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嵇康的《广陵散》的感受,
《广陵散》是以旋律激情高昂、慷慨澎湃为主题的具有杀意连连的乐曲。它作曲的背景以战国时期聂政刺韩王为主题,讲述一个为父报仇苦学琴艺的历史典故。后人就根据这个故事谱写成曲,旋律激昂,听见《广陵散》就如同感受到了铁蹄肆虐、金戈相向。
在我国的文学史上,魏晋期间有七位文学名士,他们七人的共同特点是性格狂放不羁。因常聚于竹林下饮酒,故称“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中有一人叫嵇康是三国曹魏时谯郡(今安徽宿县西南)人。擅长文学,喜欢绘画,更酷好弹琴。相传他的一生与《广陵散》一曲有着不解之缘。
嵇康年轻时,一次夜宿洛西华阳亭。云淡风轻,引起他的雅兴,就弹起琴来。不知不觉,更鼓三敲,夜深了。
他刚要收琴,看见身后立着一位老者,正在专心致志地听他弹奏。老者佝偻着身躯,眼睛灰暗无光。嵇康随口问道:“老人家会弹琴吧?请指教。”老人谦逊地微微一笑,说:“略知一二。”
嵇康正年轻气盛,自负很有才华,就存心试老者一试:“请老人家指点,我的琴艺有哪些不足之处?”老人家拈着花白胡子说:“您的指法很熟练,可惜感情不够。您把悲壮的古曲弹得过于柔弱婉转了。”
嵇康万没想到这个其貌不扬的老人会挑出他的毛病,顿时涨红了脸,觉得老人讲得有道理,遂诚恳求教于老人。
老人并不推辞,让嵇康点起一炉紫檀香,自己净了手,整整衣冠,盘膝坐好,先不弹琴,闭目沉思良久。然后,老人才从容拨动琴弦,桐琴发出了阵阵沉闷的响声,仿佛黑云压城,令人感到压抑、窒息。
继而,老人又奏出铿锵有力的旋律,犹如云开月朗,给人以希望、信心和鼓舞。老人双手在琴弦上挥拂,旋律变化万千,时如海浪击岸,时如喁喁私语。稍后,琴弦又发出了悲壮、凄凉的哀调,如泣如诉,飞跃亭外,湖水似乎也在呜咽。
琴声戛然而止,嵇康才如梦方醒。此时,嵇康再看老人,双目晶明,神采奕奕。他佩服得五体投地,恭恭敬敬地恳请老人家把这绝技传授给他。老人欣然允诺,就给他讲起这古典的来历。原来,这古曲流传在广陵(今扬州)地方,名为《广陵散》。“散”是一种琴曲的名称。
扩展资料:
《广陵散》其实嵇康出生之前就早已流传在世,只不过在长期的流传中不少琴技高超者都添加了自己的一些理解,到了嵇康这里又遇一些改动,最终《广陵散》得以名声大噪。
而嵇康在死前说于今绝矣的本意并不是这首曲子从今天起就失传了,而是后人再也弹不出拥有多位琴师和自己对这部曲子的理解所弹奏出来的《广陵散》了。
司马昭在杀了嵇康后不久也十分后悔做的这个觉得,而嵇康是先不想招惹是非才劝好友不要把他兄弟告官,现在反而受其害。
义愤填膺之下正符合《广陵散》的旋律,其中高潮、低音、连续不断,与故事的主人公聂政情绪十分相符,所以嵇康认为以后再也没有人能够理解这部曲子弹奏的精髓,在自己弹奏完这部绝唱后才说《广陵散》于今绝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