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作品的读后感
请各位大侠帮帮我,写一篇郭沫若作品的读后感,随便是哪篇作品,只要是郭沫若的,500字左右谢谢谢谢谢!!!!!...
请各位大侠帮帮我,写一篇郭沫若作品的读后感,随便是哪篇作品,只要是郭沫若的,500字左右
谢谢谢谢谢!!!!! 展开
谢谢谢谢谢!!!!! 展开
展开全部
《银杏》(郭沫若)的读后感
银杏,我思念你,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又叫公孙树。但一般人叫你是白果,那是容易了解的。
我知道,你的特征并不专在乎你有这和杏相仿佛的果实,核皮是纯白如银,核仁是富于营养——这不用说就已经足以为你的特征了。
但一般人并不知道你是有花植物中最古的先进,你的花粉和胚珠具有动物般的性态,你是完全用人力保存下来的奇珍。
自然界中已经是不能有你的存在了,但你依然挺立着,在太空中高唱着人间胜利的凯歌。
你这东方的圣者,你这中国人文的有生命的纪念塔,你是只有中国才有呀,一般人似乎也并不知道。
我到过日本,日本也有你,但你分明是日本的华侨,你侨居在日本大约已有中国的文化侨居在日本的那样久远了吧。
你是真应该称为中国的国树的呀,我是喜欢你,我特别的喜欢你。
但也并不是因为你是中国的特产,我才特别的喜欢,是因为你美,你真,你善。
你的株干是多么的端直,你的枝条是多么的蓬勃,你那折扇刑的叶片是多么的青翠,多么的莹洁,多么的精巧呀。
在暑天你为多少的庙宇戴上了巍峨的云冠,你也为多少的劳苦人撑出了清凉的华盖。
梧桐虽有你的端直而没有你的坚牢;
白杨虽有你的葱茏而没有你的庄重。
熏风会媚妩你,群鸟时来为你欢歌;上帝百神——假如是有上帝百神,我相信每当皓月流空,他们会在你脚下来聚会。
秋天到来,蝴蝶已经死了的时候,你的碧叶要翻成金黄,而且又会飞出满园的蝴蝶。你不是一位巧妙的魔术师吗?但你丝毫也没有令人掩鼻的那种江湖气息。
当你那解脱了一切,你那蹉丫的枝干挺撑在太空中的时候,你对于寒风霜雪毫不避易。
那是多么的嶙峋而又洒脱呀,恐怕自有佛法以来再也不曾产生过像你这样的高僧。
你没有丝毫依阿取容的姿态,但你也并不荒伧;你的美德像音乐一样洋溢八荒,但你也并不骄傲;你的名讳似乎就是超然,你超在乎一切的草木之上,你超在乎一切之上,但你并不隐遁。
你的果实不是可以滋养人,你的本质不是坚实的器材,就是你的落叶不也是绝好的引火的燃料吗?
可是我真有点奇怪了,奇怪的是中国人似乎大家都忘记了你,而且忘记得很久远,似乎是从古以来。
我在中国的经典中找不出你的名字,我很少看到中国的诗人咏赞你的诗,也很少看到中国的画家描写你的画。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呀,你是随中国文化以俱来的亘古的证人,你不也是以为奇怪吗?银杏,中国人是忘记了你呀,大家虽然都在吃你的白果,都喜欢吃你的白果,但的确是忘记了你呀。
世间上也尽有不辨菽麦的人,但把你忘记的这样普遍,这样久远的例子,从来也不曾有过。
真的啦,陪都不是首善之区吗?但我就很少看见你的影子,为什么遍街都是洋槐,满园都是幽加里树呢?
