玄,实际上又切切实实存在的问题,依我看,主要是来源于人们对大学的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