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新型火箭炮系统达到新高度
国产新型火箭炮系统达到新高度
无论是几天前解放军东部战区环台岛“联合剑”实践演习,还是近年来中国陆军在其他演习中使用远程火箭炮,似乎越来越“不感兴趣”,大多数人的眼睛被更“耀眼”的国内航空母舰、隐形战斗机和“东风”系列导弹“大杀手”吸引了过去。然而,如果我们想得更深入,我们可能会发现,看似“普通”的火箭炮正在革命性地重塑中国陆军的战术。
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称赞了“炮兵是战争之神”,显示了炮兵的非凡地位和意义。在中国军队中,我们很可能形成一个“围绕火箭炮打陆战”的集中概念,这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火箭炮的定位和使用方法,即实施广泛的无制导火芦指肢力覆盖和抑制任务。原因可能与军队对火箭炮的使用和配套弹药技术的进步有关。
在这方面,我们不妨看看美国和俄罗斯,这也是一个军事力量。对于俄罗斯陆军来说,与冷战时期相比,火箭的使用并没有明显的进步,基本上仍然停留在广泛的火力覆盖层面,弥补无制导弹药物精度的不足,火箭缺乏其他扩展,基本上没有能力与战术导弹一起发射。
至于美国陆军,它为M-270和“海马斯”火箭增加了兼容发射战术导弹的能力,在精度、响应速度和信息化方面明显优于俄罗斯火箭。但在整体应用中,美国火箭基本上没有实质性的变化。
中国陆军与美国和俄罗斯陆军有很大的不同。火箭不仅仅是我们手中广泛的火力支持和覆盖设备。不难发现,近年来国内各种简单制导火箭的射程和精度与许多战术地面导弹相当,但成本要低得多。
更重要的是,中国火箭具有很强的功能扩展性和兼容性,不仅可以发射火箭到逗毁和战术导弹,还可以发射无人机和巡航弹,甚至可以发射反潜火箭和反舰火箭,可以成为岸基防御系统的一部分。
从某种角度来看,国内各种新型火箭炮系统可能不再是简单的“火箭炮”,更接近“综合火力攻击和支持发射系统”。
国内火箭炮在发射无人机或巡航弹时,可以为部队提供战场侦察和对小目标的“斩首”;在发射无制导火箭时,火箭完成了传统的火力覆盖和抑制任务;在发射制导火箭或战术导弹时,火箭是消除远程高价值目标;在发射反舰火箭和反潜火箭时,国内火箭可以帮助岸防部队。
严格来说,与其说是“火箭炮”,不如说是舰载通用发射系统的车载版陪世,就是把MK-41这样的通用垂直发射系统搬到陆地上使用。这种多功能特性赋予了中国陆军火箭炮部队极其灵活的任务模式和日益丰富的战略战术。
毫不夸张地说,通过对火箭炮的“玩花”,中国军队在火力投射方面的思维理念已经超过了美国军队和俄罗斯军队。在国人手中,火箭不再是传统的火炮武器,而是一个多功能的发射平台。这种从装备性能到运用思维的“双重降维优势”,将是我国未来领先许多国家的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