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阶段测试题
展开全部
九年语文阶段测试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温馨提示:请每位考生把所有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给分,答题要求见答题卡。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按捺(nà) 星宿(xiù) 街头巷尾(hàng) 蓬荜生辉(bì)
B.颀长(qí) 字帖(tiè) 呱呱坠地(gū) 大有裨益(bì)
C.聒噪(guō) 附和(hè) 忍俊不禁(jīn) 麻痹大意(pí)
D.热衷(chōng) 累赘 (léi) 煞费苦心(shà) 刚愎自用(fù)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
A.在即将亲眼见到大活人之前,他们对自己所想象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颌首低眉,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诚惶诚恐的地步。
B.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菸,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急的文字。
C.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D. 南京长江大桥远看也是一道直线,直线美不美?直线是否更符合新的审美观?不宜笼统地提问,不能笼统地答复,艺术形式处理中,往往是失之豪厘,差之千里。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1)雅安地震中,儿子抱着88岁的老父亲排队等待救治, 之情让人感动。
(2)近来,日本针对我固有领土**岛一再挑衅,制造事端,对此,大家无不 。
(3)莫言在楼道昏黄的灯光下忘我写作,有人从身边经过他都 。
(4)人类的智慧和大自然相比实在是 。
A.反哺 义愤填膺 浑然不觉 相形见拙
B.哺育 义正辞严 浑然不觉 捉襟见肘
C.反哺 义正辞严 混沌不知 相形见拙
D.哺育 义愤填膺 混沌不知 捉襟见肘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穿的只要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B.苏州园林修剪和栽种树林也着眼在画意。
C.只要我们和自然和睦相处,就能保护好地球——我们的家园。
D.我市在西部大开发中能否抓住机遇迅速发展,关键在于加速培养大批各行各业的拔尖人才。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
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就业形势的不容乐观,让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成为很多人魂牵梦萦的事。
B.西双版纳以民俗独特、风景秀丽、动植物种类繁多而闻名遐迩。
C.诸葛亮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千百年来,他以集忠诚和智慧于一身而备受人们的尊敬。
D.任何人的成绩与人民羣众的伟大创造相比,都只不过是沧海一粟。
6.下列关于名著的关联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它为我们真实地描述了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命运,无情地揭露了旧社会把人异化成鬼的罪恶。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与《童年》的作者分别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和高尔基,这两部作品都是作者根据自己的经历创作的。
C.《红巖》是***集中营的幸存者罗广斌、杨益言创作的长篇小说。
D.《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所作的回忆性散文集。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时期的生活和求学的经历,追忆了那些难忘的人和事。
7.请将下面的词语用楷体准确、规范地抄写在格内。( )(2分)
志存高远 德才兼备
8.口语交际。( )(2分)
今年我市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全国园林城市,建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彩绘墙示范街,示范墙。可有人却在上面乱涂乱画,如果你被遇到了,你准备怎样表达自己的看法。
9.仿写句子。(2分)
生活如山,宽容为径,循径登山,方知山之高大;生活如歌,宽容是曲,和曲而歌,方知歌之动听。
10.文言诗文默写填空。(12分)
(1)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虽有嘉肴》)
(4)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5)几处早莺争暖树,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 ,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
(7)《陋室铭》中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
(8)《河中石兽》揭示道理的句子“_________
________, , ?”
二、阅读。(60分)
(一)阅读甲、乙、丙三段选文,回答11~13题(10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丙】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①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②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此之谓也。”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④;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尤病诸⑤。”
【注释】①仆:对自己的谦称。②蹴然:吃惊不安的样子。③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④吾志益下:我的心志越在于下层。⑤尧,舜其尤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呢。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3分)
(1)故不为苟得也( )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
(3)行拂乱其所为( ) (4)衡于虑( )
(4)仆闻之 ( ) (6)主恶之 ( )
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1)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可以免于患乎?
13.【甲】【乙】两段选文提出论点的方式有什么不同?【丙】文中,孙叔敖所持的观点与【乙】文中哪句话意思相近?(4分)
(二)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14~18。(19分)
阳光的真谛
新春第一天,阳光灿灿的,搬了把椅子坐在老家门前的桂花树下,置身于温和的阳光中,心境格外舒坦平静。阳光从桂花树冠的叶子间漏下来,撒地成金,漏出一地秋光般的温馨想象来。在温暖之外,那是多么丰实的一种感受啊!
