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熟悉的诗人李清照》高中生记叙文
展开全部
迹远香留李清照
“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李清照文词清丽绝妙,鬼斧神工,可谓前无古,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词宗。一直以来,就想寻访这位立于秋风黄花中寻寻觅觅的美神化。
前年旅居州时忘记了,经过金华时又错过了,可是10月2,去济南趵突泉公园时,却不期而遇了。这就好像赴了一个约会,不过约会的期限是将近千年。
那天,午九点多,开车从下榻的茂宾馆出发,自经十路转经七路,到顺河西街,一路走走停停,八公里的路程走了半个多小时才到趵突泉公园门。加没来得及吃早餐,心里越发焦躁;好不容易才找到停车位,却被别占了,又增添了郁闷。
买了蛋糕将就着当了早餐,买票进去。门后的坪中,一大片金黄和紫红的菊花迎风怒放,暗香盈袖。路边一块景点指示牌,“李清照纪念堂”几个字赫然入目。李清照怎么会在这里?她在这里住过吗?她的老家不是在山东章丘吗?心海里浮起一连串的问号。此时心里已经顾不得趵突泉了,径直沿着箭方向走去。
李清照纪念堂是一座仿宋的平房院落,紫柱黛瓦更显岁月沧桑。进门一扇花窗挡住外面的视线,花窗横悬郭沫若的题词“一代词”,绕进去,后面也是他的题词“传诵千秋”,确实中肯。
院心并不十分宽敞,却有宁静清幽之妙,尤其是数株芭蕉,郁郁葱葱,不让想起她在客居州时所作的那首《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满中庭;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 伤心枕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不惯起来听!”当然,她那时的沧桑愁苦不是我们轻易能想象的。
右边的房子做“叠翠轩”,门前是一副对联:“清音万代名泉漱玉,独步千秋居士易安。”虽然没有什么意境,不过倒也十分恰当。里面都是一些现代怀念的篇什,也没细看。左边的房子做“溪亭”,门前也是一副对联:“梁燕语多终在,蔷薇风细一篇香。”意境非同寻常,正在猜想是何手笔,却原来正是她自己的诗句。 “常记溪亭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溪亭”的名字莫非就是来自这篇《如梦令》?“旧时济南北门外有溪亭”,看来李清照当时确实是常常沉醉流连在溪亭那个地方的,这首词也是那一段优裕生活的缩影。
正对月形大门的是“漱玉堂”,自然是她的主要居了。房里一尊白塑像,材飘渺纤柔,目光绵远忧郁,面容清丽坚定。我们谁也没见过李清照的模样,不过从她的诗词里我们感觉她应该就是这个样子。顺着她忧郁的目光,我仿佛看到了这个女子在沧海桑田的巨变中一路飘泊的辛酸。
李清照的作品是和愁字分不开的,从开始伤闺怨的愁,到家破亡的家愁,再到江山沦陷的愁,纷繁的愁绪简直就是万古愁心!
早期的《如梦令》:“昨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和《醉花》:“薄雾浓云消永昼,瑞脑金兽,佳节又重,玉枕纱厨,半凉透 。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魂,帘卷西风,比黄花瘦。” 还有《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以及《浣溪沙》:“淡光寒食天,玉炉沈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秋千。”虽然言愁,其实我们感觉到更多的是甜蜜和烂漫。
她后期的词是在破家亡后,充满了“物是非事事休”的浓伤调,从而表达了她对故、旧事的深眷恋。如《声声慢》片表现“寻寻觅觅”又无所寄托的失落感,以及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环境中独自伤心的神态。下片触景生、悲秋自怜:“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真是凄婉之极。
李清照在流亡途中居无定所,家支离破碎,到物是非。在金华的时候,有请她去游附近的双溪名胜,她写下了这首《武陵》:“风住尘香花已尽,晚倦梳。物是非事事休,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使我们想到杜甫在逃难中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李清照这时的愁早已不是“一种相思,两闲愁”的家愁、愁,现在已破,家已亡,就是真有旧愁,想觅也难寻了。她这时是《诗经》的《离黍》之愁,是辛弃疾“而今识尽愁滋味”的愁,是家民族的大愁,她是在替天发愁。
其实李清照的愁还不仅仅在于她的愁、家愁、愁,还有一点就是超越时空的孤独。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一个孤清的小院落,边没有一个亲,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才藻非女子事也。” 这个社会有才有的女子是真正多余啊。而她却一直还奢想什么关心事、著书立说、传道授业。她收集的文物汗牛充栋,她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到来却落得个报无门,无所托,学无所专,别看她如同怪异。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这个世界没有一个能读懂她的心。她只能像祥林嫂一样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她只好一咀嚼自己的凄凉,又是怎一个愁字了得!
