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中国说的背景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创作背景如下:
梁启超写此文是在戊戌变法失败之时,当时的中国极度腐朽,保守落后,如同一个病入膏肓的老人,没有一点生气。
他写《少年中国说》,是想唤起国人的一点少年之气,一点活力与朝气,呼唤更多的青年人,接受先进的制度文化,去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现状。
梁启超生活在清末民初。面对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和国家的落后、虚弱,他追随康有为,积极投入一系列变法维新运动,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学问家。
“百日维新”失败后,他流亡日本,创办《清议报》,大力介绍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批判封建专制主义。
《少年中国说》就是当时发表在《清议报》上的一篇著名文章。此文影响颇大,被公认为梁启超著作中思想意义最积极,情感色彩最激越的篇章,作者本人也把它视为自己“开文章之新体,激民气之暗潮”的代表作。
作者心目中的少年中国应是摆脱帝国主义的奴役而逐渐走向新生独立自主和自强的新生国家。
作者以老年和少年是为了进行对比,老年指的是美国,日本等帝国主义国家,而少年则是指的当时的中国,意在指出中国的前途还是很大的,有朝一日必将超过所谓强国的美日等国。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