二十多年前,父亲扛着锄头将山中的野桂花树移栽到了家门前,日月轮回间,它们的主干,从曾经的拇指大小长到如今碗口粗细了,二十多年的日月光华,二十多年的风霜雨雪,将它们造就得根深叶茂,妖娆动人。身在异乡,老家门前的桂花树成了我生命中的风景,一想到它们,我的心中就装满了父母亲情。这二十多年的每一个春节,为了能够陪伴在父母身边,我总是没什么理由可讲地回到了乡下,正因如此,我甚至不知道在自己所在的城市里过春节是个什么滋味。
父亲站在门楣之下向远方眺望,他鬓如雪,发如霜,目光有些滞涩了。顺着他的目光看去,我看见了我熟稔已久的,那座属于我的家乡的最高山峯——白羊山。若是有云缭雾绕,在家门前看到的白羊山只能是若隐若现、扑朔迷离的。而眼前,白羊山是那样澄彻清朗,白色的山石如羊羣撒落在山岭之上,甚至历历可数,那种山野牧歌般的氛围让人充满了对人生的念想。我坐在阳光下,坐在充溢着乡野气息的故土情愫中,阳光的手指静静地在我的发间,在我沾染着日月风尘的脸上、手上摩挲,沟渠之水带着春天的 *** ,唱着阳光的歌谣,在身边潺潺流淌。我收起目光,一片桂花树叶飘落在手中摊开的书页间,白纸黑字间那一叶葱绿,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泽;低眼处,满地是鞭炮的碎屑,阳光下喜庆的红色,将新春的气氛衬托得格外有神采。
父亲走进房间招呼母亲去了。去年,母亲因为一次意外,股骨骨折,不得不动换骨手术住院,母亲陷入了病痛的痛苦中。天各一方的儿女,偶尔回去探望一下,尽经济上的心力,呆一两天也就不错了。最终,呆在医院的,只有白发苍苍的父亲,他不分白天黑夜地守在病牀边,悉心照看着病中的母亲。俗语说:少壮夫妻老来伴。这样的时候,父亲的行动是对这句话的最好诠释了。
一会儿,父亲将拄着柺棍的母亲从屋内扶了出来,我搬来一张椅子放好,扶母亲坐下。父亲说,有阳光多好啊,你妈妈可以好好晒晒太阳,这样,对她的身体恢复有好处。我看了看父亲,父亲的目光虽然滞涩,但对亲情依然执着固守,散发着慈爱的光芒。他搬来一把椅子靠母亲坐下,阳光下,桂花树影间,流淌着父亲母亲一生一世的亲情,那份化不开的情感,有如秋天来临时,那满树浓郁的桂花甜香。
阳光的真谛是什么呢?坐在父亲母亲身边,沐浴在阳光的氛围中,我想着这样一个问题。我知道,任何时候,阳光都是无私的,也是无畏的,所到之处,它总在驱逐黑寂和迷障,将遥远的距离拉近,使迷离的事物清晰,它可以让生活中失落失意的人,在刹那之间将生命看得百般珍贵,产生不舍的感觉;也可以让一颗冰冷的心复苏,燃起焰火般的渴望,透过沉郁的现在看到美丽的将来。亲情之爱呢,有如温暖的阳光,它可以让花香浓郁,生活明丽,日子香醇。
14.本文题目“阳光的真谛”的含义是什么?(4分) 15.文章开头第一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16.揣摩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分)
(1) 阳光从桂花树冠的叶子间漏下来,撒地成金,漏出一地秋光般的温馨想象来。在温暖之外,那是多么丰实的一种感受啊!(2分)
(2) 这二十多年的每一个春节,为了能够陪伴在父母身边,我总是没什么理由可讲地回到了乡下,正因如此,我甚至不知道在自 己所在的城市里过春节是个什么滋味。(2分) 17.请简要赏析第三段中的画线句子。(3分) 18.读了这篇文章,请联系自身经历阐述你读完这篇文章的感悟。(4分) (三)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19~23(17分)
①科学家一直认为直到4万年前,早期人类才开始突破自身一成不变的思维定势。但近年的考古发现,早在20万年前,人类的创造力便崭露头角了。不过,不是进化中突发,而是经过“细水长流”般的累积才得以出现的。
②长期以来,考古学家都认为,使用符号如语言是现代人认知能力的最重要指标,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志。但近来,研究人员开始在考古记录中寻找其他现代行为的来源。
