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场所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哪些
作业场所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化学因素有生产性粉尘、有毒物质,物理因素有异常气象条件(高温、高湿、低温)、异常气压(高气压、低振动)、非电离辐射(可见光、紫外光、红外线等)、电离辐射(X射线、γ射线),生物因素有炭疽杆菌、森林脑炎、布氏杆菌。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视力紧张等),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自然环境中的因素(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有毒、无毒工艺段安排在一个车间),由不合理生产过程中所致危害,不良通风、照明。
职业病的三级预防
第一级预防是工程控制。主要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及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职业病危害的控制,还包括对现有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和三废治理、控制各种有害因素,使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第二级预防是对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的预防与控制。对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进行职业健康监护,早期发现职业性疾病损害,早期鉴别和诊断,开展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程度,控制职业病危害,使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第三级预防是对职业病病人的保障。对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保障职业病病人享受职业病待遇,安排职业病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当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
2018-06-11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