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的概念
1.阴阳的哲学含义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范畴。气一物两体,分为阴阳。阴阳是气本身所具有的对立统一属性,含有对立统一的意思,所谓“阴阳者,一分为二也”(《类经·阴阳类》)。阴和阳之间有着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
阴阳的对立统一是宇宙的总规律:阴阳不仅贯穿于中国古代哲学,而且与天文、历算、医学\农学等具体学科相结合,—并成为各门具体学科的理论基础,促进了各门具体学科的发展。阴阳的对立、互根、消长和转化构成了阴阳的矛盾运动,成为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属性。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无形的,明亮的,兴奋的都是阳,也是属于阳。
凡是静止的,向下的,黑暗的,内守的,寒冷的,有形的,抑制的都属于阴。
有了这个分类,世界万事万物都可以这样分类,比如白天是阳,晚上阴,上午阳,下午阴,夏天阳,冬天阴,上半身属阳,下半身属阴。
阴阳对立统一。阴阳也不是绝对的,是相对的,可以相互转化,还可以无法分解,阴中求阳,阳中有阴。看问题要一分为二。桌子上摆了一盆花,桌子是阴,花瓶是阳,按照大小区分,桌子大,属于阳,花瓶小属于阴。决定自己阴阳要看对方是谁。
阴阳还有几个需要理解的。
1:阴阳的交感。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声八卦,阴阳就是一分为二,阴阳二气在在运动过程中相互感应交和的过程。
2:阴阳消长平衡。阴阳对立统一不是静止不变的,在一定限度和一定程度相互转换。
传统上对阴阳的认识,基本上处于无序的状态。也就是并非遵照认识的基本逻辑对其进行解读,而是把不同范畴的阴阳概念混杂在一起,一时候前为阳、后为阴,一时候多为阳、少为阴,一时候背为阳、腹为阴,一时候气为阳、血为阴,这样绕来绕去,仿佛什么都可以用阴阳来表达,但当需要明确究竟什么是阴阳的时候,却无所遵循。易学是这样,中医学当然也不可能例外。没有意识到不同范畴的阴阳概念是不能混为一谈的,否则就将带来认识的错乱。
1,感性认识范畴的阴阳概念:上下,左右,前后,快慢,昼夜,内外等这些属于感性认识层面的阴阳,是很简单直观的,凭感觉,知觉认识到的。感性认识的特点,一者是客观真实存在,二者基本上是把多维空间当成一维空间来解读。比如上与下,左与右,前与后,快与慢等,都属于把多维空间利用“一维空间”来展示的例子;
2,理性认识范畴的阴阳概念:所谓理性认识层面的“阴阳”概念,其实也就是一种定性的矛盾分类方法。也就是矛盾可以不分彼此,任何一方既可以代表矛,也可以代表盾;但阴阳概念却严肃得多,具有相对的规定性。正是这一定性,才为更高层次的思维模式打下基础。其基本定义就是:凡是明亮的,温暖的,积极向上的,进取的,具有这些特征的事物,都属于阳。反过来,凡是属于黑暗的,寒冷的,消极向下的,退行的事物都属于阴。同时也说明,阴阳虽然对哪一方面为阳或为阴有规定性,但并不是就是专指其中的某一种,指的而是这些事物的共性,具有相对的抽象性。笔者认为,具有抽象性的矛盾阴阳概念,其实就是把多维空间,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抽象出类似于二维空间来解读或阐述。比如中医的八钢辨证就是分别从表里(空间)、寒热(时间)、虚实(属性)的阴阳角度对疾病形成的认识,虽然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但中医对人体的认识,不是单纯的表里就可以达到的,证因也不是单纯的寒热就可以替代,所以,要对疾病形成科学的认识,抽象的八钢辨证是力不从心的。同时也说明,这种把多维空间试图从不同侧面的二维空间进行阐述或解读的方法,如果直接运用于实践,是很难反映事物不同时空动态变化的。比如五行的相生相克本来属于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多维空间;但在二维空间就被看成是机械循环;所以,把抽象理论与方法直接套用于实践,是难以客观真实的反映出事物在不同时空的动态变化的,正因为此,中医基础理论的不完善,也在情理之中。毕竟还没有步入到认识的最高阶段······
3,理性具体思维模式范畴的阴阳概念:也就是阴阳五行学中的阴阳概念。
在这里,我有必要强调一点,理性具体思维模式与理性具体认识是有区别的。前者【就是理性具体思维模式】属于思维逻辑的最高阶段,而后者【理性具体】则属于具体科学范畴,也就是脱离了思维逻辑,将由具体科学所取代。比如传统中医学由于只是把理性认识范畴的阴阳运用到中医学,那么在中医学实践中运用到的阴阳概念,就属于理性具体认识的阴阳概念,也就是与中医学有关的阴阳概念。实践证明,如果把某个范畴的阴阳概念用来指导实践,那么,就只能形成与该认识相应的具体学科。由于感性认识不能反映出事物的本质,而理性认识由于具有抽象性,所以,如果直接运用于实践,就难以形成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也是造成传统中医学一直停滞不前的根本原因所在。
理性具体思维模式的阴阳概念,也就是我们探讨的事物的本质内容“是什么”范畴的阴阳概念,属于阴阳五行学立论的基础。整个阴阳五行学,都是反映阴阳内容动态变化的理论体系。承载这个理论体系的论著就是《阴阳系统论》。所以,要对阴阳内容在不同时空的动态变化深入了解,并在实践中辨析“是什么”与“怎么样”的矛盾在外在环境制约下能不能达到动态统一,为理论结合实际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服务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