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记忆方法

 我来答
柒叶47
2023-04-21 · TA获得超过247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940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1.7万
展开全部

1、懂得“分类整理”资料,就有好记性:

我们来试试看,你能马上记住这十个词语吗:狗、帽子、猫、挂钟、桌子、五斗柜、眼镜、鹦鹉、鞋子、戒指。

想轻松地记住以上名词,就不能直接按照这顺序来记,而是要先分类、整理这些词语后再记忆。例如:动物——狗、猫、鹦鹉;穿戴物件——帽子、眼镜、鞋子、戒指;家中物件——挂钟、桌子、五斗柜。像这样进行分类再记忆,不仅记得快也记得正确。

为何会如此呢?人的头脑跟五斗柜一样有着许多抽屉,只要把外来的资讯放入正确的抽屉里,就能更长久且正确地保存下来。这些抽屉在心理学上,称为“参考架构”,任何情报只有在放入合适的抽屉,才能自由地拿出来,也就是说能“容易地想起”。

所谓记性好的人,其实就是指会留意要整理这些大脑架构的人,他们知道怎么整理,好记忆自然水到渠成。时时做好分类记忆的心理准备,渐渐地架构抽屉就会变得整齐,想放入取出就更自如了。

2、配合年龄选择记忆方式,才是合理有效的记忆方法:

小学生背九九乘法表时,先从二二得四、二三得六开始,即使是机械式地背诵,也会很快地进入到记忆里。但是若换成高中生,用同样的方法来背化学方程式,可就不一定奏效了。因年龄不同,人用来记忆的方法也会有差异,因此配合年龄选择记忆方式,才是合理有效的记忆方法。

曾有位学者的研究显示,男性到十三岁、女性到十一岁之后,机械式的记忆力就会开始减退,而由结构性的记忆力,也就是以意义及逻辑为根据的记忆力所取代。

换言之,比起单纯死背,先理解内容后再记忆,是比较合乎中学生记忆的模式。像在背诵化学方程式时,从导出的过程来记忆,才是较合理的方式。

另外,随着年龄增长,比起单纯聆听后的记忆,更应该运用视觉取向获得资讯,并重组成容易理解的内容再记忆,才是最有效且科学的方法。

3、观察用心与仔细,忘掉的概率最低:

我们很多时候看书,看到后面不经意往回翻看时,却感觉眼前的每一页都像完全没看过似的。在这种漫不经心、心不在焉的状态下,所见到的事物自然难以留在记忆当中。

有位小学老师想要教学生认识金鱼,就把养着金鱼的水槽放在桌上。学生每天都看着金鱼,直到了某天,老师用布把水槽盖住,让学生看不见金鱼,并要他们试着画出金鱼的样子。结果,没有人能正确地画出来,甚至连眼睛、鳃或背鳍等特征之间的关系都搞混了。这是因为学生虽然每天都看着金鱼,但事实上却什么观察也没进行。如果这位老师有教学生该观察哪里、该怎么观察的话,学生就能更正确地画出金鱼的模样。

课本或参考书也一样。漫不经心地读过后,想要正确地重现内容是办不到的。你首先要找出特征所在,仔细地理解特征及其关联才行,就像画家在绘图时会专注地用眼睛来观察目标,是同样的道理。

观察得不够详细,不管事后如何努力回想,都只能想到些枝微末节的事,重点却怎么也想不起来。若是在实验室里流着汗拼命地记,在考试时却怎么也想不起实验过程,最后发现自己只记得一些派不上用场的小事,那么肯定会心痛不已。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