有说:“李词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作者的品,于艾怨缠绵之中有执著坚韧的刚之,虽为说愁,实为写真大志,所以才耐得百年千年地读下去。……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她和她的词也就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
走出大门,门前一池,名“漱玉泉”,正是李清照《漱玉词》的名字。站在泉边,心里想着千年前的那个女子,背影渐淡,诗词留香,感慨万千。
我最喜欢的诗人——李清照
我最喜欢的诗人——李清照
读书读了这么多年,读了那么多的诗歌,印象中最深刻的就是李清照的诗词。她的诗歌不仅感情细腻,泌人心脾,具有诗情画意但不让人觉得浮夸。简简单单数行字,字里行间却透露出她惜花爱花,思念悼念,凄凉孤寂的心情。
李清照,宋朝诗人,与李白,李煜合称“词家三李”;与朱淑真、张玉娘,吴淑姬合称“宋代四大女词家”;与辛弃疾合称“济南二安”。她是乐府词坛中最有力的键将,至她始达于最高的造诣与成功。对与她的美誉美名更是数不胜数,曾被尊为藕花之神,婉约宗主,博家之祖。古今才妇第一等等。
在她的诗词中,我最为喜欢的就是《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问一答之间,花在人前花含愁,人在花前人消疲。绿肥红瘦,出语惊人,新鲜之极。只是随手点染却又神气兀然,千古之下不负胜名。一个不解愁思,一个叹时光易逝,两相对照,如花影摇曳自有风至翩然。这首小词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词中着意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以景衬情,委曲精工。轻灵心巧而又凄婉含蓄。极尽传神之妙。李清照在北宋颠覆之前的词颇多饮酒、惜花之作,反映出她那种极其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调。这首词在写作上以寥寥数语的对话,曲折地表达出主人公惜花的心情,写得那么传神。最后的“绿肥红瘦”更是形象化。
李清照被人戏称“三瘦”也是因《如梦令》而起头。
第一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第二瘦:“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第三瘦:“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三瘦”表现出李清照在亡夫之后,思念成疾。精神箫条,容貌日益憔悴。难解心头的忧愁苦闷。心里的郁结不解。
再拿《一剪梅》中“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来说,表达了她想挽留却因现实无奈而郁闷的心情,即使表面平静,内心却被离别的无奈而困扰,无法自拔。“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句暗喻了“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境界。表达了“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般的现实。后句更是惟妙惟肖描述了有情人分隔两地,相念相思却不能相见。情深至此,古今绝唱。
《声声慢》更是她悲情诗词的代表之作,很多人讲起李清照,这首诗必然是首当其冲。这是她丈夫消亡后的著作之一。文章开头运用了精妙的叠词来突显其孤身一人,思念丈夫之极的凄惨,惨淡,寂静… 想借酒暖身却还是抵挡不住内心的严寒。最爱的黄花调零,以前曾有夫君陪伴,如今还有谁与她共摘!?共赏繁花盛宴!?每日守着窗户,一个人难熬孤寂。不知怎么挨到天黑。黄昏时刻下起细雨时,一点一滴的声音令她心碎,于是“怎一个愁字了得”。此词以奇横字浅俗语,写尽万种情思,令人深感婉惜,心系愁情。
《武陵春》是李清照避乱金华时所作。她历尽乱离之苦,所以词情极为悲戚。“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表达了她时过境迁的感慨,让她觉得一切都不如从前。诗词通篇都沉浸在“欲语泪先流”的痛苦之中。不仅经历了亡国之痛,还遭遇了亲人的离别之苦。“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悲愁之多。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遂为绝唱。
她的诗词前期多以惜花、赏花为主线,借此来表达其深居闺中,羞涩、矜持、一本大家闺秀怡然自得的高雅脱俗的气质。后期,事态则突然大转变,从前的一切美好都已不复存在,现实的无奈以及与亲人的生死离别,对她着实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她却应证了孟子的那句“生于忧患”,人才往往是在经历的巨大的挫折后创造出了流传千古的名句佳话。李清照的一生可以说无不围绕着“愁”这个字,其他许多诗人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例如辛弃疾被扁之愁,李煜的亡国之愁,李白的壮志难酬,但是唯独李清照忧国又忧亲的情愁更深得我心。又有谁能够比得过她!?