③20世纪90年代开始,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考古学家沃德利发掘西布度洞穴并进行了研究。其报告显示,西布度穴居人于7.7万年前便开始从木本植物中选择树叶制作寝具;树叶出自一种具有天然防虫效果的树,可以驱防那些目前携带致命疾病的蚊子。研究人员在南非其他地区发现,距今10万年至7.2万年前,居住在布隆伯斯洞的原始人能制作用于裁剪兽皮衣服的骨锥。这些用具和工具十分简陋,“但在一个仅由自然物质所组成的世界里,想象新事物及将其付诸实现的能力便几乎成了魔法。”这是创造力起源的历史视角。
④虽然早期人类的创造力令人印象深刻,但我们的远祖与现代人在创新的广度和深度上仍存在巨大差异。到底是怎样的原因使我们这一种羣从远祖之中脱颖而出呢?这是探究创造力起源的另一维度。
⑤物竞天择促使人类形成更大的脑。就脑容量而言,更新期灵长类动物的平均脑容量是450cm3,与黑猩猩相仿;160万年前的直立人约930cm3;而10万年前的现代人为1330cm3。在这样的脑容量下,估计有千亿神经元在处理信息,在约长1.65万千米的有髓神经纤维中传递,穿过1.5×1014个突触。
⑥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体质人类学家赛门德费瑞通过检测现代人、黑猩猩的前额皮质发现,其中有几个主要分区在人科进化过程中经历过重新改组。如现代人的额及前额叶皮层(负责实施计划与组织感觉输入的部分)在容积上几乎是黑猩猩的两倍。并且,此区域神经元间的水平空间增大约50%,给了轴突和树突更多空间。“这意味着大脑能有更复杂深远的联结,可以处理神经元间更为错综复杂的交流。”
⑦认知科学家嘉宝认为,当代那些极富创造力的人羣,都是优秀的幻想者,总会通过以往的某个记忆或想法自然地联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联想有助于触类旁通,并导致创新思维的突破。且更大容量的大脑意味着更优秀的自然联想力;拥有数十亿并且空间宽阔的神经元的前额叶皮层可以处理更多 *** ,有更多神经元可以参与特殊片段的处理,拥有更细致的记忆,探索更多潜在 *** 间的联接。目前,嘉宝正通过计算机模拟大脑是如何在分析与联想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并最终帮助人类走出认知萌发期,学会从新角度看待事物,从而让大脑产生创造力。“仅仅拥有更多神经元是不够的”,“人必须将大脑灰质的用途发挥到极致。”
⑧大约在10万年前左右,我们祖先的思维就已经犹如一个干燥的火绒盒,等待着合适的社会环境将其点燃。苏黎世大学的克里斯托夫发现,在一个行军蚁窝旁,一只雌猩猩拾起一根细枝,将其一端插入松软的土中,挡住巢穴入口,等待兵蚁出来。当蚁羣爬满细枝10厘米长度时,她便将细枝拔出,熟练地将上面的蚂蚁吃掉。黑猩猩会使用简单的工具,但不能将知识上升为先进科技,也不会在使用工具的基础上加以提高,如制作新的工具。而现代人每天都在汲取他人的思想、经验,并加入自己的创新,直到获得一个全新、复杂的事物。比如说,没有一个人能掌握便携式电脑中所有的复杂科技,这些科技成果来自好几代发明者的才思积累。人类学家将这种技术的积累称为“文化棘轮效应”。它首先要求人们将知识代代相传,直到有人能想到改进方法。伦敦动物行为学家刘易斯迪安通过研究揭示了为什么人类有创造力而黑猩猩却没有:拥有认知能力,故我们的祖先能轻而易举地将知识传递给别人。
⑨不止如此,伦敦大学进化遗传学家马克托马斯,从4万年前生活于欧洲的晚期智人达到创新高峯这个事实得出结论,采猎羣体的规模越大,孕育出新科技的可能性就越大。在大羣体内,越是经常与他人接触的人,越有可能学到新发明。伦敦大学考古学家考沃德研究2012年考古发现,认为由于大约7.1万年前南非由人口密度增长而带来了技术复兴,并得出结论“像病毒一样,文化创新需要特定的社会环境加以推动”。这是创造力产生更为重要的原因。
19.本文从哪几个角度阐述了人类创造力的起源问题?(3分)
20. ⑥⑦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3分)
21.简要概括“文化棘轮效应”产生的条件。(4分)
22.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分)
23.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1)大约在10万年前左右,我们祖先的思维就已经犹如一个干燥的火绒盒,等待着合适的社会环境将其点燃。
(2)“仅仅拥有更多神经元是不够的”,“人必须将大脑灰质的用途发挥到极致。
