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美龄身边的日子
在宋美龄身边的日子
宋美龄,在权力、财力与魅力的交织中,成为中国近百年历史上最有争议与影响的女人。本书作者曾担任宋美龄机要秘书,所记主要是宋美龄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部分活动、工作、生活,更有从未披露的各种史实。 石瑛高高兴兴地告辞了。宋美龄吩咐叫用她的汽车送石瑛回去。
“不用,不用,我有车!”
宋美龄笑道:“你别哄我,你是步行来的。”她盯住老先生的脚,那双布鞋沾满尘土。
“不,不,谢谢!我能走来,就能走回去!”
老先生绕过楼门口的轿车,朝大门走去。宋美龄跟上去,且走且劝,我也只好跟在旁边,轿车则在后面慢慢往前滑行。这样跟着一直出了求精中学的大门,汽车抢前冲到马路上,横过来,推开了后座的车门。宋美龄也抢前一步,抓住老先生的胳膊,叫我:“快,扶老先生上车。”
我们不由分说,把石瑛塞进了汽车。宋美龄朝老头儿说:“对了!你老人家只需要安安静 *** 在厅长的位置上,就能政通人和!”又对司机说,“开慢一点儿,别颠坏了老人家!”
直望见轿车开远了,宋美龄才转身往里走。我傍着她,边走边说:“我们湖北三怪物,真是名不虚传!”
“你也这么说?不是怪物,是宝物!这种刚正廉洁之士最是宝贵!”
三天之后,又来了我的一位老乡——国立十二中学的校长陶尧阶。我不认识他,他向我作了自我介绍之后,一定要见蒋夫人。宋美龄勉强接见了他,却是很不高兴。
“你有什么紧要事?对小张说不行吗?”
“万不得已!必须向夫人面陈。”陶尧阶也不坐下,朝宋美龄办公桌的横头跨进一步,拱起双手,诉说开来:“事情大不大?我看来,比天还大。一千多个青年学子,无家可归的流亡学生,吃饭、穿衣、学习,一概无着。十几个国立中学,我十二中是后娘生的!赶十六中?差一半;赶九中?差一倍;赶二中?天渊之别!领不到钱,要不到平价粮。找教育部,几位司长你推我,我推你;找部长,到青木关,说在城里;追到城里;说在青木关……”
宋美龄撂下手里的笔,转动转椅,正对陶尧阶:“别气别气!你好好说,坐下说,请坐!”
陶尧阶坐到沙发上,定了定神,慢条斯理地叙述。从十二中筹备起,说到现在。其实只是一个问题:教育部薄待十二中,拖欠了三个月的经费。这位校长找重庆几位湖北资本家借了很多钱,勉强维持;学生吃稀饭,骂校长;学校设在长寿县,只弄到两个破庙,顶漏墙穿,也无钱修缮……他也找过行政院、军委会,到处碰壁,最后找到了这个窍门,妇指委不是衙门,却可见到蒋夫人……
宋美龄摇了摇头:
“陶先生,你一直没说到要害。到底为什么教育部要这么薄待十二中呢?”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陶尧阶茫然四顾。
我忍不住插话,说明国立中学是分了“帮口”的。九中是安徽中学,十二中是湖北中学,二中是江苏中学。目前教育部里苏浙帮占优势,所以国立二中最受优待。而十二中的校长又是湖北省教育厅自己推荐的,不是教育部任命的,所以教育部心里窝了火,就来个断粮之计。
我还没说完,宋美龄一拍桌子:“岂有此理!”
我和陶尧阶都愣住了,不知宋美龄在骂谁。冷场一会儿,仍是宋美龄说话:
“真正岂有此理!办教育,而且是抗日战争期间,对待流亡学生,还讲帮口?这事,我非管不可!——陶先生,你认识吴国桢吗?”
“吴市长?啊呀呀,我们湖北的大人物,我当然认识。他,不过,他不认识我……”
“你马上去找他!”她转过身抓起电话听筒,和吴国桢说话:
“……我叫这位陶校长马上到你这儿来。请你在二十四小时内解决这个问题……唔,你对他们说,就是我托你办这事的……告诉他们,我就是那一千多个流亡学生的家长!……好,全权托你!”
陶尧阶刚刚迈出门,宋美龄就埋怨我:“你知道教育部的这许多弊端,怎不早对我说呢?”
“没想到你喜欢知道这些名堂。那好,我再对你说几样……”
没等我讲下去,小陈进来,说有一个军长要见夫人。宋美龄一向对将军们比较热情,听说是军长求见,便吩咐:“快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