李清照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在朝为官,地位并不算低,是学者兼文学家,又是苏东坡的学生。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善文学。这样的出身,在当时对一个女子来说是很可贵的。官宦门第及政治活动的濡染,使她视界开阔,气质高贵。而文学艺术的熏陶,又让她能更深切细微地感知生活,体验美感。因为不可能有当时的照片传世,我们现在无从知道她的相貌。但据这出身的推测,再参考她以后诗词所流露的神韵,她该天生就是一个美人坯子。李清照几乎一懂事,就开始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训练。又几乎是同时,她一边创作,一边评判他人,研究文艺理论。她不但会享受美,还能驾驭美,一下就跃上一个很高的起点,而这时她还是一个待字闺中的少女。
请看下面这三首词:
[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宝鸭,发型。)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棉,黄昏疏雨湿秋千。(沈水,香名;斗草,一种游戏。)
[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剗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剗袜,不穿鞋。)
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秀发香腮,面如花玉,情窦初开,春心萌动,难以按捺。她躺在闺房中,或者傻傻地看着沈香袅袅,或者起身写一封情书,然后又到后园里去与女伴斗一会儿草。
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享受着舒适的生活,并能得到一定的文化教育,这在千年封建社会中并不奇怪。令人惊奇的是,李清照并没有按常规初识文字,娴熟针绣,然后就等待出嫁。她饱览了父亲的所有藏书,文化的汁液将她浇灌得不但外美如花,而且内秀如竹。她在驾驭诗词格律方面已经如斗草、荡秋千般随意自如。而品评史实人物,却胸有块垒,大气如虹。
唐开元天宝间的安史之乱及被平定是中国历史是的一个大事件,后人多有评论。唐代诗人元结作有著名的《大唐中兴颂》,并请大书法家颜真卿书刻于壁,被称为双绝。与李清照同时的张文潜,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名已盛,也算个大人物,曾就这道碑写了一首诗,感叹:“天遣二子传将来,高山十丈摩苍崖。谁持此碑入我室,使我一见昏眸开。”这诗转闺阁,入绣户,传到李清照的耳朵里,她随即和一首道:“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五坊供俸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何为出战则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记文字。著碑铭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你看这诗哪像是出自一个闺中女子之手。铺叙场面,品评功过,慨叹世事,不让浪漫豪放派的李白、辛弃疾。李父格非初见此诗不觉一惊。这诗传到外面更是引起文人堆里好一阵躁动。李家有女初长成,笔走龙蛇起雷声。少女李清照静静地享受着娇宠和才气编织的美丽光环。
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层楼,为我们留下了一部爱情经典。她的爱情不像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也不像东方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不是那种经历千难万阻,要死要活之后才享受到的甜蜜,而是起步甚高,一开始就跌在蜜罐里,就站在山顶上,就住进了水晶宫里。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赵明诚的父亲也在朝为官,两家门当户对。更难得的是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在不准自由恋爱,要靠媒妁之言、父母之意的封建时代,他俩能有这样的爱情结局,真是天赐良缘,百里挑一了。就像陆游的《钗头凤》为我们留下爱的悲伤一样,李清照为我们留下了爱情的另一端——爱的甜美。这个爱情故事,经李清照妙笔的深情润色,成了中国人千余年来的精神享受。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是赵明诚在外地时,李清照寄给他的一首相思诗。彻骨的爱恋,痴痴的思念,借秋风黄花表现得淋漓尽致。史载赵明诚收到这首词后,先这情所感,后更为词的艺术力所激,发誓要写一首超过妻子的词。他闭门谢客,三日得词五十首,将李词杂于其间,请友人评点,不料友人说只有三句最好:“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自叹不如。这个故事流传极广,可想他们夫妻二人是怎样在相互爱慕中享受着琴瑟相和的甜蜜
女人。简单的两字,是多少声的叹息啊……
在这个传统的国度,为了大家闺秀四字,女人从闺房到轿子,从轿子到闺房,追求梦想只是面对白墙时的幻想;为了贞洁牌坊,女人丢弃自己的灵魂,活着只为逃避无数指指点点的手指。美女,才女又如何?沉鱼落燕闭月羞花的四大美女,才华盖世的谢道韫、苏小妹,不是被代代辱骂,便是早早没了声音。在朝当官的也都是男人,对女人的授爵,叫个某品诰命夫人,其实不过是有名号的附庸。而无数佳丽更是倾其一生只为得到皇帝的恩泽,君不闻“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也许,女子能做的只是争风吃醋,女人要出名,要凭借自己的才华出名何其不易!
自古能让男人崇拜的女人,无须掰着手指就可轻松数尽,在这点上,李清照是当之无愧的。当然,她也是幸运的。
她确实是位幸运的女子。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使她过目不忘的本领发挥至极,齐鲁壮丽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创作灵性,少女时代即名噪一时,崭露峥嵘。“见有人来,袜剗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懵懂少女也获得了难得的爱情。可是,她的一生还是“花自飘零水自流”,一朵飘零的落花,跌进流水之中,任由沉浮的际遇,难以自主的命运,不正是她命途多舛的形象写照么?
说起她的故事,怎一个悲字了得?
对于她的爱情,被人们高度保护着。即使再著名再权威的学者言辞凿凿说,赵明诚多次纳妾,他们夫妻感情并非完美,也许易安改过嫁,然而,权威此时总是被人有意无意地忽略。人们熟知的还是她同赵明诚茶余饭后的小故事,还有她为赵明诚的付出,所有人都愿意坚信赵明诚深深爱着清照,他们的爱情是完美的。我懂,人们都太爱她,爱着这位难得的才女,希望她是幸福的。却,又何尝不是怕破坏对一个完美女人的概念?三从四德,注定是女人逃不出的命运,即使是举世无双的才女也无法免除。这段完美的爱情的保存,是人们对易安的爱还是女人的悲哀?
女人和爱情总有着牵扯不断的关系。可是,爱情又怎能概括这位写出“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传奇女子?
李清照实在是个奇迹。
她有一篇在中国文学史上最为直言不讳的批评文章——《词论》,在这篇奇文开头处李清照先讲述了一个故事:"开元天宝间,有李八郎者,能歌擅天下,时新及第进士开宴曲江,榜中一名士先召李,使易服隐名姓,衣冠故敝,精神惨沮,与同之宴所,曰:'表弟愿与座末。'众皆不顾。既酒行乐作,歌者进。时曹元谦、念奴为冠,歌罢,众皆咨嗟称赏。名士忽指李曰:'请表弟歌。'众皆哂,或有怒者。及转喉发声,歌一阙,众皆泣下,罗拜,曰:'此李八郎也。'" 这位突兀而来的李八郎,凌空出世,满座拜服的精彩表演,不正就是她自己震惊京师,征服文坛的写照吗?
