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军事思想主要是指哪一时期?
中国近代军事思想主要是指洋务运动时期。
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的萌生:道光帝在鸦片战争中的指导思想、林则徐的军事思想、魏源的军事著作与论点、太平天国的军事思想、曾国藩的建军思想、曾国藩的作战指导思想、胡林翼的军事论述、洋务运动时期、
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的成长是指:李鸿章的军事思想、国防战略思想之争论、左宗棠与收复新疆战争的指导思想、慈禧在中法战争中的战略指导思想。
中国近代军事思想晨动荡而剧变的历程中产生和发展的,它具有自己的特点:
一、伦理观念占有极重要地位 “忠君报国”、“成仁取义”等封建社会所倡导的军人的一套道德观念,成为影响近代军人生活的准则,而且影响的程度上较前为甚。
二、具有多元化的结构层次 做为一个特殊的时期,近代军事思想既体现了中国古代已经具有的传统军事思想的光彩,又全面经受西方近代各种军事思想的影响。在每一位军事家或者将领那里,中、外军事思想的成份都大小不一。
三、体现了由低级向高级,由进步替代落后,逐步转变、更新、完善、发展的趋势。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等有识之士救亡图存,提出“师夷长技而制夷”的主张。甲午海战后,人们从重视武器装备到重视军制改革,有了长足进步。辛亥革命后,开始把政治统帅军事当作军事活动的一条主线,主张通过武装斗争,推翻旧的军事乃至政治体制,以建立焕然一新的国家机器。
扩展资料:
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它反映了中国近代军事领域发展变化的历史进程。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暴露出清王朝军事思想的严重弱点。随着列强历次侵华战争的进行和侵略的逐步加深,中国传统军事思想受到西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越来越大的冲击和挑战,并由此发生了此消彼长或相互融合的历史性演变,导致了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鸦片战争时期,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有识之士,初步认识到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标志着变革传统军事思想的开端,对近代军事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在战争实践中,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等继承传统的军事思想,从实战中总结经验教训,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作战指导思想。他们对战争持慎重态度,主张“谨慎为先”“稳慎为主”。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顶峰。太平军建立之初,就在严密组织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组建,仿照《周礼》制定《太平军目》,以军、师、旅、卒、两、伍的序列编组部队,先后建立起陆营、土营和水营,实行具有供给制性质的“圣库”制度,成为中国农民战争史上纲领最明确、组织最正规的起义武装,并开始用缴获、购置的洋枪洋炮装备部队。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统治阶级中一部分被称作洋务派的官僚奕_、文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出于镇压农民起义和抵御外敌侵入的双重目的,继承“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开展了一场“自强”运动(史称“洋务运动”)。
中法战争失败后,进一步提出“以大治水师为主”的方针,设立海军衙门,加速购买外国舰船,优先扩充北洋海军。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成军。《北洋海军章程》的制订,标志着近代资产阶级军事思想开始在海军占据主导地位。此外,洋务派还本着“用人最为急务,储才尤为远图”的方针,着手兴办聘有洋人当教员的军事学堂,并选派学生出国留学。
这是晚清建军思想从旧营制朝“以步队为主,骑、炮、工程队为辅”的合成军队方向迈出的决定性的一步。
清王朝在辛亥革命中被推翻,中央统治权落入袁世凯手中。袁世凯死后,各割据势力依附于不同的帝国主义势力,互争雄长,全国统一的军制被各自为政的军阀所破坏,军队的私属性更为明显,带有浓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近代军事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