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程机械方面的论文?
工程机械是指各种专门用于完成土木工程和建筑工程任务的机械装置。工程机械又被称为工程车辆、建筑装置、铲土运输机械、重型机械装置,或简称为装置。下文是我为大家蒐集整理的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1浅谈工程机械维修体制的变革
摘要:维修是工业发展的产物,是和各种装置结伴而行的。随着机械加工制造业的长足发展,工程机械的效能不断改进,维修理念也在不断变革,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述维修体制的变革历程。
关键词:工业发展;机械效能;维修体制
一、维修思想的不断进步
一事后维修思想
所谓事后维修就是当装置发生故障或者效能低下后再进行修理。自18世纪1760年第一次产业革命以后的相当长的时期内,装置维修主要是采取事后维修。它的特点是装置比较简单,科技水平不高,人员素质不高,装置管理意识薄弱,维修处于从属地位。它的最大优点是充分利用了零部件或系统部件的寿命,但事后维修是非计划性维修,浪费了较多的剩余修理,同时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
二以预防为主的维修思想
预防检修是指根据装置的运转周期和使用频率而制定的提前进行装置现状确认的维修方式。
在上个世纪50年代,人们对装置的磨损机理认识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入即机件工作――产生磨损――发生故障――影响使用并危及安全。为使每个机件都达到使用可靠和安全,维修工作就必须在故障发生之前进行,从而形成了以预防为主的维修理念。这种维修理念包含了主动预防的理念内容,其实质是通过采取各种预防性措施,将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改变了事后维修缺乏计划性的被动局面。但这种维修理念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维修工作以直接经验作为指导,只能提出一般性的维修原则,缺乏针对性;二是只注重维修中的具体技术问题,忽视了维修的整体内涵;三是缺乏对维修管理的研究。
机械维修工作原则应从具体规定和技术要求两个层面理解:首先所规定的维修原则必须能保证工程机械通过维修达到使用要求,且可靠性、耐用性达到标准要求;同时必须考虑其经济效益。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机械预防性维修偏重维修技术,忽视经济管理。
在公路施工企业中,工程机械维修制度长期实施的是“计划维修制”,基本内容是工程机械在使用中按照预定计划的间隔时间或里程,规定保修专案,逐级增多,这种在“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理念指导下,根据机械损坏和部件磨损规律制定制度,在几十年的施行过程中,对工程机械保持完好的技术状态,延长使用寿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科技进步,大大加强了工程机械的发展程序,使得工程机械的制造水平和使用效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进而机械的周期使用寿命延长了,可靠性、耐用性提高了,但原有制度规定的保修类别和间隔一成不变,使得保修周期与机械实际状况不相一致,影响了机械的使用效能,增大了修理成本,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且由于事先很难预料大量的随机性的故障,尽管做了许多预防性的维修工作,也很难获得预期效果。刻板地实行定时定程维修的离位分解检测维修,不可避免地使维修工作出现频繁分解拆卸的现象,导致维修工作针对性差,工作量大,耗时多,费用高,而且还会因拆装可能埋下一些新的故障隐患,大大降低了机械装置的可靠性。
三以可靠为中心的维修思想
近二三十年来,维修企业在预防为主维修理念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管理科学,广泛采用先进的测试和诊断手段,逐步形成了以可靠为中心的维修理念。这种维修理念是以对维修物件的系统监控为手段,用大量的原位检测代替离位检测,将单一的定时定程维修改变为以可靠性资料分析为依据的维修。它使维修工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使主客观更加一致,增强了科学性,减少了盲动性。其基本要点如下:第一、维修工作以可靠性理论为基础;大到维修时机、维修方法、维修周期的选择和维修工作量计算、维修范围的界定,小到一个机件修复后的可靠性系数、一个专案的诊断检查的标准,都要以保证和提高装置的整体可靠性为依据;第二、工程机械的可靠性是设计、制造和使用三个方面因素综合决定的,因此,要提高其可靠性必须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可靠性维修可以保持和恢复机械的效能,并且可以为设计、制造和使用单位提高装置的整体可靠性提供极有价值的资料资讯;第三、可靠性指标是评价维修质量最科学、最有效的依据和标准。
综上所述,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理念,遵循了装置发生故障的规律,增强了维修的针对性、灵活性,提高了维修的效率和效益,使维修工作达到了最终目的,实现了总体要求。
二、维修业的现状
在国外,工业化发达国家都比较重视维修业发展,设有专职的维修管理机构,维修企业形式多样,维修市场已趋于成熟,民间维修团体也有40多年历史,经常举办维修装置展览和维修理论、维修工艺大型学术会议,有力地促进了维修业的发展。70年代初,我国工程机械维修研究和应用才进入较快的发展时期,建立了科研机构、学术团体、推广应用维修新装置、新工艺,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我国工程机械维修业还不够规范,主要表现在:
一是工程机械维修业的巨集观管理缺乏统一的归口部门。目前,工程机械维修业受到国家部委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几个部门的管理,权力分散、责任不清,难以在政策上上协调统一,使我国的维修业人管理陷入“真空地带”。
二是缺乏保护维修业正常发展的法律法规,致使维修业发展无法可依,无章可循。
三是工程机械维修企业性质相对单一,基本上局限于集体、私营性质的中、小型维修企业,融资意识谈薄。四是维修业竞争、评价、监督和激励机制还没有建立,标准、制度不够完善,维修质量评价无据可依。
三、维修业发展方向
一以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为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微电子、计算机资讯科技的迅速发展,光电机械一体化技术在工程机械上的应用将日益广泛。实践表明,工程机械越先进,结构就越复杂,其维修活动就越依赖于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的技术。事后维修、预防维修、以可靠性为中心维修的理念,各有长短,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机械地规定某个维修单位或某种机型只能采用某一种维修方式,即不符合实际又难以奏效。当前,发达国家的工程机械维修主要是以状态监测为基础,可靠性维修为中心,以多种维修方式相结合,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式的视情维修。今后,随着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的广泛应用,先进的工程机械装备机电一体化的线上自动监测和故障诊断等仪器装置,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理念将成为工程机械维修管理的主导理念。
二建立智慧网路维修服务系统
建立智慧网路维修服务系统将成为21世纪工程机械维修业的重点发展方向。运用网路技术,还可以超越国家、地区和时空界限,将工程机械的科研机构、技术咨询、生产厂、维修厂、配件站和使用单位联络起来,实现远端、快速、优质和全方位的服务。生产厂以此作为售后服务的主要手段,通过与工程机械配套的资料采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维修服务系统,直接或间接地从施工现场获得资讯,按最佳效率时采取措施完成售后服务。
三发展改善性修理和复合
修复工艺传统的恢复性修理,只能使有故障的机械通过维修后其使用效能接近原机的效能,没有包含技术进步的因素。而改善性修理是采用新装置、新材料和新技术修理旧机,使修复后的旧机大显神通到或接近新机能。今后,随着电液技术、CAD技术和材料工程技术在工程机械上的广泛应用,具有整合化、智慧化的新型工程机械的更新周期将进一步缩短,恢复性修理将更多地被改善性修理所取代。另外,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修复工艺来修复零件或装置的复合修理方法,如:焊接+胶粘、多种表面修复技术等。它们能综合各法之长、弥补各法之短,具有最佳的经济效益,将成为修理工艺重点研究和发展的方向。
<<<下页带来更多的
2024-12-24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