在柳永,宋祁,晏殊,欧阳修,苏轼,张子野,晏几道,秦观,黄庭坚……词藻纷出,华章迭起的时代,“人比黄花瘦”的女子,夺取了如此多璀璨繁星的光芒。她没有凑合地在文坛挤进一个小板凳,也没有挂着美女作家的名号谋取一席之地,而是让他们对她的才华深感佩服,乖乖地让出主座。连后来的辛弃疾都不免对她佩服不已,甚至在她的号前加一“幼”字作为自己的好以示尊崇。如此高的成就,哪里仅仅是凭女人的感性?她聪明地委婉的道出,一个女人,也会忧国。《一剪梅》中的远走之苦、恋念之深、绮丽的离情、委婉的别绪、无可傍依的忧愁、无计排遣的惆怅,字字句句,无不使人共鸣。全词无一字政治,但政治的阴霾,笼罩全词。因此,即使她的作品保存下来的极少极少,可是哪怕一个残章,都让人惊叹不已。
可是,她还是逃不出女人,文人的悲剧。二十岁时,写的一句诗,“花自飘零水自流”,一不小心成为了她人生的序曲。但,她,永远是个传奇。
“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李清照文词清丽绝妙,鬼斧神工,可谓前无古,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词宗。一直以来,就想寻访这位立于秋风黄花中寻寻觅觅的美神化。
前年旅居州时忘记了,经过金华时又错过了,可是10月2,去济南趵突泉公园时,却不期而遇了。这就好像赴了一个约会,不过约会的期限是将近千年。
那天,午九点多,开车从下榻的茂宾馆出发,自经十路转经七路,到顺河西街,一路走走停停,八公里的路程走了半个多小时才到趵突泉公园门。加没来得及吃早餐,心里越发焦躁;好不容易才找到停车位,却被别占了,又增添了郁闷。
买了蛋糕将就着当了早餐,买票进去。门后的坪中,一大片金黄和紫红的菊花迎风怒放,暗香盈袖。路边一块景点指示牌,“李清照纪念堂”几个字赫然入目。李清照怎么会在这里?她在这里住过吗?她的老家不是在山东章丘吗?心海里浮起一连串的问号。此时心里已经顾不得趵突泉了,径直沿着箭方向走去。
李清照纪念堂是一座仿宋的平房院落,紫柱黛瓦更显岁月沧桑。进门一扇花窗挡住外面的视线,花窗横悬郭沫若的题词“一代词”,绕进去,后面也是他的题词“传诵千秋”,确实中肯。
院心并不十分宽敞,却有宁静清幽之妙,尤其是数株芭蕉,郁郁葱葱,不让想起她在客居州时所作的那首《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满中庭;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 伤心枕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不惯起来听!”当然,她那时的沧桑愁苦不是我们轻易能想象的。
右边的房子做“叠翠轩”,门前是一副对联:“清音万代名泉漱玉,独步千秋居士易安。”虽然没有什么意境,不过倒也十分恰当。里面都是一些现代怀念的篇什,也没细看。左边的房子做“溪亭”,门前也是一副对联:“梁燕语多终在,蔷薇风细一篇香。”意境非同寻常,正在猜想是何手笔,却原来正是她自己的诗句。 “常记溪亭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溪亭”的名字莫非就是来自这篇《如梦令》?“旧时济南北门外有溪亭”,看来李清照当时确实是常常沉醉流连在溪亭那个地方的,这首词也是那一段优裕生活的缩影。
正对月形大门的是“漱玉堂”,自然是她的主要居了。房里一尊白塑像,材飘渺纤柔,目光绵远忧郁,面容清丽坚定。我们谁也没见过李清照的模样,不过从她的诗词里我们感觉她应该就是这个样子。顺着她忧郁的目光,我仿佛看到了这个女子在沧海桑田的巨变中一路飘泊的辛酸。
李清照的作品是和愁字分不开的,从开始伤闺怨的愁,到家破亡的家愁,再到江山沦陷的愁,纷繁的愁绪简直就是万古愁心!
早期的《如梦令》:“昨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和《醉花》:“薄雾浓云消永昼,瑞脑金兽,佳节又重,玉枕纱厨,半凉透 。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魂,帘卷西风,比黄花瘦。” 还有《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以及《浣溪沙》:“淡光寒食天,玉炉沈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秋千。”虽然言愁,其实我们感觉到更多的是甜蜜和烂漫。
她后期的词是在破家亡后,充满了“物是非事事休”的浓伤调,从而表达了她对故、旧事的深眷恋。如《声声慢》片表现“寻寻觅觅”又无所寄托的失落感,以及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环境中独自伤心的神态。下片触景生、悲秋自怜:“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真是凄婉之极。
李清照在流亡途中居无定所,家支离破碎,到物是非。在金华的时候,有请她去游附近的双溪名胜,她写下了这首《武陵》:“风住尘香花已尽,晚倦梳。物是非事事休,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使我们想到杜甫在逃难中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李清照这时的愁早已不是“一种相思,两闲愁”的家愁、愁,现在已破,家已亡,就是真有旧愁,想觅也难寻了。她这时是《诗经》的《离黍》之愁,是辛弃疾“而今识尽愁滋味”的愁,是家民族的大愁,她是在替天发愁。
其实李清照的愁还不仅仅在于她的愁、家愁、愁,还有一点就是超越时空的孤独。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一个孤清的小院落,边没有一个亲,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才藻非女子事也。” 这个社会有才有的女子是真正多余啊。而她却一直还奢想什么关心事、著书立说、传道授业。她收集的文物汗牛充栋,她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到来却落得个报无门,无所托,学无所专,别看她如同怪异。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这个世界没有一个能读懂她的心。她只能像祥林嫂一样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她只好一咀嚼自己的凄凉,又是怎一个愁字了得!
