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式85毫米高射炮
72式85毫米高射炮
72式85毫米高射炮是我国自行研制的一种高射炮,准备用于取代59式100毫米高射炮,1973年设计定型后投入小批量生产。
武器性能
名称:72式85毫米高射炮
口径:中口径炮
口径:85毫米
炮口初速:1000米/秒
历史背景
1967年6月,总参和国防部召开赴越作战部队座谈会。会上,各级干部痛诉我军各式老旧防空兵器的无能,尤其是急需一种新型的中口径高炮。
当时,我军装备的高炮中,14.5高机、57高、100高系仿制苏联二战后产品,性能尚可;37高虽是二战老炮,但我们通过把单管变成双管增强了火力(65式双37高炮);
只有85高依然是苏联二战时代水平,而且我们并没有仿制该炮,现有85高均系苏联援助的旧货,膛线磨损严重,性能急剧下降。
59式100高重量过大,近十吨,机动困难,而且数量很少;配用雷达没有抗干扰措施,易遭反辐射导弹攻击。这些因素使得新的中口径高炮必须尽快提上日程来。
会议决定研制新型中口径高炮系统,解决中空目标对抗的难题。由此组建了国防科委第十一研究院火炮研究所,负责新85高系统研制任务。新炮的研制开始了,然而新炮的试制工作遇到了难题。
原先负责生产高炮的厂家这时都陷入了严重的文化大革命内斗,经反复考虑,只好将新炮试制厂定在了一个从未生产过火炮的工厂--上海第二纺织机械厂。
尽管条件存在种种不足,但新炮的进度很快上来了。新炮于1973年5月设计定型,命名为72式85毫米高炮。
其配套设备于73年陆续定型。新炮定型后,新炮的装备受到了不支持该炮研制的某些人的阻碍,为此,组织了大规模的新炮性能演示试验,获得圆满成功,到场首长一致同意投产,取代59式100高。
至78年,以上海市第二纺织机械厂为主的厂家生产了200余门新炮。但由于经验不足及文革影响等因素,产品出现了文革时期军工产品常见的质量问题。
新炮的返修问题又使得新炮的装备拖延了多年。到了1983年,十年过去了,在首先满足数量的思想指导下,100高被大量生产。尽管新85高性能远比100高强,但在80年代的和平背景下,已经不宜再大规模更换装备,新85高的装备生产完全停止。
该炮的装填系统采用自动程序控制线路,有较高的射速和射击精度;使用液压式行军战斗转换装置;随动系统利用可控硅技术和复合控制原理,可提高火炮跟踪精度和瞄准速度。
火炮配用860小型炮瞄雷达、新式3米测距机、机电式(或数字式)指挥仪,火炮具有全天候作战能力,有自动、半自动、手摇对针、手动四种瞄准方式。
主要参数
口径:85毫米。
行军状态全重:6300千克。
战斗状态全重:5900千克。
行军状态长:9480毫米。
行军状态宽:2300毫米。
行军状态高:2720毫米。
火线高:1180毫米。
炮身长:6022毫米。
身管长:5500毫米。
后坐长:570-750毫米。
全弹重:9.3千克。
初速:1000米/秒。
射速:30-35发/分。
最大射程:21400米。
最大射高:16200米。
有效射高:10000米。
高低射界:-3度-87度。
方向射界:360度。
炮班人数: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