(四)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24~28.(14分)
日成一事,方可有为
王开林
①一位熟识的读者告诉我:几年前,他曾在精神方面出现了危机的前兆——空虚和迷茫。于是他主动应对,阅读了一些书。忽然悟到,大家人云亦云,反复强调“有志者事竟成”,那个“事”通常都指大事,然而天下大事太少,小事如麻,倘若我们一味地想做大事,别说良机有限,贵人难遇,就老实地掂量自己的才智吧,也未必够用。悟到 这一层,他当机立断,确定了一条崭新的座右铭——“日成一事”。这个“事”只限于小事和微事,但必须做得有条不紊,有始有终。一段时间后,他走出困境,取得了突出的业绩,成为同行中的领军人物。可见,日成一事,方可有为。
②日成一事,就是要尽可能地把小事做好,把细节顾全。读一本书,就把这本书读明白,不“杀书头”(国学家黄侃的说法,只读个开头,就将书撂下抛弃)。写一封信,就把这封信写周详,慎勿差池。见一个人,就把这个人见清楚,莫留疑惑。植一棵树就把这棵树植成活,勿使枯萎。诸如此类。日成一事,既是一个原始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久而久之,不说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至少也能集腋成裘。
③日成一事,就是要尽可能地把小事做好,不慌不忙,不急不躁。曾国藩有一副名联,可谓快人“慢语”:“好人半自苦中来,莫贪便宜;世事皆因忙里错,且更从容。”我说曾国藩是“快人”,其意并不难解,他是近代公认的立德、立功、立言的头号典型人物,大家都认定他是快刀斩乱麻的顶尖高手。殊不知,他经常劝人要慢工出细活,天下事非从容而莫办。无独有偶,民国元勋黄兴也是“快人”,半生戎马倥偬,但他好整以暇,最爱对人说的四个字是“慢慢细细”(长沙方言,意为做事不求快而求精)。大德高人,我们学不来,但其言之要义值得留心,无论做大事还是做小事,单纯地追求快速都不行,急就章靠谱的总是太少,精心之作则须仔细打磨。
④也许有人会犯嘀咕:日成一事,这是否要求太高而又逼迫太紧?首先,日成一事,是专指小事;其次,日 成一事,是专重细节;此外,日成一事,是要快人减速;还有,日成一事,是要懒人提劲。虽是小事和细节,你若日日慎意而为,精心而为,你将具备过人之处。
(选自《青年文摘》2013年,有删改)
24.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5.选文开头从一位读者的经历写起,有什么好处?(3分)
26.选文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27.请简要分析选文的论证思路。(3分)
28.读了选文以后,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收获。(2分)
三、写作(60分)
(一)"爱是一缕金色的阳光。"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教师对学生的爱,表现在毫无保留地奉献出自己的精力、热情、才能和知识,使学生更好地受到教育,在知识上、精神上和品德上取得最好的结果。
要求:
1.阅读上述材料,认真审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文体特征鲜明;
4.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
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不必说母亲用生命挽救危难中的孩子,警察用鲜血维护人民的利益,也不必说身处逆境者创造奇迹,单是一粒平凡的种子萌发竟能把坚硬的骨骼分开,一只蝴蝶启动翅膀便会引起一场台风,干涸数月的仙人掌却能开出鲜花,就足以令人惊叹不已。即便是当我们从沉睡在像空气一样的幸福中悄然醒来,匆匆奔走在生命旅途而突然驻足,也会常常发现,在我们生活的平凡世界里、人生历程中,竟有那么多的人、景、物、事,是那样的感人肺腑、撼人心魄、发人深省、启人心智……令人情不自禁为之震惊、为之折服、为之崇敬、为之讴歌,而我们的灵魂也因之变得坚韧而强大,真诚而善良,睿智而完美。那么就让我们为之深深地鞠躬吧!