有说:“李词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作者的品,于艾怨缠绵之中有执著坚韧的刚之,虽为说愁,实为写真大志,所以才耐得百年千年地读下去。……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她和她的词也就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
走出大门,门前一池,名“漱玉泉”,正是李清照《漱玉词》的名字。站在泉边,心里想着千年前的那个女子,背影渐淡,诗词留香,感慨万千。
我最喜欢的诗人——李清照
我最喜欢的诗人——李清照
读书读了这么多年,读了那么多的诗歌,印象中最深刻的就是李清照的诗词。她的诗歌不仅感情细腻,泌人心脾,具有诗情画意但不让人觉得浮夸。简简单单数行字,字里行间却透露出她惜花爱花,思念悼念,凄凉孤寂的心情。
李清照,宋朝诗人,与李白,李煜合称“词家三李”;与朱淑真、张玉娘,吴淑姬合称“宋代四大女词家”;与辛弃疾合称“济南二安”。她是乐府词坛中最有力的键将,至她始达于最高的造诣与成功。对与她的美誉美名更是数不胜数,曾被尊为藕花之神,婉约宗主,博家之祖。古今才妇第一等等。
在她的诗词中,我最为喜欢的就是《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问一答之间,花在人前花含愁,人在花前人消疲。绿肥红瘦,出语惊人,新鲜之极。只是随手点染却又神气兀然,千古之下不负胜名。一个不解愁思,一个叹时光易逝,两相对照,如花影摇曳自有风至翩然。这首小词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词中着意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以景衬情,委曲精工。轻灵心巧而又凄婉含蓄。极尽传神之妙。李清照在北宋颠覆之前的词颇多饮酒、惜花之作,反映出她那种极其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调。这首词在写作上以寥寥数语的对话,曲折地表达出主人公惜花的心情,写得那么传神。最后的“绿肥红瘦”更是形象化。
李清照被人戏称“三瘦”也是因《如梦令》而起头。
第一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第二瘦:“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第三瘦:“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三瘦”表现出李清照在亡夫之后,思念成疾。精神箫条,容貌日益憔悴。难解心头的忧愁苦闷。心里的郁结不解。
再拿《一剪梅》中“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来说,表达了她想挽留却因现实无奈而郁闷的心情,即使表面平静,内心却被离别的无奈而困扰,无法自拔。“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句暗喻了“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境界。表达了“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般的现实。后句更是惟妙惟肖描述了有情人分隔两地,相念相思却不能相见。情深至此,古今绝唱。
《声声慢》更是她悲情诗词的代表之作,很多人讲起李清照,这首诗必然是首当其冲。这是她丈夫消亡后的著作之一。文章开头运用了精妙的叠词来突显其孤身一人,思念丈夫之极的凄惨,惨淡,寂静… 想借酒暖身却还是抵挡不住内心的严寒。最爱的黄花调零,以前曾有夫君陪伴,如今还有谁与她共摘!?共赏繁花盛宴!?每日守着窗户,一个人难熬孤寂。不知怎么挨到天黑。黄昏时刻下起细雨时,一点一滴的声音令她心碎,于是“怎一个愁字了得”。此词以奇横字浅俗语,写尽万种情思,令人深感婉惜,心系愁情。
《武陵春》是李清照避乱金华时所作。她历尽乱离之苦,所以词情极为悲戚。“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表达了她时过境迁的感慨,让她觉得一切都不如从前。诗词通篇都沉浸在“欲语泪先流”的痛苦之中。不仅经历了亡国之痛,还遭遇了亲人的离别之苦。“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悲愁之多。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遂为绝唱。
她的诗词前期多以惜花、赏花为主线,借此来表达其深居闺中,羞涩、矜持、一本大家闺秀怡然自得的高雅脱俗的气质。后期,事态则突然大转变,从前的一切美好都已不复存在,现实的无奈以及与亲人的生死离别,对她着实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她却应证了孟子的那句“生于忧患”,人才往往是在经历的巨大的挫折后创造出了流传千古的名句佳话。李清照的一生可以说无不围绕着“愁”这个字,其他许多诗人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例如辛弃疾被扁之愁,李煜的亡国之愁,李白的壮志难酬,但是唯独李清照忧国又忧亲的情愁更深得我心。又有谁能够比得过她!?