我是怎样的思念你呀,银杏!我可希望你不要把中国忘记吧。
这事情是有点危险的,我怕你一不高兴,会从中国的地面上隐遁下去。在中国的领空中会永远听不着你赞美生命的欢歌。
银杏,我真希望呀,希望中国人单为能更多吃你的白果,总有能更加爱慕你的一天。
(完)
读后感:读完这篇文章,心里总觉得有种东西在升腾,然说不出来是因了什么。又一字一句地敲在电脑上,似有了些顿悟。
作者描述的是银杏,但却是另有所指。难道他不是在借银杏表述中华民族几千年悠久的历史文明?不是在表述中华民族所具有的民族精神吗?端直、蓬勃、坚牢、庄重代表着他的气质;媚妩、青翠、莹洁、精巧代表着他的魅力;滋养、燃料、云冠、华盖则代表了他的美德。然而就是这样的精神,人们渐渐淡忘了,他们吃着白果,却想着洋槐和幽加里树。难道不是指他们喝着黄河母亲的乳汁,却在依阿取容,做着媚外降敌的勾当。作者忧心忡忡,长此以往,中国会不会从地面上隐遁下去。因此作者包含深情、发自肺腑地呼喊:爱银杏吧!爱我们的国家吧!不要让我们中国几千年所传承下来的历史文明和民族精神隐遁吧!
在当今的社会里,也存在这样的蛀虫、垃圾。有的披着奉公为民的外衣,拿着国家的俸禄,背地里却做着贪污敛财、出国享受,祸害百姓的伎俩;还有的冷漠麻木、自私自利,成了金钱的奴隶。一个人如果没有了气节,就会被别人看不起,就会变成社会的弃儿,同样,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了民族精神,就会挨打,就要受气,也必将退出这个强敌如林的世界大舞台。所以,这篇文章也是告诫我们每一位的中国人,勿忘国耻,牢记使命,把我们中国的历史文明传承下去,把民族精神发扬下去,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像一个巨人,永远屹立与世界的东方。
在被作家深深的赤子之情感染的同时,我还感受着他不拘一格的语言魅力。如:端直、葱茏、媚妩、依阿取容。这些都折射出作者独具匠心,不取已成的个性与丰富的想象力。确实值得我们后人的借鉴。
银杏,我思念你,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又叫公孙树。但一般人叫你是白果,那是容易了解的。
我知道,你的特征并不专在乎你有这和杏相仿佛的果实,核皮是纯白如银,核仁是富于营养——这不用说就已经足以为你的特征了。
但一般人并不知道你是有花植物中最古的先进,你的花粉和胚珠具有动物般的性态,你是完全用人力保存下来的奇珍。
自然界中已经是不能有你的存在了,但你依然挺立着,在太空中高唱着人间胜利的凯歌。
你这东方的圣者,你这中国人文的有生命的纪念塔,你是只有中国才有呀,一般人似乎也并不知道。
我到过日本,日本也有你,但你分明是日本的华侨,你侨居在日本大约已有中国的文化侨居在日本的那样久远了吧。
你是真应该称为中国的国树的呀,我是喜欢你,我特别的喜欢你。
但也并不是因为你是中国的特产,我才特别的喜欢,是因为你美,你真,你善。
你的株干是多么的端直,你的枝条是多么的蓬勃,你那折扇刑的叶片是多么的青翠,多么的莹洁,多么的精巧呀。
在暑天你为多少的庙宇戴上了巍峨的云冠,你也为多少的劳苦人撑出了清凉的华盖。
梧桐虽有你的端直而没有你的坚牢;
白杨虽有你的葱茏而没有你的庄重。
熏风会媚妩你,群鸟时来为你欢歌;上帝百神——假如是有上帝百神,我相信每当皓月流空,他们会在你脚下来聚会。
秋天到来,蝴蝶已经死了的时候,你的碧叶要翻成金黄,而且又会飞出满园的蝴蝶。你不是一位巧妙的魔术师吗?但你丝毫也没有令人掩鼻的那种江湖气息。
当你那解脱了一切,你那蹉丫的枝干挺撑在太空中的时候,你对于寒风霜雪毫不避易。
那是多么的嶙峋而又洒脱呀,恐怕自有佛法以来再也不曾产生过像你这样的高僧。
你没有丝毫依阿取容的姿态,但你也并不荒伧;你的美德像音乐一样洋溢八荒,但你也并不骄傲;你的名讳似乎就是超然,你超在乎一切的草木之上,你超在乎一切之上,但你并不隐遁。
你的果实不是可以滋养人,你的本质不是坚实的器材,就是你的落叶不也是绝好的引火的燃料吗?