要求:1.以“向 鞠躬 ”为题。
2.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温馨提示:请每位考生把所有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给分,答题要求见答题卡。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按捺(nà) 星宿(xiù) 街头巷尾(hàng) 蓬荜生辉(bì)
B.颀长(qí) 字帖(tiè) 呱呱坠地(gū) 大有裨益(bì)
C.聒噪(guō) 附和(hè) 忍俊不禁(jīn) 麻痹大意(pí)
D.热衷(chōng) 累赘 (léi) 煞费苦心(shà) 刚愎自用(fù)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
A.在即将亲眼见到大活人之前,他们对自己所想象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颌首低眉,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诚惶诚恐的地步。
B.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菸,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急的文字。
C.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D. 南京长江大桥远看也是一道直线,直线美不美?直线是否更符合新的审美观?不宜笼统地提问,不能笼统地答复,艺术形式处理中,往往是失之豪厘,差之千里。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1)雅安地震中,儿子抱着88岁的老父亲排队等待救治, 之情让人感动。
(2)近来,日本针对我固有领土**岛一再挑衅,制造事端,对此,大家无不 。
(3)莫言在楼道昏黄的灯光下忘我写作,有人从身边经过他都 。
(4)人类的智慧和大自然相比实在是 。
A.反哺 义愤填膺 浑然不觉 相形见拙
B.哺育 义正辞严 浑然不觉 捉襟见肘
C.反哺 义正辞严 混沌不知 相形见拙
D.哺育 义愤填膺 混沌不知 捉襟见肘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穿的只要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B.苏州园林修剪和栽种树林也着眼在画意。
C.只要我们和自然和睦相处,就能保护好地球——我们的家园。
D.我市在西部大开发中能否抓住机遇迅速发展,关键在于加速培养大批各行各业的拔尖人才。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
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就业形势的不容乐观,让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成为很多人魂牵梦萦的事。
B.西双版纳以民俗独特、风景秀丽、动植物种类繁多而闻名遐迩。
C.诸葛亮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千百年来,他以集忠诚和智慧于一身而备受人们的尊敬。
D.任何人的成绩与人民羣众的伟大创造相比,都只不过是沧海一粟。
6.下列关于名著的关联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它为我们真实地描述了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命运,无情地揭露了旧社会把人异化成鬼的罪恶。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与《童年》的作者分别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和高尔基,这两部作品都是作者根据自己的经历创作的。
C.《红巖》是***集中营的幸存者罗广斌、杨益言创作的长篇小说。
D.《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所作的回忆性散文集。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时期的生活和求学的经历,追忆了那些难忘的人和事。
7.请将下面的词语用楷体准确、规范地抄写在格内。( )(2分)
志存高远 德才兼备
8.口语交际。( )(2分)
今年我市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全国园林城市,建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彩绘墙示范街,示范墙。可有人却在上面乱涂乱画,如果你被遇到了,你准备怎样表达自己的看法。
9.仿写句子。(2分)
生活如山,宽容为径,循径登山,方知山之高大;生活如歌,宽容是曲,和曲而歌,方知歌之动听。
10.文言诗文默写填空。(12分)
(1)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虽有嘉肴》)
(4)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5)几处早莺争暖树,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 ,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
(7)《陋室铭》中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
(8)《河中石兽》揭示道理的句子“_________
________, , ?”
二、阅读。(60分)
(一)阅读甲、乙、丙三段选文,回答11~13题(10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丙】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①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②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此之谓也。”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④;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尤病诸⑤。”
【注释】①仆:对自己的谦称。②蹴然:吃惊不安的样子。③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④吾志益下:我的心志越在于下层。⑤尧,舜其尤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呢。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3分)
(1)故不为苟得也( )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
(3)行拂乱其所为( ) (4)衡于虑( )
(4)仆闻之 ( ) (6)主恶之 ( )
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1)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可以免于患乎?
13.【甲】【乙】两段选文提出论点的方式有什么不同?【丙】文中,孙叔敖所持的观点与【乙】文中哪句话意思相近?(4分)
(二)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14~18。(19分)
阳光的真谛
新春第一天,阳光灿灿的,搬了把椅子坐在老家门前的桂花树下,置身于温和的阳光中,心境格外舒坦平静。阳光从桂花树冠的叶子间漏下来,撒地成金,漏出一地秋光般的温馨想象来。在温暖之外,那是多么丰实的一种感受啊!
