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话有多少年的历史?
5个回答
展开全部
清末已出现“普通话”一词,清廷1909年规定北京官话为“国语”,民国时期多次制定国语读音,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规定国家通用语言为普通话。
1932年经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国音常用字汇》后,确定国语标准;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以北京市、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为普通话标准音的主要采集地,制定标准后于1955年向全国推广。
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
扩展资料
以北方话(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标准汉语。普通话作为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外国人学习中文的首选语言。截至2015年,中国70%人口具备普通话应用能力,尚有约4亿人只局限于听懂的单向交流。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实施方案》计划“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体为全国普通话普及率平均达到80%以上。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普通话
展开全部
满意答案笑靥倏然微凉11级2011-01-14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普通话其实只有不到四百年的历史,所谓普通话也就是可以用于互相交流且可以普遍流通的语言,普通话形成于清朝初年,清朝之前的朝代没有普通话这个概念,各地区的方言特别复杂,当时的普通话叫做官话, 其实就是满族人所说的汉语,清朝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这种官话,所以当时的官话被深深地烙上了奴隶的标志! 首先强迫汉人削发易服, 进而在语言上奴役汉人, 最终从思想上奴役汉人! 但是因为这种官话读起来琅琅上口,且简单易学等优点, 最终仍然作为我国的普通话。现在的普通话的原型与基础就是清朝官话 补充: 所谓普通话其实就是一种用来互相交流的工具! 孙中山非常痛恨清朝官话即当时的普通话,在建立中华民国的时候曾经建议废除官话, 推行四川话作为普通话,但是最终因为种种原因以失败而告终!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9-03-10 · 国内知名职业教育培训机构
中公教育是大型的多品类职业教育机构。在全国拥有1859个直营网点,覆盖319个地级市。主营业务横跨招录考试培训、学历提升和职业能力培训3大板块,提供超过100个品类的综合职业就业培训服务。
向TA提问
关注

展开全部
清初仍使用南京官话的腔调,雍正八年(1730年)清政府设立正音馆,推广以「北京音」为标准的「北京官话」。「北京音」是在元朝时旧北平话与「南京官话」相融的基础上,融入满族语音的一些要素而成。
清中叶以后,「北方官话」逐渐取代南京官话取得主流的地位。宣统元年(1909年)清政府正式设立「普通话编审委员会」,此即清末的普通话。民国时期
民国初年(1912年)拟定普通话以及京国之争(1918年)以后,「北京官话」成为中国国家通用语言的基础,这就是今天的普通话(普通话)以北京话为基础的来历。
清中叶以后,「北方官话」逐渐取代南京官话取得主流的地位。宣统元年(1909年)清政府正式设立「普通话编审委员会」,此即清末的普通话。民国时期
民国初年(1912年)拟定普通话以及京国之争(1918年)以后,「北京官话」成为中国国家通用语言的基础,这就是今天的普通话(普通话)以北京话为基础的来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普通话的前身,“国语”形成于上世纪一零年代!以北京官话为基础进行改造而成的。至今已有一百年历史!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元朝的东北口音和现代接近,,明清继承元朝,,至少1000年历史了,
东北口音 ,区域,是最大的方言区,涉及人口 地域最大,而且发音与中州洛阳 华夏古都非常接近,也很利于阅读书面文字,,就被迫成为普通话了,
就是东北方向的大众方言口音,折中平均一下,好似河北口音,在略去了 河北和京城特有的大舌头,就完事了,就是普通话,
东北方言(包括河北),口音初步形成于辽代,完善与元代,最早也可能是北魏,也就是后来所说的 汉儿话 契丹花 乞大话,
具体口音,轻参看,古代半岛的口语教材,书名叫 老乞大
凡是人口搬迁,民族融合,都会导致口音的融合 标准化,方言区面积扩大,,当方言口音区面积达到200万平方公里以后,就被迫的成为普通话了,
东北方言是 黑龙江流域(涵盖200万平方公里的地域)的多种语言口音的集合,西部鲜卑 东胡 契丹,东北部 邑娄,东部女真,中部 东南部 肃慎秽貉扶余高句丽,南部辽宁河北,
东北口音 是肥沃庄稼地 森林 溪流 漫长冬季的感觉,和西北方言 突厥孜然味 区别明显,
东北口音 ,区域,是最大的方言区,涉及人口 地域最大,而且发音与中州洛阳 华夏古都非常接近,也很利于阅读书面文字,,就被迫成为普通话了,
就是东北方向的大众方言口音,折中平均一下,好似河北口音,在略去了 河北和京城特有的大舌头,就完事了,就是普通话,
东北方言(包括河北),口音初步形成于辽代,完善与元代,最早也可能是北魏,也就是后来所说的 汉儿话 契丹花 乞大话,
具体口音,轻参看,古代半岛的口语教材,书名叫 老乞大
凡是人口搬迁,民族融合,都会导致口音的融合 标准化,方言区面积扩大,,当方言口音区面积达到200万平方公里以后,就被迫的成为普通话了,
东北方言是 黑龙江流域(涵盖200万平方公里的地域)的多种语言口音的集合,西部鲜卑 东胡 契丹,东北部 邑娄,东部女真,中部 东南部 肃慎秽貉扶余高句丽,南部辽宁河北,
东北口音 是肥沃庄稼地 森林 溪流 漫长冬季的感觉,和西北方言 突厥孜然味 区别明显,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