可是我真有点奇怪了,奇怪的是中国人似乎大家都忘记了你,而且忘记得很久远,似乎是从古以来。
我在中国的经典中找不出你的名字,我很少看到中国的诗人咏赞你的诗,也很少看到中国的画家描写你的画。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呀,你是随中国文化以俱来的亘古的证人,你不也是以为奇怪吗?银杏,中国人是忘记了你呀,大家虽然都在吃你的白果,都喜欢吃你的白果,但的确是忘记了你呀。
世间上也尽有不辨菽麦的人,但把你忘记的这样普遍,这样久远的例子,从来也不曾有过。
真的啦,陪都不是首善之区吗?但我就很少看见你的影子,为什么遍街都是洋槐,满园都是幽加里树呢?
我是怎样的思念你呀,银杏!我可希望你不要把中国忘记吧。
这事情是有点危险的,我怕你一不高兴,会从中国的地面上隐遁下去。在中国的领空中会永远听不着你赞美生命的欢歌。
银杏,我真希望呀,希望中国人单为能更多吃你的白果,总有能更加爱慕你的一天。
(完)
读后感:读完这篇文章,心里总觉得有种东西在升腾,然说不出来是因了什么。又一字一句地敲在电脑上,似有了些顿悟。
作者描述的是银杏,但却是另有所指。难道他不是在借银杏表述中华民族几千年悠久的历史文明?不是在表述中华民族所具有的民族精神吗?端直、蓬勃、坚牢、庄重代表着他的气质;媚妩、青翠、莹洁、精巧代表着他的魅力;滋养、燃料、云冠、华盖则代表了他的美德。然而就是这样的精神,人们渐渐淡忘了,他们吃着白果,却想着洋槐和幽加里树。难道不是指他们喝着黄河母亲的乳汁,却在依阿取容,做着媚外降敌的勾当。作者忧心忡忡,长此以往,中国会不会从地面上隐遁下去。因此作者包含深情、发自肺腑地呼喊:爱银杏吧!爱我们的国家吧!不要让我们中国几千年所传承下来的历史文明和民族精神隐遁吧!
在当今的社会里,也存在这样的蛀虫、垃圾。有的披着奉公为民的外衣,拿着国家的俸禄,背地里却做着贪污敛财、出国享受,祸害百姓的伎俩;还有的冷漠麻木、自私自利,成了金钱的奴隶。一个人如果没有了气节,就会被别人看不起,就会变成社会的弃儿,同样,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了民族精神,就会挨打,就要受气,也必将退出这个强敌如林的世界大舞台。所以,这篇文章也是告诫我们每一位的中国人,勿忘国耻,牢记使命,把我们中国的历史文明传承下去,把民族精神发扬下去,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像一个巨人,永远屹立与世界的东方。
在被作家深深的赤子之情感染的同时,我还感受着他不拘一格的语言魅力。如:端直、葱茏、媚妩、依阿取容。这些都折射出作者独具匠心,不取已成的个性与丰富的想象力。确实值得我们后人的借鉴。
展开全部
一颗火热的赤子之心——我看《女神》
内容提要:《女神》收集了郭沫若1919年到1921年间的主要诗作,连同序诗在内共计五十七首,基本上是作者留学日本时所作。笔者选取其中包含对祖国无限热爱的诗作,分成几个方面进行阐述,让读者领略郭沫若早年诗歌的汹涌澎湃。关键词:郭沫若、女神、浪漫主义、爱国。 正文:1914年初,一位青年登上开往日本国东京的轮船,为了拯救危难中的祖国而去寻求真知、掌握实干。距离辛亥革命的爆发,已经过去两年多了。然而,就在轮船启程的上海黄浦江口,外国的军舰仍在肆无忌惮地游弋着;一队队的中国劳工,在红头阿三的监督之下,背着一袋袋货物在码头边来来去去。落后的耻辱、自强的愿望,重重压在青年心头。 他就是郭沫若。积郁在心底的感情,自1919年后半段开始,像潮水一样迸泻出来。一种对祖国的热情歌颂、对旧社会黑暗的强有力呐喊与控诉,凝铸成了一首首满含深情的动人诗篇。这种感情是多元的,因为诗人的心思是复杂的。 首先是对祖国不顾一切的、疯狂的爱。在《晨安》诗中,作者一口气喊出了27个“晨安”!扬子江、黄河、万里长城、帕米尔高原乃至于喜马拉雅山,都成为了诗人招呼的对象,由南向北、由低到高尽皆囊括。“年轻的祖国”“新生的同胞”“快来享受这千载一时的晨光呀”,作者透过这一系列鲜明宏大的意象,畅快展示了一个幅员广阔、名胜众多的大中国,一股对祖国满腔热忱之情油然而生。