二十多年前,父亲扛着锄头将山中的野桂花树移栽到了家门前,日月轮回间,它们的主干,从曾经的拇指大小长到如今碗口粗细了,二十多年的日月光华,二十多年的风霜雨雪,将它们造就得根深叶茂,妖娆动人。身在异乡,老家门前的桂花树成了我生命中的风景,一想到它们,我的心中就装满了父母亲情。这二十多年的每一个春节,为了能够陪伴在父母身边,我总是没什么理由可讲地回到了乡下,正因如此,我甚至不知道在自己所在的城市里过春节是个什么滋味。
父亲站在门楣之下向远方眺望,他鬓如雪,发如霜,目光有些滞涩了。顺着他的目光看去,我看见了我熟稔已久的,那座属于我的家乡的最高山峯——白羊山。若是有云缭雾绕,在家门前看到的白羊山只能是若隐若现、扑朔迷离的。而眼前,白羊山是那样澄彻清朗,白色的山石如羊羣撒落在山岭之上,甚至历历可数,那种山野牧歌般的氛围让人充满了对人生的念想。我坐在阳光下,坐在充溢着乡野气息的故土情愫中,阳光的手指静静地在我的发间,在我沾染着日月风尘的脸上、手上摩挲,沟渠之水带着春天的 *** ,唱着阳光的歌谣,在身边潺潺流淌。我收起目光,一片桂花树叶飘落在手中摊开的书页间,白纸黑字间那一叶葱绿,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泽;低眼处,满地是鞭炮的碎屑,阳光下喜庆的红色,将新春的气氛衬托得格外有神采。
父亲走进房间招呼母亲去了。去年,母亲因为一次意外,股骨骨折,不得不动换骨手术住院,母亲陷入了病痛的痛苦中。天各一方的儿女,偶尔回去探望一下,尽经济上的心力,呆一两天也就不错了。最终,呆在医院的,只有白发苍苍的父亲,他不分白天黑夜地守在病牀边,悉心照看着病中的母亲。俗语说:少壮夫妻老来伴。这样的时候,父亲的行动是对这句话的最好诠释了。
一会儿,父亲将拄着柺棍的母亲从屋内扶了出来,我搬来一张椅子放好,扶母亲坐下。父亲说,有阳光多好啊,你妈妈可以好好晒晒太阳,这样,对她的身体恢复有好处。我看了看父亲,父亲的目光虽然滞涩,但对亲情依然执着固守,散发着慈爱的光芒。他搬来一把椅子靠母亲坐下,阳光下,桂花树影间,流淌着父亲母亲一生一世的亲情,那份化不开的情感,有如秋天来临时,那满树浓郁的桂花甜香。
阳光的真谛是什么呢?坐在父亲母亲身边,沐浴在阳光的氛围中,我想着这样一个问题。我知道,任何时候,阳光都是无私的,也是无畏的,所到之处,它总在驱逐黑寂和迷障,将遥远的距离拉近,使迷离的事物清晰,它可以让生活中失落失意的人,在刹那之间将生命看得百般珍贵,产生不舍的感觉;也可以让一颗冰冷的心复苏,燃起焰火般的渴望,透过沉郁的现在看到美丽的将来。亲情之爱呢,有如温暖的阳光,它可以让花香浓郁,生活明丽,日子香醇。
14.本文题目“阳光的真谛”的含义是什么?(4分) 15.文章开头第一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16.揣摩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分)
(1) 阳光从桂花树冠的叶子间漏下来,撒地成金,漏出一地秋光般的温馨想象来。在温暖之外,那是多么丰实的一种感受啊!(2分)
(2) 这二十多年的每一个春节,为了能够陪伴在父母身边,我总是没什么理由可讲地回到了乡下,正因如此,我甚至不知道在自 己所在的城市里过春节是个什么滋味。(2分) 17.请简要赏析第三段中的画线句子。(3分) 18.读了这篇文章,请联系自身经历阐述你读完这篇文章的感悟。(4分) (三)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19~23(17分)
①科学家一直认为直到4万年前,早期人类才开始突破自身一成不变的思维定势。但近年的考古发现,早在20万年前,人类的创造力便崭露头角了。不过,不是进化中突发,而是经过“细水长流”般的累积才得以出现的。
②长期以来,考古学家都认为,使用符号如语言是现代人认知能力的最重要指标,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志。但近来,研究人员开始在考古记录中寻找其他现代行为的来源。
③20世纪90年代开始,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考古学家沃德利发掘西布度洞穴并进行了研究。其报告显示,西布度穴居人于7.7万年前便开始从木本植物中选择树叶制作寝具;树叶出自一种具有天然防虫效果的树,可以驱防那些目前携带致命疾病的蚊子。研究人员在南非其他地区发现,距今10万年至7.2万年前,居住在布隆伯斯洞的原始人能制作用于裁剪兽皮衣服的骨锥。这些用具和工具十分简陋,“但在一个仅由自然物质所组成的世界里,想象新事物及将其付诸实现的能力便几乎成了魔法。”这是创造力起源的历史视角。
