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14到16世纪东西方美术特点
十四十五世纪,西方美术从中世纪逐步进入文艺复兴,开始了人文主义的艺术思潮。透视法、解剖学、油画材料等等新技术新发现的涌现使得艺术既可以更好的描绘以人为主题的艺术作品。
并掀起了写实主义的风潮,绘画艺术由侧重宗教臆想转入描绘现实,为之后的现实主义艺术奠定了坚实基础;十六世纪,文艺复兴末期涌现出以格列柯为代表的画家,将个人情绪引入绘画,开始了艺术的个人主义特征的探索,并间接影响了后印象主义、表现主义,立体主义的诸多艺术大师。
反观东方绘画,这个时期绘画分科确立,山水人物花鸟画成为了文人自我表达的媒介,浅绛山水、写意人物、花鸟抒怀成为了艺术主题。每一张艺术作品都蕴含着作者的人生观世界观,出现了一大批以画自喻的艺术大师,开创了以纸为承载介质的水墨艺术,并直接衍传至今。
诗书画印于一体的“文人画”的出现使得东方绘画更具有人文情怀,这种“人文主义”是“借物喻人”“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方法,是“东方书画符号”的定型期。日本浮世绘的出现使得美术品成为了商业运营中重要环节,其版画的制作流程与视觉效果也间接影响了欧洲的现代绘画。
扩展资料
20世纪前中西美术的主要区别是注重再现与注重表现(写意或意象)。20世纪以来,中国向西方美术学习引进西方再现写实美术,但西方却进行了现代主义艺术与后现代主义艺术大尺度的革新、颠覆,再次形成了中西美术基本价值观的区别。
客观地说,中西美术在基本价值观上是以东向西靠拢的过程,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后现代主义艺术的价值观在很多层面获得中国的认同、追逐,但依然存在一些基本价值观的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五点:
1、从高等美术教育角度,造型艺术教育依然是当下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主干,但在欧美二战之后因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兴起与发展,欧美高等美术教育已从造型艺术转入创意教育,尤其注重科学与艺术关联的教育培养。
2、当代中西美术基本价值观差异最主要体现在对“艺术当代性”的不同认知上。
3、艺术发展的模式——是不断进化,后者对前者的否定;还是螺旋式递进,继承性创新。
4、艺术与科技的关系。西方艺术的发展紧紧依赖于科技研发,现代主义艺术对应工业文明,后现代主义艺术对应信息文明;中国美术与科技关系不大,笔墨的价值判断从5世纪就确立,至今仍是最重要的衡量准则。
5、艺术与技巧的关系。中国美术的发展并不注重与科技的关联,但注重技巧,而且始终是道技不分,没有技巧的创意被认为是伪艺术,技巧不高的艺术不能称作大师,技巧不单纯是手艺,还是修养、格调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