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怎么组词
豆 [dòu]
组词:芸豆、芽豆、饭豆、俎豆、豆沙、刀豆、豆蓉、豆浆、豇豆、豆角、毛豆、豆渣、豆秸、酸豆、土豆。
笔顺 豆字共有7画,笔画顺序为: 横、竖、横折、横、点、撇、横
拓展
豆(拼音:dòu)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 。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古代的一种下有高圈足的盛食物的食器。豆是一种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形状像高脚盘,一般用陶制,也有青铜或木制的,用青铜制的,用作祭祀礼器。又用作古代容量单位。秦后假借“菽”(《说文》作“尗”),表示豆类植物及其籽实,这一假借义成为“豆”字在后代的主要意义。
文字演变:
象形字。古代的豆是像高脚盘一样的器物,一般用来盛肉类的食物。“豆”的古文字就是这类器物的象形或缩影。不论什么质地、什么形制的豆,都有像盘一样的“腹”,可供把持的“校”,作为底部的“镫”。甲骨文(图1、3、4)豆字较少见,从豆的字如登、豊、丰等则屡见,其中的“豆”也是有盖无盖并存,大同小异。金文也是这样。这些“豆”,只有一个无盖(图1),其余都是有盖的,最上端的一横就代表盖。
由此可见,商周时代的豆大体上是有盖的。“图A”“图B”代表盘形的豆腹,中间一小横像食物盛在豆腹之内。图C或图D代表豆中央直的部分,即校,俗称柄,下面一横就是豆的底,即镫,又称跗。战国陶文(图10)豆字与金文基本相同,只是无盖——顶部没有一横而已。由陶文可证,《说文》所载古文是有根据的,实际就是战国文字。小篆承商周古形,豆腹形写成椭圆,上有平行的长横。秦汉隶书从小篆,至东汉始变原像高柄的“图C”形为倒八形“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