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作文600字6篇
研学作文600字篇1
那天,我们六(2)班的同学一起来到黄岩茅畲的九紫溪山庄,参加秋季研学活动。
走入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长廊,廊上满是五颜六色的伞,放眼望去,一眼望不到尽头;远处,一座座连绵起伏的青山环绕着我们。我呼吸着新鲜空气,心情格外愉悦。
坐完小型过山车,我们来参加滑草。一辆辆卡丁车从履带上运上来,旁边则是绿油油呈土坡形的草地,看着前面的同学坐着车子呼啸着冲下去时,我也迫不及待,“呼”的一声,只感觉迎面飘来一阵风,周围的景物飞一般的往后飞去。一眨眼的工夫,就到达了目的地。回头一看,还有更绝的呢!金宣羽一组一个急转弯,横在草坡上下不来了。工作人员帮忙后,他们像螃蟹一样“横行霸道”,走“s”形路冲下来,还差点撞人了呢!
紧接着,玩好“毛毛虫”的我们去挖番薯。由于有了经验,大家专挑高地的,或有藤的地方挖。你瞧,他们三五成群,有的正挥动着铲子,溅起不少泥土;有的正手捧着大番薯,乐呵呵地笑了;还有的正环视四周,寻找下一个挖薯的地点……我也挖得正起劲,袋子里有不少番薯,大的小的都有呢!
下午,我们参加了最后一个项目——浑水摸鱼。我挽起裤管,卷起袖子,手持袋子,脚踏浑水,进入到人山人海的泥塘里,大家不是用网捞,就是用手抓,抓到的很高兴,没抓到的也正在寻找。我瞅准一条鱼,放下袋子,两手一捞,摸到一个光滑的物体,抓起来一看,抓到了!可鱼在即将放入袋子时,身子一扭,“扑通!”还好我眼疾手快,又抓了回来,放进了袋子,我们满载而归。
今天,真快乐!
研学作文600字篇2
转眼间,我已经从懵懵懂懂的低年级小妹妹变成了什么都懂的高年级大姐姐了。尽管如此,我对我们的春游活动依然还是满怀期待的。但是这次的春游活动比较特殊,老师说我们这次是去外面研学。
我等啊等,4月19日终于到了,那天我早早地来到了教室等待着。等人到齐了,我们就坐车出发。在车上导游让我们轮流唱歌,有一个同学唱得超极好听,就这样我们在笑声和掌声中忘记了晕车的痛苦,到达了目的地。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一个农庄,老师带我们去种桑树。我们按小组每组分别领了一棵小树苗。然后我们找到了一块小空地,把树苗放在旁边,两个人拿锄头和铲子挖坑,另两个人去打水。老师说坑要挖到五十厘米才可以,说实话,挖坑特别累,泥土好硬。我们足足花了半个多小时才把坑挖好,我们把树扶到坑里,铺上泥土,踩两脚。可是我觉得不怎么好看,又铺了一些树叶上去。终于种好了,我们都问老师:“是不是我们种了之后成熟了就把果实拿来送给我们吃啊!”老师笑而不答。最后我们开心地把老师发的心愿卡系在树上。我写的是“毕业,我们不散!”种完树我们就要去参加学校办的毕业典礼了。
三百多人一齐坐在大礼堂里,过了一会,只见我们的校长走了上去,讲着祝福我们的话,当她说到“你们马上就要毕业了,我祝你们学习进步,希望你们以后还能相聚。”的时候我们都在底下用力的鼓掌。最后我们还和所有老师合了个影。我们心中有很多的不舍,舍不得呆了六年的母校。
下午,我们参观完一些博物馆后,就来到了一个大广场上画风筝,画完就开始放。我拿着画好的风筝奔跑,啊,好高啊!我还把手机系在风筝上从上至下地拍了一个视频,几乎把所有人都拍上去了。玩好已经下午四点了,我们该坐车回家了。