李清照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在朝为官,地位并不算低,是学者兼文学家,又是苏东坡的学生。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善文学。这样的出身,在当时对一个女子来说是很可贵的。官宦门第及政治活动的濡染,使她视界开阔,气质高贵。而文学艺术的熏陶,又让她能更深切细微地感知生活,体验美感。因为不可能有当时的照片传世,我们现在无从知道她的相貌。但据这出身的推测,再参考她以后诗词所流露的神韵,她该天生就是一个美人坯子。李清照几乎一懂事,就开始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训练。又几乎是同时,她一边创作,一边评判他人,研究文艺理论。她不但会享受美,还能驾驭美,一下就跃上一个很高的起点,而这时她还是一个待字闺中的少女。
请看下面这三首词:
[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宝鸭,发型。)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棉,黄昏疏雨湿秋千。(沈水,香名;斗草,一种游戏。)
[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剗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剗袜,不穿鞋。)
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秀发香腮,面如花玉,情窦初开,春心萌动,难以按捺。她躺在闺房中,或者傻傻地看着沈香袅袅,或者起身写一封情书,然后又到后园里去与女伴斗一会儿草。
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享受着舒适的生活,并能得到一定的文化教育,这在千年封建社会中并不奇怪。令人惊奇的是,李清照并没有按常规初识文字,娴熟针绣,然后就等待出嫁。她饱览了父亲的所有藏书,文化的汁液将她浇灌得不但外美如花,而且内秀如竹。她在驾驭诗词格律方面已经如斗草、荡秋千般随意自如。而品评史实人物,却胸有块垒,大气如虹。
唐开元天宝间的安史之乱及被平定是中国历史是的一个大事件,后人多有评论。唐代诗人元结作有著名的《大唐中兴颂》,并请大书法家颜真卿书刻于壁,被称为双绝。与李清照同时的张文潜,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名已盛,也算个大人物,曾就这道碑写了一首诗,感叹:“天遣二子传将来,高山十丈摩苍崖。谁持此碑入我室,使我一见昏眸开。”这诗转闺阁,入绣户,传到李清照的耳朵里,她随即和一首道:“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五坊供俸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何为出战则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记文字。著碑铭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你看这诗哪像是出自一个闺中女子之手。铺叙场面,品评功过,慨叹世事,不让浪漫豪放派的李白、辛弃疾。李父格非初见此诗不觉一惊。这诗传到外面更是引起文人堆里好一阵躁动。李家有女初长成,笔走龙蛇起雷声。少女李清照静静地享受着娇宠和才气编织的美丽光环。
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层楼,为我们留下了一部爱情经典。她的爱情不像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也不像东方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不是那种经历千难万阻,要死要活之后才享受到的甜蜜,而是起步甚高,一开始就跌在蜜罐里,就站在山顶上,就住进了水晶宫里。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赵明诚的父亲也在朝为官,两家门当户对。更难得的是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在不准自由恋爱,要靠媒妁之言、父母之意的封建时代,他俩能有这样的爱情结局,真是天赐良缘,百里挑一了。就像陆游的《钗头凤》为我们留下爱的悲伤一样,李清照为我们留下了爱情的另一端——爱的甜美。这个爱情故事,经李清照妙笔的深情润色,成了中国人千余年来的精神享受。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是赵明诚在外地时,李清照寄给他的一首相思诗。彻骨的爱恋,痴痴的思念,借秋风黄花表现得淋漓尽致。史载赵明诚收到这首词后,先这情所感,后更为词的艺术力所激,发誓要写一首超过妻子的词。他闭门谢客,三日得词五十首,将李词杂于其间,请友人评点,不料友人说只有三句最好:“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自叹不如。这个故事流传极广,可想他们夫妻二人是怎样在相互爱慕中享受着琴瑟相和的甜蜜
女人。简单的两字,是多少声的叹息啊……
在这个传统的国度,为了大家闺秀四字,女人从闺房到轿子,从轿子到闺房,追求梦想只是面对白墙时的幻想;为了贞洁牌坊,女人丢弃自己的灵魂,活着只为逃避无数指指点点的手指。美女,才女又如何?沉鱼落燕闭月羞花的四大美女,才华盖世的谢道韫、苏小妹,不是被代代辱骂,便是早早没了声音。在朝当官的也都是男人,对女人的授爵,叫个某品诰命夫人,其实不过是有名号的附庸。而无数佳丽更是倾其一生只为得到皇帝的恩泽,君不闻“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也许,女子能做的只是争风吃醋,女人要出名,要凭借自己的才华出名何其不易!
自古能让男人崇拜的女人,无须掰着手指就可轻松数尽,在这点上,李清照是当之无愧的。当然,她也是幸运的。
她确实是位幸运的女子。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使她过目不忘的本领发挥至极,齐鲁壮丽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创作灵性,少女时代即名噪一时,崭露峥嵘。“见有人来,袜剗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懵懂少女也获得了难得的爱情。可是,她的一生还是“花自飘零水自流”,一朵飘零的落花,跌进流水之中,任由沉浮的际遇,难以自主的命运,不正是她命途多舛的形象写照么?
说起她的故事,怎一个悲字了得?
对于她的爱情,被人们高度保护着。即使再著名再权威的学者言辞凿凿说,赵明诚多次纳妾,他们夫妻感情并非完美,也许易安改过嫁,然而,权威此时总是被人有意无意地忽略。人们熟知的还是她同赵明诚茶余饭后的小故事,还有她为赵明诚的付出,所有人都愿意坚信赵明诚深深爱着清照,他们的爱情是完美的。我懂,人们都太爱她,爱着这位难得的才女,希望她是幸福的。却,又何尝不是怕破坏对一个完美女人的概念?三从四德,注定是女人逃不出的命运,即使是举世无双的才女也无法免除。这段完美的爱情的保存,是人们对易安的爱还是女人的悲哀?