《炉中煤》是另一首情感充沛的机警小诗,作者巧妙地借煤的燃烧自比,而将中华古国比作一个“年青的女郎”,其大胆奇丽的想象使人眼前一亮。“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希望祖国体谅我的拳拳之心,让我为国效劳吧!”诗人正是在表达这一层意思,而顺着他的笔触,一个崭新的、焕发生机的美丽土地便会呈现在我们面前。郭沫若是学医的,他顺理成章地借助了燃烧这种剧烈的化学反应有力地诠释了“炉中煤”这个温暖鲜亮的题目。此外,《黄浦江口》也是值得关注的作品,这首写在1921年4月3日的短诗在总共的十二句中频繁使用感叹号,“平和之乡哟!”“我的父母之邦!”首尾呼应,体现了作者留日两年短暂归国探亲时,重见祖国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时的欣喜,情不自禁地发出了由衷的赞美。 不过,美好的遐想过后,诗人看到的依然是一个金瓯残缺、民不聊生的神州大地。这种急转而下的情绪突出表现在写完《黄浦江口》的第二天所作的《上海印象》一诗中。“我从梦中惊醒了!Disillusion(幻灭)的悲哀哟!”好个“惊醒”“幻灭”,笔者立马感觉到了一种无可名状的悲哀。诗人继承了他一贯的丰富感情、细腻口吻,却营造了一个阴森恐怖的氛围,以致于诗中竟出现了“尸”“骷髅”“灵柩”这些死亡意象,不加掩饰也无需掩饰。俗话说:爱之深望之切。诗人内心深处还是在表达爱,不过得加一前提:改造社会、变革制度。在《浴海》一诗中,郭沫若痛快淋漓发出了“趁着我们的血浪还在潮,趁着我们的心火还在烧,快把那陈腐了的旧皮囊,全盘洗掉!”“新社会的改造,全赖吾曹!”这样激荡的口号,这就是一个无畏的敢于破坏旧秩序的志士、一位高唱激昂战歌的勇士!在中国共产党尚未诞生的时候,在许多热血青年因找不到出路而苦闷彷徨的时候,郭沫若的诗作已经旗帜鲜明打出了暴力、革命、破坏等标语。“一切政治(社会、宗教、学说、文艺、教育)革命的匪徒呀!万岁!万岁!万岁!”(《匪徒颂》)、“不断的破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诸多诗篇正是在阴霾笼罩下身居异国的爱国主义者最嘹亮的呼喊,而在《巨炮之教训》这首政治气息浓厚的诗中,作者把前进的道路寄托在了社会主义上(“列宁先生却只在一旁喊叫,‘为阶级消灭而战哟!为民族解放而战哟!为社会改造而战哟!’……”)这种很超前的民主主义意识,在万马齐喑的旧时代,实在是很难得的。郭沫若回忆说,他最初选择医学,是想拿它“来作为对于国家社会的切实贡献”,后来从事文学创作活动,是想借文学“鼓动起热情来改革社会”。其实,笔者认为,郭沫若具有非常敏锐的政治头脑。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之后,他便迅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现代文学大师中算是很早的了。这种成熟政治观念的一些端倪便体现在《女神》诗集的很多篇章里。 对祖国的爱是神圣的,而对人民大众、全世界就更显得无私与博大。前文中提过的《晨安》除了描绘中国的壮美河山之外,还以大量笔墨抒写了苏伊士运河、红海、尼罗河、金字塔、恒河、太平洋、沉思者雕塑等圣地胜景。诗人把自己放在全世界的面前,以一个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的身份向全世界致意,这样的胸襟与独到的眼光在之前的中国诗人群体中是难以寻觅的。而在著名的抒情长诗《地球,我的母亲》中,诗人反倒展现了性格中天真烂漫的一面。在梦一般的诗境中,作者伪装成了一个孩子,“赤裸着我的双脚”“在你的背上匍行”乃至于“永远和你相亲”。并且将工人称赞为“全人类的普罗美修士”、农民称颂为“全人类的褓母”,再次从一个角度凸现了博爱磅礴的气势与不可阻遏的伸展力。诗集中最后一首《西湖记游》之《雷峰塔下》里,诗人以惊世骇俗的笔吻写下了“他(老人)那筋脉隆起的金手,我想去跪在他的面前,叫他一声:‘我的爹!’把他脚下的黄泥舔个干净。”比起春秋五霸重耳年轻时流亡途中接受一位农人递过来的泥巴的经典事例,郭沫若又一次在艺术上达到了飞跃,也是他对工农阶层热爱的最为崇高的表示了。