这一天我们都很开心,这次春游在我的心中是有特殊意义的,因为这是我们小学生涯的最后一次春游。
研学作文600字篇3
熬啊熬,终于等到了春游这一天,我们穿着校服,排着整齐的队伍坐上了大巴。
到了目的地,我们一个接一个下车。我们第一个游玩项目是植树,我们五人一个小组,我的任务是去借桶打水,给树苗浇水。我借桶回去时,我的伙伴已经把树种好了,时间配合的刚刚好,把水浇好,我们的任务完成了。
树种好了,我们就该吃饭了,吃好中饭,我们来到了微菜博物馆。这时,门外来了一位白发苍苍的卖糖葫芦的老爷爷,章老师看见同学们一个个流着口水,章老师就请我们吃糖葫芦,这下章老师可要破费了。“谢谢章老师!”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叫道。我们拿着糖葫芦,走进大门,一道道色彩鲜艳的菜品展现在我眼前,有浑身长满白色毛絮的毛豆腐,包满整颗虾仁的丸子,油亮亮的红烧鱼等等,看着我肚子都饿了。
看完了美食,我们开始放风筝了,不过风筝要自己上色。只见导游手里抱着一大袋子的风筝,我们排好队,按着顺序拿到了自己的风筝。“程皓,我们坐哪画啊?”我拿着画笔问程皓。“坐那里吧!那一块阴。”他立马回答我。“好的。”我们来到树下,给风筝上色。过了五分钟,我们都涂好了各自的风筝,老师带领我们到马路对面的大广场上放风筝。我拿起风筝,一手拿着线,一手拿着风筝,快速跑起来,风筝越来越高。程皓跑过来问:“陶陈健,你风筝怎么飞这么高,我的还没你一半高。”我得意洋洋的回答道:“这是技巧,多放放就会飞得高。”可没过一会,老师就让我们收拾东西准备返程了。
这真是一个难忘的日子,有难忘的种树经历,有难忘的美食,还有最难忘的放风筝的快乐。
研学作文600字篇4
今天就去研学了,同学们开心极了!
在车上同学们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经过漫长却不枯燥的等待,在欢声笑语中我们终于到了研学的第一站——南京科技馆。老师先将我们带到了大厅,有个叫橙子哥哥的人,他问我们有什么理想?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说出了自己的理想。有的说想飞上太空研究黑洞、虫洞,有人说要当天文学家,探索宇宙的奥秘……橘子哥哥说:“古代就有个叫陶广义的人,他就是为中国航天事业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后来橘子哥哥带领我们为月球做了一张身份证,让我们知道了月球的别名、年龄以及与地球的关系。最后,我们一起动手拼了八星移盘,还玩了很多科学游戏,结束了大厅之学。
吃完了午饭,我们先去体验了地震,地面先是微微摇动,然后剧烈摇晃,我们仿佛是心惊肉跳地在地上跳舞;接着我们又去感受了余震逃生,在灯光时亮时灭的通道里,一开始走在平坦的路上,当你放松警惕时,就会走到有水的滑坡上摔了个“狗啃泥”,真是又危险又刺激。
第二层是“科学时代”,有无人机、机器鱼、会握手的机器人等……
第三层是童话世界,里面有很多动画片上的明星模型。
参观完科技馆,我们去了紫金山天文台。进入陨石博物馆,我们看到了许多奇形怪状的陨石,同学们还争先恐后地摸了幸运石,并且知道了陨石是从太空坠落的。
接着,我们又登到了紫金山绝顶。近处是茂密的树林,远处是一幢幢高楼大厦,南京城尽收眼底!