女人和爱情总有着牵扯不断的关系。可是,爱情又怎能概括这位写出“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传奇女子?
李清照实在是个奇迹。
她有一篇在中国文学史上最为直言不讳的批评文章——《词论》,在这篇奇文开头处李清照先讲述了一个故事:"开元天宝间,有李八郎者,能歌擅天下,时新及第进士开宴曲江,榜中一名士先召李,使易服隐名姓,衣冠故敝,精神惨沮,与同之宴所,曰:'表弟愿与座末。'众皆不顾。既酒行乐作,歌者进。时曹元谦、念奴为冠,歌罢,众皆咨嗟称赏。名士忽指李曰:'请表弟歌。'众皆哂,或有怒者。及转喉发声,歌一阙,众皆泣下,罗拜,曰:'此李八郎也。'" 这位突兀而来的李八郎,凌空出世,满座拜服的精彩表演,不正就是她自己震惊京师,征服文坛的写照吗?
在柳永,宋祁,晏殊,欧阳修,苏轼,张子野,晏几道,秦观,黄庭坚……词藻纷出,华章迭起的时代,“人比黄花瘦”的女子,夺取了如此多璀璨繁星的光芒。她没有凑合地在文坛挤进一个小板凳,也没有挂着美女作家的名号谋取一席之地,而是让他们对她的才华深感佩服,乖乖地让出主座。连后来的辛弃疾都不免对她佩服不已,甚至在她的号前加一“幼”字作为自己的好以示尊崇。如此高的成就,哪里仅仅是凭女人的感性?她聪明地委婉的道出,一个女人,也会忧国。《一剪梅》中的远走之苦、恋念之深、绮丽的离情、委婉的别绪、无可傍依的忧愁、无计排遣的惆怅,字字句句,无不使人共鸣。全词无一字政治,但政治的阴霾,笼罩全词。因此,即使她的作品保存下来的极少极少,可是哪怕一个残章,都让人惊叹不已。
可是,她还是逃不出女人,文人的悲剧。二十岁时,写的一句诗,“花自飘零水自流”,一不小心成为了她人生的序曲。但,她,永远是个传奇。
展开全部
是她吟出了“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生活对于自己的乐趣。
是她诉出了“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对丈夫的思念。
是她唱出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
——李清照——易安
她是一位平凡的女子,但她不仅是一位平凡的女子,她更是一位懂得知足常乐、理解生活真谛的女子。
那是一个多么愉快的日子,暮色苍茫,在盛放的荷花之中,有一叶扁舟,静静地,静静地,随波荡漾,融在这青山秀水之中。船上正坐着一个游兴未尽,醉意未消的女子,似乎也沉醉在这世外桃源之中。渐渐地,渐渐地,小舟泛到了茂密的荷丛里,“惊起一滩鸥鹭”。在这大自然的杰作中,李清照为之沉迷,仿佛这溪水,也像她的心一样,是那么的,清澈透明。像她这样一个出身于名门世家的贵族女子,,能置身于平凡当中,而把权贵抛掷之九霄云外,不易,不易。
她是一位知足常乐的女子,但她不仅是一位知足常乐的女子,她更是一位温柔婉约,深爱丈夫的女子。
十八岁的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两人情投意合,互相砥砺,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一年重阳节,丈夫赵明诚在外做官,李清照为了抒发自己对他的思念,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被陆德夫称为“三句佳绝”。
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她不仅仅是一位诗人,她更是一位爱国英雄。
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许多壮士胸怀满腔热血,可却出师未捷身先死。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李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李清照强烈的爱国情感,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彻底成为了幻影。在那种离乱的年代,悲愤欲绝的她写下了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映证了她的一生,在命悬一线的时刻,她并没有退缩而丢下国家置之不顾,而是忍辱奋起,动员有更多的人能像项羽一样宁死不屈,保卫国家。然而对徽宗父子的丧权辱国的愤恨,再加上多年的背井离乡,以及她对丈夫的思念,让她无依无靠,呼告无门,贫困忧苦,流徙飘泊,她的心已经残碎不堪了,最后只能寂寞地死在江南。
清照呀,清照,“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她就是她,不管是故知足之足常足的李易安,还是充满爱国豪情的李清照,她的一生就是那样,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是她诉出了“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对丈夫的思念。
是她唱出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
——李清照——易安
她是一位平凡的女子,但她不仅是一位平凡的女子,她更是一位懂得知足常乐、理解生活真谛的女子。
那是一个多么愉快的日子,暮色苍茫,在盛放的荷花之中,有一叶扁舟,静静地,静静地,随波荡漾,融在这青山秀水之中。船上正坐着一个游兴未尽,醉意未消的女子,似乎也沉醉在这世外桃源之中。渐渐地,渐渐地,小舟泛到了茂密的荷丛里,“惊起一滩鸥鹭”。在这大自然的杰作中,李清照为之沉迷,仿佛这溪水,也像她的心一样,是那么的,清澈透明。像她这样一个出身于名门世家的贵族女子,,能置身于平凡当中,而把权贵抛掷之九霄云外,不易,不易。
她是一位知足常乐的女子,但她不仅是一位知足常乐的女子,她更是一位温柔婉约,深爱丈夫的女子。
十八岁的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两人情投意合,互相砥砺,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一年重阳节,丈夫赵明诚在外做官,李清照为了抒发自己对他的思念,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被陆德夫称为“三句佳绝”。
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她不仅仅是一位诗人,她更是一位爱国英雄。
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许多壮士胸怀满腔热血,可却出师未捷身先死。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李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李清照强烈的爱国情感,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彻底成为了幻影。在那种离乱的年代,悲愤欲绝的她写下了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映证了她的一生,在命悬一线的时刻,她并没有退缩而丢下国家置之不顾,而是忍辱奋起,动员有更多的人能像项羽一样宁死不屈,保卫国家。然而对徽宗父子的丧权辱国的愤恨,再加上多年的背井离乡,以及她对丈夫的思念,让她无依无靠,呼告无门,贫困忧苦,流徙飘泊,她的心已经残碎不堪了,最后只能寂寞地死在江南。
