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为什么叫四川
“四川”的得名,根据文献考察,较早出现在谓之“川峡四路”(1001年),又总称为“四川路”,这是“四川”一名用于行政区划代称的开始。
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将地处今四川盆地一带的川陕路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称为“川峡四路”或“四川路”。其间设四川制置使、四川宣抚使等官职,后来简称“四川”,四川由此得名。
前身为唐朝中叶的三川(剑南西川、剑南东川及山南西道)。川峡四路的行政管辖区域大致包括:今四川大部、陕西汉中秦岭以南的子午河、星子山以西地区。
贵州的安顺、贵阳、遵义、铜仁等区域,以及甘肃文县。此四川为本意的地理区域概念(四川地区),非四川省行政代码。
历史沿革
“四川”这个名称,始见于宋代。宋真宗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宋王朝对地方行政区划进行了一次新的调整,将巴蜀之地划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治所分别为今成都、三台、汉中和奉节,总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这是“四川”得名之始。
在宋徽宗大观三年 (公元1109年)的诏书中就正式使用了“四川”一词,这是目前所见到的将“四川”作为行政区划略称的开始。这以后,宋代设有“四川宣抚使”、“四川制置使”等官职,就是中央派驻川峡四路的官员,都将川峡四路简称“四川”。
元公元1286年(元至元二十三年),元朝合并四路,置“四川等处行中书省”,简称“四川行省”,元代的中央行政机构叫中书省,各地直辖于中央的地方行政机构叫 “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元代在宋代的川峡四路基础上设 “四川行省”,简称“四川省”,省治成都。从此“四川”一名沿用下来。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四川地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川峡四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