这次研学我们不仅玩得开心,还懂得了许多科学知识,真希望下次研学早点到来。
研学作文600字篇5
四月春暖花开,正是踏青旅游的好时节,我有幸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去了白鹿原。
白鹿原位于蓝田县后卫镇的将军令,听说白鹿原原来的名字叫黄土台,在东平王迁都洛阳向东进行时,忽然看见黄土台塬的坡上有白色的鹿在奔跑,白鹿上空紫气环绕,视为祥瑞之兆,顾名白鹿原。
路途虽然有些遥远,但在欢歌笑语和嬉戏中我们来到了白鹿原。爬过满眼绿意的阶梯,我们来到扣人心弦的关中大地震体验馆。我们怀着好奇的心情走进体验馆的大门,同学们一走进大门就不停的“哇、哇……”的大叫,大型实景特效重现1555年关中大地震现场。正当我们欣赏当地的风土民情时,突然间灯光一暗,地面开始摇晃,人们的劳动工具开始被摧毁,空中电闪雷鸣,风雨交加,滂沱大雨,洪水猛兽般涌出,墙面瞬间倒塌,时光仿佛退回到了1555年的那次大地震,我的耳边传来哭喊声“爸爸……妈妈……孩子……”地上到处狼藉一片。我不禁觉得大自然的威力真大!地震中的人们无能为力,如果能像天气预报一样预测地震该多好啊!
当我还沉浸在地震带来的悲伤中时,我们又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二虎守长安》剧场。1926年匪首刘镇华在吴佩孚、张作霖的支持下,纠集10万人进攻西安,杨虎城、李虎臣将军带领战士和百姓们浴血奋战8个月,死伤数千人,誓死守卫长安城。他们可真伟大,谢谢勇士们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母,为了父母不再失去孩子,维护和平、制止战争。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捍卫自己的领土,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今天这份安宁、幸福的生活,我们应该懂得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每一天。精彩的剧场结束了,可我的思绪还久久不能平静。
神奇的白鹿原,在你这片圣土上,见证了奇迹,更见证了关中儿女的自强、自立和团结一心。这次研学活动让我受益匪浅。
研学作文600字篇6
早上,校车上传来一阵阵欢声笑语,这是怎么回事呀?原来老师把课堂搬到了天姆山,开展一次研学活动,同学们都非常兴奋。校车伴随着孩子们的歌声,不知不觉就到达了目的地。
我们先来到天姆山茶文化展陈馆,哇,里面有各式各样的茶具,同学们不时发出啧啧地赞叹声。老师请来村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爷爷,给我们讲解天姆山的历史:原来天姆山之前,由于资源匮乏,都是小山坡,农作物产量不高。村民们为了更好的利用这些资源,因地制宜,想到了种植茶树,慢慢就有了自己特有的茶文化。
我还摘录了一小段少儿茶歌:小茶友,上台来,手拿快板唱茶歌,茶的起源在中国,热爱故乡热爱茶,产茶历史五千年,最早产于大西南,中国茶圣是陆羽,编著《茶经》传四方。这茶歌,真是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呀!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才知道原来中国茶有绿、红、青、白、黑、黄六大类呢,还有许多再制品,花茶、砖茶和茶饮料。丰富多彩的中国茶,品饮方法非常多样哦。参观完展陈馆,同学们走过泥泞的小路来到茶厂,终于看到了炒茶的过程。你以为炒茶很容易?那你就错了哦。一道道工序,茶工们都必须认真仔细地做,任何一道工序出错,都会影响茶的品质。工人们正在炒制的是珠茶,鲜茶散发着清香,炒好后还会变得更加浓郁。这种茶,现在都已经销往世界各地了,真是了不起呀!
离开茶厂,到了同学们最喜欢的活动——采茶。
我们分成几个小组,进入茶园,刚开始同学们都摘比较老的叶子,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知道了要采有芽的嫩茶叶。这些嫩芽叶,冒在翠绿的茶叶丛上方,随风摇摆,仿佛在向我们招手示意:快快采我。过了不久,各组组长就提着一大篮子茶叶回到了茶厂,把茶叶交给了工人们。
太阳火辣辣地照着,我们也该回去了,同学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天姆山。通过这次研学,让我知道了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让我体会到了茶农的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