④虽然早期人类的创造力令人印象深刻,但我们的远祖与现代人在创新的广度和深度上仍存在巨大差异。到底是怎样的原因使我们这一种羣从远祖之中脱颖而出呢?这是探究创造力起源的另一维度。
⑤物竞天择促使人类形成更大的脑。就脑容量而言,更新期灵长类动物的平均脑容量是450cm3,与黑猩猩相仿;160万年前的直立人约930cm3;而10万年前的现代人为1330cm3。在这样的脑容量下,估计有千亿神经元在处理信息,在约长1.65万千米的有髓神经纤维中传递,穿过1.5×1014个突触。
⑥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体质人类学家赛门德费瑞通过检测现代人、黑猩猩的前额皮质发现,其中有几个主要分区在人科进化过程中经历过重新改组。如现代人的额及前额叶皮层(负责实施计划与组织感觉输入的部分)在容积上几乎是黑猩猩的两倍。并且,此区域神经元间的水平空间增大约50%,给了轴突和树突更多空间。“这意味着大脑能有更复杂深远的联结,可以处理神经元间更为错综复杂的交流。”
⑦认知科学家嘉宝认为,当代那些极富创造力的人羣,都是优秀的幻想者,总会通过以往的某个记忆或想法自然地联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联想有助于触类旁通,并导致创新思维的突破。且更大容量的大脑意味着更优秀的自然联想力;拥有数十亿并且空间宽阔的神经元的前额叶皮层可以处理更多 *** ,有更多神经元可以参与特殊片段的处理,拥有更细致的记忆,探索更多潜在 *** 间的联接。目前,嘉宝正通过计算机模拟大脑是如何在分析与联想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并最终帮助人类走出认知萌发期,学会从新角度看待事物,从而让大脑产生创造力。“仅仅拥有更多神经元是不够的”,“人必须将大脑灰质的用途发挥到极致。”
⑧大约在10万年前左右,我们祖先的思维就已经犹如一个干燥的火绒盒,等待着合适的社会环境将其点燃。苏黎世大学的克里斯托夫发现,在一个行军蚁窝旁,一只雌猩猩拾起一根细枝,将其一端插入松软的土中,挡住巢穴入口,等待兵蚁出来。当蚁羣爬满细枝10厘米长度时,她便将细枝拔出,熟练地将上面的蚂蚁吃掉。黑猩猩会使用简单的工具,但不能将知识上升为先进科技,也不会在使用工具的基础上加以提高,如制作新的工具。而现代人每天都在汲取他人的思想、经验,并加入自己的创新,直到获得一个全新、复杂的事物。比如说,没有一个人能掌握便携式电脑中所有的复杂科技,这些科技成果来自好几代发明者的才思积累。人类学家将这种技术的积累称为“文化棘轮效应”。它首先要求人们将知识代代相传,直到有人能想到改进方法。伦敦动物行为学家刘易斯迪安通过研究揭示了为什么人类有创造力而黑猩猩却没有:拥有认知能力,故我们的祖先能轻而易举地将知识传递给别人。
⑨不止如此,伦敦大学进化遗传学家马克托马斯,从4万年前生活于欧洲的晚期智人达到创新高峯这个事实得出结论,采猎羣体的规模越大,孕育出新科技的可能性就越大。在大羣体内,越是经常与他人接触的人,越有可能学到新发明。伦敦大学考古学家考沃德研究2012年考古发现,认为由于大约7.1万年前南非由人口密度增长而带来了技术复兴,并得出结论“像病毒一样,文化创新需要特定的社会环境加以推动”。这是创造力产生更为重要的原因。
19.本文从哪几个角度阐述了人类创造力的起源问题?(3分)
20. ⑥⑦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3分)
21.简要概括“文化棘轮效应”产生的条件。(4分)
22.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分)
23.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1)大约在10万年前左右,我们祖先的思维就已经犹如一个干燥的火绒盒,等待着合适的社会环境将其点燃。
(2)“仅仅拥有更多神经元是不够的”,“人必须将大脑灰质的用途发挥到极致。