作为一名平凡的知识分子,郭沫若为后来的臧克家、艾青、郭小川等诗人开了一个风光的头。从此以后,工农的形象开始融入中国现代诗歌的范畴之中。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郭沫若的爱如同那首脍炙人口的民歌《鸽子》一样,洒遍全中国、沟通了整个地球。 诗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充分倾诉在了《凤凰涅磐》这首镇书之作上。祖国的悲惨现实铺设在前、为前途而进行的英勇斗争紧接在后、最终一个灿烂辉煌的明天原原本本呈给了观众,大幕便应声而落。郭沫若变成了一个出色的导演,将他所有的喜怒哀乐分配给了诗中的各个元素。他的指挥棒一起,真挚的感情有了、绮丽的想象具备了、大胆的自我形象也存在了。《凤凰涅磐》是郭沫若情感勃发的最高潮,仿佛一首高亢的《我爱你,中国》就在耳旁回荡。 郭沫若的浪漫主义文学创作始于诗集《女神》,终结于戏剧《屈原》。纵观他解放后的诗作,多以歌功颂德为中心、宣扬新社会新风尚的风雅之作,着实乏善可陈。以至于后代评论家不客气地说他已经沦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御用文人。笔者认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激情燃烧的岁月也是有尽头的,倒不如忘却郭老后半生政治唱和的日子,将奔放的《女神》连同后来的《星空》《前茅》《恢复》诗集一道熔炼于自己的胸臆中,永远留存一个英姿飒爽的青年形象吧! 二零零六年五月十六日
内容提要:《女神》收集了郭沫若1919年到1921年间的主要诗作,连同序诗在内共计五十七首,基本上是作者留学日本时所作。笔者选取其中包含对祖国无限热爱的诗作,分成几个方面进行阐述,让读者领略郭沫若早年诗歌的汹涌澎湃。关键词:郭沫若、女神、浪漫主义、爱国。 正文:1914年初,一位青年登上开往日本国东京的轮船,为了拯救危难中的祖国而去寻求真知、掌握实干。距离辛亥革命的爆发,已经过去两年多了。然而,就在轮船启程的上海黄浦江口,外国的军舰仍在肆无忌惮地游弋着;一队队的中国劳工,在红头阿三的监督之下,背着一袋袋货物在码头边来来去去。落后的耻辱、自强的愿望,重重压在青年心头。 他就是郭沫若。积郁在心底的感情,自1919年后半段开始,像潮水一样迸泻出来。一种对祖国的热情歌颂、对旧社会黑暗的强有力呐喊与控诉,凝铸成了一首首满含深情的动人诗篇。这种感情是多元的,因为诗人的心思是复杂的。 首先是对祖国不顾一切的、疯狂的爱。在《晨安》诗中,作者一口气喊出了27个“晨安”!扬子江、黄河、万里长城、帕米尔高原乃至于喜马拉雅山,都成为了诗人招呼的对象,由南向北、由低到高尽皆囊括。“年轻的祖国”“新生的同胞”“快来享受这千载一时的晨光呀”,作者透过这一系列鲜明宏大的意象,畅快展示了一个幅员广阔、名胜众多的大中国,一股对祖国满腔热忱之情油然而生。《炉中煤》是另一首情感充沛的机警小诗,作者巧妙地借煤的燃烧自比,而将中华古国比作一个“年青的女郎”,其大胆奇丽的想象使人眼前一亮。“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希望祖国体谅我的拳拳之心,让我为国效劳吧!”诗人正是在表达这一层意思,而顺着他的笔触,一个崭新的、焕发生机的美丽土地便会呈现在我们面前。郭沫若是学医的,他顺理成章地借助了燃烧这种剧烈的化学反应有力地诠释了“炉中煤”这个温暖鲜亮的题目。此外,《黄浦江口》也是值得关注的作品,这首写在1921年4月3日的短诗在总共的十二句中频繁使用感叹号,“平和之乡哟!”“我的父母之邦!”首尾呼应,体现了作者留日两年短暂归国探亲时,重见祖国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时的欣喜,情不自禁地发出了由衷的赞美。 不过,美好的遐想过后,诗人看到的依然是一个金瓯残缺、民不聊生的神州大地。这种急转而下的情绪突出表现在写完《黄浦江口》的第二天所作的《上海印象》一诗中。