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一般需要综合考虑哪些因素?考生该如何选择专业和院校呢?如果你有这些困惑,就随我一起往下看吧。
考生这样选择专业和院校
选择专业一般要考虑以下因素:一要首先考虑自己有兴趣、特长、优势的专业,然后看当下热点以及就业率。
二要详细了解专业的内涵,包括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要求、主干课程、就业及研究领域等。有时专业名称相似,但是学习内容和将来可以从事的职业大不相同。例如口腔医学,授予医学学位,可从事医生工作;口腔医学技术,授予理学学位,从事假牙设计制作,不能从事医生工作。
三要对专业的学习难易程度、专业的就业前景和薪酬待遇、学科实力、考研情况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选择院校一般要考虑以下因素:一要详细了解拟报考院校的基本情况。通过浏览高校的网站、参加高校举办的校园开放日、参加招生咨询会、在线咨询、电话咨询以及阅读《招生章程》等方式了解高校。
包括:综合实力、学科优势、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升学就业、国际合作、学费标准、入校后转专业政策等诸多方面的信息。二要在全面了解学校的基础上,选定自己感兴趣又符合报考条件的院校。
志愿填报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志愿填报时,首先应该认真了解新高考招生录取的相关办法和规定,知晓自己所在类别的志愿设置和相应投档录取规则。然后,应结合自身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基本的考虑包括:
(1)成绩的高低。这是考生填报志愿的基础因素,直接决定了可选择的院校的层次和专业去向。包括总分、位次、单科成绩等。
(2)院校综合情况。院校是考生选择志愿的重要因素,将决定与哪些人在一起学习、到哪里去学习、学些什么。考生在选择时,既要看院校的历史、地域,也要看院校综合办学实力。
(3)专业和就业。专业是考生志愿选择的核心因素,关系到大学学习的兴趣和职业趋向。重点大学有优势专业,普通院校也有特色专业,是院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不能简单一概而论,考生应该根据自身爱好、个性特长及院校选考科目范围进行专业选择。
专业选择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有关,有的专业报考时很热门,但到就业时却成了冷门,需要考生理性判断。
(4)身体等条件。专业与身体状况有关联,有的专业受视力、色觉、器质性健康状况的限制;部分院校按专业学习要求,会对单科成绩和外语口语等方面提出规定;独立学院、民办院校和中外合作专业收费较高,其志愿选报还应考虑家庭经济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