(四)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24~28.(14分)
日成一事,方可有为
王开林
①一位熟识的读者告诉我:几年前,他曾在精神方面出现了危机的前兆——空虚和迷茫。于是他主动应对,阅读了一些书。忽然悟到,大家人云亦云,反复强调“有志者事竟成”,那个“事”通常都指大事,然而天下大事太少,小事如麻,倘若我们一味地想做大事,别说良机有限,贵人难遇,就老实地掂量自己的才智吧,也未必够用。悟到 这一层,他当机立断,确定了一条崭新的座右铭——“日成一事”。这个“事”只限于小事和微事,但必须做得有条不紊,有始有终。一段时间后,他走出困境,取得了突出的业绩,成为同行中的领军人物。可见,日成一事,方可有为。
②日成一事,就是要尽可能地把小事做好,把细节顾全。读一本书,就把这本书读明白,不“杀书头”(国学家黄侃的说法,只读个开头,就将书撂下抛弃)。写一封信,就把这封信写周详,慎勿差池。见一个人,就把这个人见清楚,莫留疑惑。植一棵树就把这棵树植成活,勿使枯萎。诸如此类。日成一事,既是一个原始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久而久之,不说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至少也能集腋成裘。
③日成一事,就是要尽可能地把小事做好,不慌不忙,不急不躁。曾国藩有一副名联,可谓快人“慢语”:“好人半自苦中来,莫贪便宜;世事皆因忙里错,且更从容。”我说曾国藩是“快人”,其意并不难解,他是近代公认的立德、立功、立言的头号典型人物,大家都认定他是快刀斩乱麻的顶尖高手。殊不知,他经常劝人要慢工出细活,天下事非从容而莫办。无独有偶,民国元勋黄兴也是“快人”,半生戎马倥偬,但他好整以暇,最爱对人说的四个字是“慢慢细细”(长沙方言,意为做事不求快而求精)。大德高人,我们学不来,但其言之要义值得留心,无论做大事还是做小事,单纯地追求快速都不行,急就章靠谱的总是太少,精心之作则须仔细打磨。
④也许有人会犯嘀咕:日成一事,这是否要求太高而又逼迫太紧?首先,日成一事,是专指小事;其次,日 成一事,是专重细节;此外,日成一事,是要快人减速;还有,日成一事,是要懒人提劲。虽是小事和细节,你若日日慎意而为,精心而为,你将具备过人之处。
(选自《青年文摘》2013年,有删改)
24.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5.选文开头从一位读者的经历写起,有什么好处?(3分)
26.选文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27.请简要分析选文的论证思路。(3分)
28.读了选文以后,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收获。(2分)
三、写作(60分)
(一)"爱是一缕金色的阳光。"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教师对学生的爱,表现在毫无保留地奉献出自己的精力、热情、才能和知识,使学生更好地受到教育,在知识上、精神上和品德上取得最好的结果。
要求:
1.阅读上述材料,认真审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文体特征鲜明;
4.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
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不必说母亲用生命挽救危难中的孩子,警察用鲜血维护人民的利益,也不必说身处逆境者创造奇迹,单是一粒平凡的种子萌发竟能把坚硬的骨骼分开,一只蝴蝶启动翅膀便会引起一场台风,干涸数月的仙人掌却能开出鲜花,就足以令人惊叹不已。即便是当我们从沉睡在像空气一样的幸福中悄然醒来,匆匆奔走在生命旅途而突然驻足,也会常常发现,在我们生活的平凡世界里、人生历程中,竟有那么多的人、景、物、事,是那样的感人肺腑、撼人心魄、发人深省、启人心智……令人情不自禁为之震惊、为之折服、为之崇敬、为之讴歌,而我们的灵魂也因之变得坚韧而强大,真诚而善良,睿智而完美。那么就让我们为之深深地鞠躬吧!
要求:1.以“向 鞠躬 ”为题。
2.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