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和尚为何自称“贫僧”或“老衲”?
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展开全部
抛却自家无尽财 却持钵儿效乞丐 你说他穷不?自称“贫僧”理所当然! 古代年龄“衲”字在普通话和粤语中都读为“纳”,查查字典,“衲”即补缀之意。旧时社会上的物质生活并非像今日般丰富,以衣履来说,平常百姓也仅仅是有数件而已。 回过头谈那时的简朴日月,即使蠢闺女、笨女人也必会缝补衣物,国人自己制衣做鞋曾是家常便饭,妇女们平时同街坊邻居闲聊时,为丈夫补衣服、为儿孙纳鞋底儿也是常事。所谓“纳鞋底”,即:用结实的麻绳缝制多层碎布拼成的耐磨布——鞋底。“纳”字即缝缀之意。 僧人是清苦的佛徒,当然自己衲鞋衲衣,他们将化缘得来的布头布片补缀连合,衲成僧衣称“百衲衣”,所以,他们常自称“老衲”或“贫衲”了。
一般称自己为老衲的都是方丈主持级别的.而称自己为贫僧的大多是级别低一些的和尚,还有那些小和尚就都叫自己为小僧了!
一般称自己为老衲的都是方丈主持级别的.而称自己为贫僧的大多是级别低一些的和尚,还有那些小和尚就都叫自己为小僧了!
2013-11-01
展开全部
因为凡夫着相贫僧说给别人听的……是说自己什么都没有……也不打算有就容易和别人接近……因为谁都争名抢利自然有所思量哈哈……老衲基本同意……衲是僧衣……新不留旧不弃……与世人不同……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