“我从梦中惊醒了!Disillusion(幻灭)的悲哀哟!”好个“惊醒”“幻灭”,笔者立马感觉到了一种无可名状的悲哀。诗人继承了他一贯的丰富感情、细腻口吻,却营造了一个阴森恐怖的氛围,以致于诗中竟出现了“尸”“骷髅”“灵柩”这些死亡意象,不加掩饰也无需掩饰。俗话说:爱之深望之切。诗人内心深处还是在表达爱,不过得加一前提:改造社会、变革制度。在《浴海》一诗中,郭沫若痛快淋漓发出了“趁着我们的血浪还在潮,趁着我们的心火还在烧,快把那陈腐了的旧皮囊,全盘洗掉!”“新社会的改造,全赖吾曹!”这样激荡的口号,这就是一个无畏的敢于破坏旧秩序的志士、一位高唱激昂战歌的勇士!在中国共产党尚未诞生的时候,在许多热血青年因找不到出路而苦闷彷徨的时候,郭沫若的诗作已经旗帜鲜明打出了暴力、革命、破坏等标语。“一切政治(社会、宗教、学说、文艺、教育)革命的匪徒呀!万岁!万岁!万岁!”(《匪徒颂》)、“不断的破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诸多诗篇正是在阴霾笼罩下身居异国的爱国主义者最嘹亮的呼喊,而在《巨炮之教训》这首政治气息浓厚的诗中,作者把前进的道路寄托在了社会主义上(“列宁先生却只在一旁喊叫,‘为阶级消灭而战哟!为民族解放而战哟!为社会改造而战哟!’……”)这种很超前的民主主义意识,在万马齐喑的旧时代,实在是很难得的。郭沫若回忆说,他最初选择医学,是想拿它“来作为对于国家社会的切实贡献”,后来从事文学创作活动,是想借文学“鼓动起热情来改革社会”。其实,笔者认为,郭沫若具有非常敏锐的政治头脑。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之后,他便迅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现代文学大师中算是很早的了。这种成熟政治观念的一些端倪便体现在《女神》诗集的很多篇章里。 对祖国的爱是神圣的,而对人民大众、全世界就更显得无私与博大。前文中提过的《晨安》除了描绘中国的壮美河山之外,还以大量笔墨抒写了苏伊士运河、红海、尼罗河、金字塔、恒河、太平洋、沉思者雕塑等圣地胜景。诗人把自己放在全世界的面前,以一个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的身份向全世界致意,这样的胸襟与独到的眼光在之前的中国诗人群体中是难以寻觅的。而在著名的抒情长诗《地球,我的母亲》中,诗人反倒展现了性格中天真烂漫的一面。在梦一般的诗境中,作者伪装成了一个孩子,“赤裸着我的双脚”“在你的背上匍行”乃至于“永远和你相亲”。并且将工人称赞为“全人类的普罗美修士”、农民称颂为“全人类的褓母”,再次从一个角度凸现了博爱磅礴的气势与不可阻遏的伸展力。诗集中最后一首《西湖记游》之《雷峰塔下》里,诗人以惊世骇俗的笔吻写下了“他(老人)那筋脉隆起的金手,我想去跪在他的面前,叫他一声:‘我的爹!’把他脚下的黄泥舔个干净。”比起春秋五霸重耳年轻时流亡途中接受一位农人递过来的泥巴的经典事例,郭沫若又一次在艺术上达到了飞跃,也是他对工农阶层热爱的最为崇高的表示了。作为一名平凡的知识分子,郭沫若为后来的臧克家、艾青、郭小川等诗人开了一个风光的头。从此以后,工农的形象开始融入中国现代诗歌的范畴之中。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郭沫若的爱如同那首脍炙人口的民歌《鸽子》一样,洒遍全中国、沟通了整个地球。 诗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充分倾诉在了《凤凰涅磐》这首镇书之作上。祖国的悲惨现实铺设在前、为前途而进行的英勇斗争紧接在后、最终一个灿烂辉煌的明天原原本本呈给了观众,大幕便应声而落。郭沫若变成了一个出色的导演,将他所有的喜怒哀乐分配给了诗中的各个元素。他的指挥棒一起,真挚的感情有了、绮丽的想象具备了、大胆的自我形象也存在了。《凤凰涅磐》是郭沫若情感勃发的最高潮,仿佛一首高亢的《我爱你,中国》就在耳旁回荡。 郭沫若的浪漫主义文学创作始于诗集《女神》,终结于戏剧《屈原》。