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的启东和海门哪个历史悠久
启东市滨江沿海,物源丰富,历史上曾有“粮棉故里,东疆乐土”之说,故谓“启我东疆”而得名。
启东全境系长江口不同时期河相、海相沉积平原。
汉朝以前,这里还是江口海域;清代中叶前,长江口崇明北侧陆续涨出小沙洲,至清末连成一片。
因成陆参差,因而曾分属三个县管辖。
北部吕四地区,宋、元、明、清时属海门。
北部吕四地区1912-1942年间属南通县;中部原属海门县;南部原属崇明,称祟明外沙。
1928年3月,北部、中部、南部三地合并分设启东县。
1942年9月,为适应抗日战争形势需要,启东县与海门东部及南通县东部地区合并为东南行署管辖区,属苏中四分区。
抗日战争胜利后,启东与海门、南通两县分开,1946年12月再并为东南行署辖区。
1949年1月,启东全境解放,恢复启东县建制,并将原海门东部地区、南通县东部地区并入启东县。
1954年9月,又将海门县12个乡并入启东县。
同年12月,海门县通兴农场也划归启东县。
1989年11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启东县,设启东市,市 *** 驻汇龙镇。
公元前,长江大量泥沙沉积于长江口,形成大小不等的沙洲,大约经过800多个春秋,至唐末,出现东洲和布洲两大沙洲及成群小沙洲,沙洲渐次连片。
至五代后周显德五年(958)建县,县治设于东洲镇,名海门县。
由于长江主泓道北移,至明朝中,境内大片土地坍没,坍至吕四、余东、四甲一线,县治迁于徐涧(今南通县兴仁镇)。
并废县归并通州建静海乡。
清初,江流主泓南倾,长江北岸开始涨积,涨出40多个新沙,绵亘百余里。
乾隆三十三年(1768),建江苏省直隶厅,设治于茅家镇,民国元年(1912)复称海门县,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海门人民护坡治坍,根除了坍害。
海门县隶属苏北政区南通区(1953年为江苏省南通区,1955年4月改为江苏省南通专区,1971年4月,改为江苏省南通地区)。
1983年实行市管县,南通地区撤销,海门县隶于江苏省南通市。
1994年6月撤县设市,成立海门市,隶于江苏省南通市,市人民 *** 驻海门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