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所说的空性是什么?该怎么理解?

 我来答
户如乐9318
2022-10-19 · TA获得超过666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55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40万
展开全部

佛所说的空性是什么?该怎么理解?

在佛教的教义中,空不是虚无的意思,虚无的概念仅仅是汉语字词中的概念,佛教中借用这个词来表达“无限”“无尽”的变化这样的概念。
对于“空”,佛法最基本的理解是从变异、无常的表现来理解。《阿含经》中说,无常故苦、苦故无我、无我故空。
就是说第一,由于各种事物、各种事物的表现都是无永恒无常态的变动的,所以说有生死、有变异,因此是无常。
第二,是因为世间一切事一切众生其实都是由众缘和合,没有单独的自我,都是互相依附、互相影响,所以说无常。
由无常而出现种种“苦”,由于苦而理解世界上一切人、我、事理,都是在发展和变动之中,根本不存在“我”“我所有”这样的概念,所以说无我是空。再深入理解,则需要从真假、有无这样的理性概念入手,理解这些事物其实也是空的表现,即一切存在的并不是我们习惯中所见所认知的,而我们所见所认知的一切事物其表现也并不一定是真实的面貌或者并不是完全可掌控的。
“空性”并不代表事情发展本质,因为在佛教的因果关系中,实际说的是因、缘、果,没有第一因的概念,而是个变化和无常的概念,由于缘(各种内外影响的条件)的存在,使因生不同的果,果又影响新的因。有些因果是自然界的自然执行,有些是我们的行为活动产生,而一切果都可由于我们的主动作为而改变。世上只有永恒的规律,没有固定不变的结果,内外缘的影响变化改变了因是否结果,结什么样的果,多长的期间结出果。所以一切都不出这个规律。
所以,空性,指的是现象的表现,而不是某种决定因素或者动力。

佛所说的'本性是什么意思?

佛教中的本性是什么意思?修道者应先万念妄想大死一番,佛性(梵语buddha-dhatu)方可苏醒而见性,见性后自性妙用无穷。众生之心应大死一番,此妄心应休去歇去,古庙香炉去,枯木寒灰去,一念万年去,如人死人去,若能如是用,万念俱灰,妄心死至无可再死,心安有不成道乎!万法不立,一尘不染,本来面目现前,正是见性体之际。人人肯死心切愿,勇猛精进,开悟证入自性本体,有何不可!
上至诸佛,下至蝼蚁,皆有佛性,无所分别,人人见性,人人成佛。
开悟圣僧云:请君仰面看虚空,廓然无边不见踪;若解转身些子力,头头物物总相逢。
妙明觉性之体,赞不及,毁不及,若了一,万事毕,无欠无余若太虚,为君题作波罗蜜。真性中本来荡然空空,一法不立,一尘不染,说是一物即不中,真如本体,照而常寂,寂而常照,寂照不二,诸佛普现。
除却凡情圣情,心外更别无佛,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心,心外无别佛,若不信自心是佛,无有是处,穷劫修道,总是门外汉。心本无形,因尘有相,尘灭心灭,因尘见性,性本无生无灭,真性湛然。
佛教中的本性是什么意思,凡夫不肯空心,恐落于空,不知自心本空,大空大有,不空不有,空有自在,中道(梵语madhyama-pratipad)实相普现前。你有我亦有,君无我亦无,有无俱不立,相对嘴卢都。信心清净者,信本来心无法可得,不起妄念,心常空寂,湛然清净,住无所住,了得无所得,究竟涅槃。
清净觉性,应机接物,扬眉瞬目,运手动足,皆是自己灵觉之性,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道(梵语marga),道即是禅,禅之一字,非凡圣所测,见本性为禅。圣体本来清净,无有杂秽,所有言说,皆是圣人从心起用,用体本来空,言名犹不及,十二部经凭何得及,道本圆成,不用修证,道非声色,微妙难见,若会妙觉,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佛教中的本性是什么意思,佛性非色非心,非有非无,非因果法,纤尘不染,一法不立,至性中人。夫道者,以寂灭为体,修者以离相为宗,寂灭是菩提,灭诸相故。本性空寂,莫取一切相,即合圣意;离一切相,即名诸佛。
不见烦恼异于涅槃,是名平等,何以故?烦恼与涅槃,同一性空故。若能如是见,是名正见;若不如是见,是名邪见。三世诸佛以自心为本师,自见本性,见自法身佛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梵语nuttara-samdodhi)。仁者见性否?若未见者,应如法如是见;若见者,汝之佛性与诸佛正等无异无别,恭禧仁者也!
佛教总的本性是什么意思,佛教中的本性有佛性。

如何理解佛所说的“心能转物”?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失 于本心,为物所转。若能转物,则同 如来。”
这句话给了很多人误会,以为修证到一定境界就可以转换物质。
那这句话本来是什么意思呢?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被无明所惑,不知尘缘影像俱是妙明心中物,以为外境坚固实有,殊不知,显现山河大地的是自己的心,显现亭台楼阁的是自己的心,乃至显现凡夫境界、地狱、天宫的都是自己的心。心外并没有一个实有实法,可得可取,也并没有时间、空间、物质。正所谓:三界唯识,万法唯心。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一切外境,俱是凡夫心受业力牵引,随缘显现,凡夫不知,心随业感,而显现六道轮回境界。
而心能转物,则同如来。又是什么意思呢?
六祖有偈: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宝积经》有:非先有生,后说无生,本来不生,是名无生。非先有相,后说无相,本来无相,是名无相。本来空无一物,有什么能转可转!有可转之物即有可转能转之心,此心既生死轮回之心。
那世尊说的心能转物是什么意思呢?世尊在这里,以微妙之法要众生不要被外物所迷惑。从有法的修证上来看,转的是自己的心,你的这个心是凡夫的心,比如:一杯水,以凡夫心观之是水,以鱼心观之是家,以天人心观之是琼浆玉露,依地狱心观之则是脓血……而以佛心观之则是诸法的般若实相,空有不二,本来寂静,自性涅槃的本质。故世尊在《小品般若经》中有:须菩提,般若波罗蜜,无有法若见若不见,无有法若取若舍。须菩提,什么是般若智慧呢?没有一个实有的法,可以见或者不见。没有一个实有的法可以取可以舍。