纵观他解放后的诗作,多以歌功颂德为中心、宣扬新社会新风尚的风雅之作,着实乏善可陈。以至于后代评论家不客气地说他已经沦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御用文人。笔者认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激情燃烧的岁月也是有尽头的,倒不如忘却郭老后半生政治唱和的日子,将奔放的《女神》连同后来的《星空》《前茅》《恢复》诗集一道熔炼于自己的胸臆中,永远留存一个英姿飒爽的青年形象吧! 二零零六年五月十六日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记得一位哲人说过,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白鹭,一种普普通通的鸟,经过郭沫若这位大作家寥寥数笔的描摹,就显得那么动人,那么栩栩如生。你看,他在1942年秋天写的《白鹭》这篇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虽没有华丽迷人的词藻,也没有浓妆艳抹的渲染,显得那么朴素无华。但是,它正是运用了如白鹭一般朴素的句子,让我们感受到平常事物中蕴含的美!
是的,这只从历史深处飞来的白鹭,给我们多少启示啊!
作者开篇把白鹭比作一首诗,优美而有富有意境,更何况是一首精巧的诗呢!你可能要问了:白鹭有什么美的?但由此可以看出,这已经在你心中播下了一颗美的种子,正然我们等着它发芽,成长,开出美丽的花来。
作者仅仅对白鹭寥寥数笔的描绘,就揭示了它平常的美。先是同白鹤、朱鹭和苍鹭作比照,彰显了白鹭“全身的流线型结构”,这就突出白鹭一种无与伦比的独特的美,颇有点儿“百鸟之中我为首”的意思了。不是吗?白鹤“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一点儿则嫌短;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嗨,这句话似曾相识,让我想起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敷朱则太赤”。人家是写绝代佳人,可作者却恰到好处地嫁接白鹭身上,是居然觉得正好,真让人惊叹白鹭的独特之美了!自然,那些美丽的白鹤、朱鹭、苍鹭定会自叹不如了。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审美的问题了:为什么平常就不美呢? “然而”一个转折,犹如舞台上的聚光灯,视线自然地被聚焦在白鹭身上了!“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它的美”,充满了耐人寻味的哲理。就是这个美的精灵,还为人们创造出“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奉献给人们“乡居生活中的一大乐事”。
这使我想起刘白羽的《白蝴蝶之恋》,由此不禁问一句,生活中还有多少事物本不该被漠视,却被漠视掉了呢?还有多少美被囚禁在“平常”这个思想牢笼里?
所以,我们得善于发现美,追求美,更要创造美。蓬勃的小草,人们几乎是视而不见,但是它们绿遍天涯;墙角的花,谁能在意,但它们美化了一角天地。黄昏中散步的老人,往往与你擦肩而过,但是它们却是一道绝美的意蕴深沉的人生风景。
再看,白鹭“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够让人提心吊胆了,可白鹭却处之泰然,一付悠然自得的样子。读到这儿,我们顿时恍然大悟,郭沫若爷爷看来是写白鹭,其实是在写人呢!这实在是想告诉大家,做人就算做普普通通的人,也要勇于进取,勇于攀登,永远给自己一个坚强的笑。这自然也是郭沫若爷爷的自我写照了。试看,他在革命的激流漩涡中,却永葆白鹭的一身清白,更有处之泰然的风采。
自然,我们就是要想人生的绝顶不断攀登,就像舍身斗歹徒的英雄周光裕,就像九死一生登上珠穆朗玛峰的无畏勇士,就像遨游太空的航天英雄杨利伟,就像……他们正站在时代的绝顶向我们召唤呢!