清照呀,清照,“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她就是她,不管是故知足之足常足的李易安,还是充满爱国豪情的李清照,她的一生就是那样,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追问
取个好题目
追答
听雨赏词--听李清照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是她吟出了“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生活对于自己的乐趣。
是她诉出了“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对丈夫的思念。
是她唱出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
——李清照——易安
她是一位平凡的女子,但她不仅是一位平凡的女子,她更是一位懂得知足常乐、理解生活真谛的女子。
那是一个多么愉快的日子,暮色苍茫,在盛放的荷花之中,有一叶扁舟,静静地,静静地,随波荡漾,融在这青山秀水之中。船上正坐着一个游兴未尽,醉意未消的女子,似乎也沉醉在这世外桃源之中。渐渐地,渐渐地,小舟泛到了茂密的荷丛里,“惊起一滩鸥鹭”。在这大自然的杰作中,李清照为之沉迷,仿佛这溪水,也像她的心一样,是那么的,清澈透明。像她这样一个出身于名门世家的贵族女子,,能置身于平凡当中,而把权贵抛掷之九霄云外,不易,不易。
她是一位知足常乐的女子,但她不仅是一位知足常乐的女子,她更是一位温柔婉约,深爱丈夫的女子。
十八岁的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两人情投意合,互相砥砺,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一年重阳节,丈夫赵明诚在外做官,李清照为了抒发自己对他的思念,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被陆德夫称为“三句佳绝”。
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她不仅仅是一位诗人,她更是一位爱国英雄。
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许多壮士胸怀满腔热血,可却出师未捷身先死。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李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李清照强烈的爱国情感,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彻底成为了幻影。在那种离乱的年代,悲愤欲绝的她写下了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映证了她的一生,在命悬一线的时刻,她并没有退缩而丢下国家置之不顾,而是忍辱奋起,动员有更多的人能像项羽一样宁死不屈,保卫国家。然而对徽宗父子的丧权辱国的愤恨,再加上多年的背井离乡,以及她对丈夫的思念,让她无依无靠,呼告无门,贫困忧苦,流徙飘泊,她的心已经残碎不堪了,最后只能寂寞地死在江南。
清照呀,清照,“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她就是她,不管是故知足之足常足的李易安,还是充满爱国豪情的李清照,她的一生就是那样,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是她诉出了“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对丈夫的思念。
是她唱出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
——李清照——易安
她是一位平凡的女子,但她不仅是一位平凡的女子,她更是一位懂得知足常乐、理解生活真谛的女子。
那是一个多么愉快的日子,暮色苍茫,在盛放的荷花之中,有一叶扁舟,静静地,静静地,随波荡漾,融在这青山秀水之中。船上正坐着一个游兴未尽,醉意未消的女子,似乎也沉醉在这世外桃源之中。渐渐地,渐渐地,小舟泛到了茂密的荷丛里,“惊起一滩鸥鹭”。在这大自然的杰作中,李清照为之沉迷,仿佛这溪水,也像她的心一样,是那么的,清澈透明。像她这样一个出身于名门世家的贵族女子,,能置身于平凡当中,而把权贵抛掷之九霄云外,不易,不易。
她是一位知足常乐的女子,但她不仅是一位知足常乐的女子,她更是一位温柔婉约,深爱丈夫的女子。
十八岁的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两人情投意合,互相砥砺,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一年重阳节,丈夫赵明诚在外做官,李清照为了抒发自己对他的思念,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被陆德夫称为“三句佳绝”。
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她不仅仅是一位诗人,她更是一位爱国英雄。
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许多壮士胸怀满腔热血,可却出师未捷身先死。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李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李清照强烈的爱国情感,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彻底成为了幻影。在那种离乱的年代,悲愤欲绝的她写下了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映证了她的一生,在命悬一线的时刻,她并没有退缩而丢下国家置之不顾,而是忍辱奋起,动员有更多的人能像项羽一样宁死不屈,保卫国家。然而对徽宗父子的丧权辱国的愤恨,再加上多年的背井离乡,以及她对丈夫的思念,让她无依无靠,呼告无门,贫困忧苦,流徙飘泊,她的心已经残碎不堪了,最后只能寂寞地死在江南。
清照呀,清照,“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她就是她,不管是故知足之足常足的李易安,还是充满爱国豪情的李清照,她的一生就是那样,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