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鸦片战争发生在明朝,结果何如
如果鸦片战争发生在明朝,结果何如?打赢问题不大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与任何国家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国家。明朝没有汉朝的和亲,无唐朝时期的与少数民族的结盟,也没有宋朝时期的议和送岁币,也没有兄弟敌国之礼。明朝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压力,既没有屈膝投降,也没有割地赔款。
面对少数民族蒙古族和满族的侵扰,即使是内忧外患时期,明朝也坚持住,两次著名的京师保卫战的胜利就是表现。在对外方面,明世宗嘉靖年间的抗倭斗争;明万历时期三大征,七年的抗倭援朝战争打得日本300年都不敢与中国开战。因此明朝在历史上被称之为“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其实,在明朝末年,中国与荷兰进行一场战争,荷兰以对华贸易为借口,对中国东南沿海发动侵略战争。当时的荷兰是欧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国家,海上贸易发达,比英国还强大,是海上的霸主。荷兰想打开中国庞大的市场,1633年故意挑起战争,进攻中国东南沿海。
面对荷兰的侵略战争,明朝政府毫不畏惧,崇祯帝下旨,严厉惩罚荷兰侵略行为。这场战争中郑芝龙率领140多艘主力战舰,与荷兰50余艘舰队发生激战,最终取得胜利。战后,明朝政府向荷兰提出要求,最终,荷兰每年向明朝船队缴纳12万法郎的进贡,换取荷兰船队在东亚地区的通行权。这对当时海上霸主荷兰来说,无疑是个耻辱。
相比于鸦片战争时期的清朝,这个时期的明朝面临的问题要比清朝更严重,社会危机严重,国库空虚、内忧外患,农民起义军烽烟四起;辽东地区的清军一步步蚕食东北,严重威胁北京;东南沿海的倭寇,葡萄牙和西班牙时常侵扰沿海。
在这种种困境下,明朝崇祯皇帝毅然要坚持对荷兰开战,毫不动摇。这与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和中犹豫不定、软弱无能形成鲜明对比。要知道在战争中,皇帝犹豫不决对前方作战的影响极大,而且会贻误战机。皇帝如此坚持开战,自然会对下属产生积极影响,将士奋勇杀敌。
明朝的水师力量和武器装备比较强大。我们知道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且承平已久,因此清军在水师方面的发展严重不足,甚至还有所退步。
清军的火器装备很多还是沿用明朝时期的技术,没有很大发展,还是老式的枪炮,基本没有更新换代,质量差、工艺落后,在战争中很吃亏。清朝水师的战船还没有商船大和坚固,而且装备火炮也少。然后说道士兵的训练情况,很少有训练,军备废弛,战斗力差。
相比于清朝不堪一击的军队战斗力,明朝水师力量更强大。明朝中后期的倭寇问题,一直影响中国沿海。因此,明军在长期战斗中不断经过锻炼,比如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和万历时期抗倭援朝战争,使得明朝水师的战斗力不断得到提高。军队战斗力高,而且优秀将领也比较多,这与清朝时期的水师不可相提并论。
明朝的武器装备在当时世界上也是比较先进的,并不比西方差,特别是火炮和大炮技术先进,在船舰上安装了很多大炮。
说道船舰,明朝的造船技术相当发达,曾经造出郑和宝船那么大的船。永乐年间,明朝海军拥有3800艘船只,其中包括1350艘巡逻船,1350艘属于卫、所、塞的战船,和以南京新江口为基地的有400艘大战船的主力船队,以及400艘运粮的漕船。
此外,还有250艘远航宝船,每艘宝船上平均规定人数由公元1405年的450人增加到1431年的690人以上,最大的宝船当然超过1000人。郑和下西洋时期,人数最多达到27800多人。
明朝后期,郑芝龙的船舰非常强大,在战船的双层甲板均装备带有环栓能够拖动的火炮,其一艘战船上就配备了24门红夷大炮,其载重达到600吨,乘员达480人,排水量更是一般明军小型战船的数倍。当时就是靠郑芝龙的船舰才打败了荷兰侵略者。
清朝时期的鸦片战争,英国率领40余艘战舰,士兵4000余人,到后期人数增加到2万多人,进攻清朝,而且远离本土。如果清朝政府的领导人有明朝皇帝那样的坚定开战的决心的话,再配上强大的水师和火器装备,鸦片战争还是能够打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