怎么理解佛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是幻相"

 智慧跟知识是两桩事情,知识是从分别生的,智慧不是的,智慧是自性里头本来有的,只要把障碍除掉,智慧就现前。佛在《华严经.出现品》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个难得。如来是自性,一切众生是平等的,没有差别。所以佛法是真正的平等法,佛看一切众生都是佛,现在就是佛。我们跟佛差别怎么那么大?佛能说《华严经》,我们今天听都听不懂,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别?差别,佛也说出来了,「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就说明因为你有妄想、你有分别、你有执著,妄想分别执著在这个地方用一个字,就是「妄」。你怎么会生起这个东西出来?这个东西怎么生的?为什么我们会有妄想分别执著?妄想分别执著是几时生的?从哪里生的?很多学佛的人都不免这样的想法,这样的寻求,那就坏了,你没有把世尊的话里头重要的意思听懂。重要的意思是什么?妄!妄不是真的,不是真的你就不能追究。你还追究什么理由我起心动念?我几时起心动念?那就是妄中再加上妄,你永远回不了头。知道妄就不要理它,把它放下就没事,你就还源,这是佛讲的话的真实义,你没有听懂,你听错了。
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的示现,我们的确不容易体会,但是惠能大师给我们的示现,我们就很容易体会。他听忍和尚讲《金刚经》,半夜三更,那也是讲大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全盘放下,他就见性,就悟了。悟了,见性,性是什么样子?他说了五句话,五祖一听,完全肯定,衣钵就给他。这五句话,这五句话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的内容,你要晓得释迦牟尼佛讲这部大经,讲的是什么?就这五句话。能大师标题说出来了,佛所讲的是细节,就是这五句。第一句讲的「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说明你的心是清净的,你的心从来没有染污过。妄想分别执著是染污,因为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所以你的真心,真心的清净丝毫没有改变。只是你执著妄想分别执著是真的,它产生障碍,智慧、德行、才艺、相好不能现前;你只要放下,放下全现前了。这个道理我们要明白,千万不要妄中再去生妄,那就大错特错。第二句,他说「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你要能够入这个境界,你就不会贪生怕死,为什么?没有生死,本不生灭就是佛法里面所讲的大般涅槃,契入大般涅槃的境界。入大般涅槃的境界,那就是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他成佛了。第三句所说的,「何期自性」,就是没想到自性,「本自具足」,它样样圆满,没有丝毫欠缺。智慧圆满,我们今天讲知识也圆满,世出世间一切法你向他请教,他没有一样不知道。为什么?自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他不需要学,只要把障碍放下,把障碍除掉,这个大德、大能、大用就现前。第四句所说的,「何期自性,本无动摇」,本无动摇就是自性本定,大乘教里面佛常说,「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那伽是比喻,比喻诸佛菩萨行住坐卧都在定中,也就是我们现在讲,他一丝毫心浮气躁都没有,心浮气躁他断尽了。无论在什么场合,无论在什么处所,他都在定中。末后一句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能生万法就是它能现宇宙,它能现我们人身,佛法里面讲的依报跟正报。诸位要晓得,正报就是自己一个人,与别人不相干,别人是我依报里的人事环境。我们依报里头,依报环境有三大类,有人事环境,有物质环境,有自然环境,有这三大类,这三大类都属于依报,能生万法。你要问《华严经》讲什么?《华严经》就是讲这五桩事情,讲得非常详细,也讲得你非常欢喜,欲罢不能!

佛所说的觉悟是指什么?

看破宇宙的真相,并解决问题。

佛所说的“我慢”是什么意思

自高自大,侮慢他人。自以为只有自己修行有成,是正确的。

佛所说的妄语是什么意思

妄语的定义是:
一、不知道说知道;
二、知道却说不知道;
三、没有看见说看见;
四、看见却说没有看见;
五、没有觉悟说觉悟;
六、觉悟却说没有觉悟;
七、没有听到说听到了;
八、听到了却说没有听到

佛所说四谛是什么?

复何名为四圣谛法。谓 苦谛 集谛 灭谛 道谛。
苦谛者。生苦 老苦 病苦 死苦 爱别离苦 怨憎会苦 求不得苦 五盛阴苦。
如是等苦。名为苦谛。
集谛者。谓贪爱法。由此贪爱。而生耽著。以耽著故。发业润生。招集为因。
是名集谛。
灭谛者谓贪爱法及余烦恼。悉皆断尽。证寂灭理。
是名灭谛。
道谛者。即八正道。谓 正见 正思惟 正语 正业 正命 正精进 正念 正定。
此八正道。名为道谛。
如是四谛。圣智可观。名四圣谛。

请问下佛所说的一切平等是什么意思,该如何理解这个平等

佛没“分别心”所以一切平等。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