哦,有人认为,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歌吗?生命如歌。只要他在瞬间创造了辉煌,这首歌就不会停止,永远,永远……我想,生活中许多像白鹭一样默默无闻的人,只要尽心尽力地活着劳动者,虽不能创造惊天动地的业绩,但也一样会受到人们的尊敬。
《白鹭》一曲已终,仍让人感到余音袅袅,绕梁不绝。
瞧,“一行白鹭上青天”,那群白鹭正从历史深处飞来,正像美的精灵在人们的心灵的天地间翻飞,盘旋……
试问一句:你愿意做像白鹭一样的人吗?
白鹭,一种普普通通的鸟,经过郭沫若这位大作家寥寥数笔的描摹,就显得那么动人,那么栩栩如生。你看,他在1942年秋天写的《白鹭》这篇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虽没有华丽迷人的词藻,也没有浓妆艳抹的渲染,显得那么朴素无华。但是,它正是运用了如白鹭一般朴素的句子,让我们感受到平常事物中蕴含的美!
是的,这只从历史深处飞来的白鹭,给我们多少启示啊!
作者开篇把白鹭比作一首诗,优美而有富有意境,更何况是一首精巧的诗呢!你可能要问了:白鹭有什么美的?但由此可以看出,这已经在你心中播下了一颗美的种子,正然我们等着它发芽,成长,开出美丽的花来。
作者仅仅对白鹭寥寥数笔的描绘,就揭示了它平常的美。先是同白鹤、朱鹭和苍鹭作比照,彰显了白鹭“全身的流线型结构”,这就突出白鹭一种无与伦比的独特的美,颇有点儿“百鸟之中我为首”的意思了。不是吗?白鹤“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一点儿则嫌短;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嗨,这句话似曾相识,让我想起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敷朱则太赤”。人家是写绝代佳人,可作者却恰到好处地嫁接白鹭身上,是居然觉得正好,真让人惊叹白鹭的独特之美了!自然,那些美丽的白鹤、朱鹭、苍鹭定会自叹不如了。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审美的问题了:为什么平常就不美呢? “然而”一个转折,犹如舞台上的聚光灯,视线自然地被聚焦在白鹭身上了!“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它的美”,充满了耐人寻味的哲理。就是这个美的精灵,还为人们创造出“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奉献给人们“乡居生活中的一大乐事”。
这使我想起刘白羽的《白蝴蝶之恋》,由此不禁问一句,生活中还有多少事物本不该被漠视,却被漠视掉了呢?还有多少美被囚禁在“平常”这个思想牢笼里?
所以,我们得善于发现美,追求美,更要创造美。蓬勃的小草,人们几乎是视而不见,但是它们绿遍天涯;墙角的花,谁能在意,但它们美化了一角天地。黄昏中散步的老人,往往与你擦肩而过,但是它们却是一道绝美的意蕴深沉的人生风景。
再看,白鹭“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够让人提心吊胆了,可白鹭却处之泰然,一付悠然自得的样子。读到这儿,我们顿时恍然大悟,郭沫若爷爷看来是写白鹭,其实是在写人呢!这实在是想告诉大家,做人就算做普普通通的人,也要勇于进取,勇于攀登,永远给自己一个坚强的笑。这自然也是郭沫若爷爷的自我写照了。试看,他在革命的激流漩涡中,却永葆白鹭的一身清白,更有处之泰然的风采。
自然,我们就是要想人生的绝顶不断攀登,就像舍身斗歹徒的英雄周光裕,就像九死一生登上珠穆朗玛峰的无畏勇士,就像遨游太空的航天英雄杨利伟,就像……他们正站在时代的绝顶向我们召唤呢!
哦,有人认为,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歌吗?生命如歌。只要他在瞬间创造了辉煌,这首歌就不会停止,永远,永远……我想,生活中许多像白鹭一样默默无闻的人,只要尽心尽力地活着劳动者,虽不能创造惊天动地的业绩,但也一样会受到人们的尊敬。
《白鹭》一曲已终,仍让人感到余音袅袅,绕梁不绝。
瞧,“一行白鹭上青天”,那群白鹭正从历史深处飞来,正像美的精灵在人们的心灵的天地间翻飞,盘旋……
试问一句:你愿意做像白鹭一样的人吗?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