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因:
日本帝国与俄罗斯帝国为了争夺朝鲜半岛和中国辽东半岛的控制权,而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进行的一场帝国主义列强之间战争。
日本自从19世纪后半叶“明治维新”以来,打破了封建的闭关锁国的状态,迅速发展资本主义,使日本较快地摆脱了半殖民地化的危机,建成了当时亚洲仅有独立自主的资产阶级国家。
然而,日本在国家制度和社会生活中仍然保留着大量封建因素,特别是军国主义。这种情况决定了明治维新以后的政权具有特殊的侵略性。
这个政权对内残酷剥削和镇压劳动人民,对外积极扩张掠夺,走上了类似俄罗斯帝国那样的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道路。
甲午战后,日本通过一项陆海军军备计划和铁路建设计划,所需款项总额达5.16亿日元,这项计划到1900-1901年时基本完成。这标志着已经作好对俄战争的准备。
日本武士集团和大资本家的联盟确信,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铁路尚未建成之前尽快发动夺取朝鲜和中国东北的战争,对日本最为有利。日本国内的进步人士也曾开展过反对日本统治集团侵略和战争政策的斗争,但是他们的力量尚不足以制止战争的爆发。于是,日俄战争已不可避免。
日俄战争以俄罗斯帝国的失败而告终。战争暴露了帝国的弊端,导致了1905年革命的爆发,动摇了沙皇的统治。日本经过战争跨入列强的行列。
2、对中国的影响
日俄战争期间,中国东北是双方陆上交锋的战场,当地人民蒙受极大的灾难,生命财产遭到空前的浩劫。旅顺的工厂被炸毁,房屋被炸毁,就连寺庙也未能幸免。耕牛被抢走,粮食被抢光,流离失所的难民有几十万人。
日、俄都强拉中国百姓为他们运送弹药,服劳役,许多人冤死在两国侵略者的炮火之下,更有成批的中国平民被日俄双方当作间谍,惨遭杀害。这场战争不仅是对中国领土和主权的粗暴践踏,而且使中国东北人民在战争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和人身伤亡。
扩展资料:
这场发生在中国东北的战争对全世界战争史来说是十分罕见的。
日、俄两个帝国主义列强为了争夺中国,在中国的国土上展开了长达一年多的激烈厮杀,衰败无能的清政府非但不抗议,反而自称“中立”,划出一块地方来让人家折腾。在甲午海战中被日本海军俘获的中国军舰也被编入日本舰队,帮着日本人向俄军开战。
日俄战争的结果正式显现出20世纪的政治与战争的数项特点,许多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创新都首次用于日俄战争,如速射炮、机枪和射击准度更高的卡宾枪都在日俄战争中首次被大规模使用。
日俄战争也是东亚三十多年来第一次涉及两个现代化国家武力之间的大规模冲突。它因此被一些人称作“第零次世界大战”。
无论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新闻的角度,我们都不应该忘记这段奇耻大辱。日俄战争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它也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
两个帝国主义列强在这场战争中肆意蹂躏中国人民,毁坏城镇、村庄,屠杀无辜百姓。战争结束后,朝鲜成了日本的“保护国”,中国的辽东半岛则被日本控制。日本军国主义的气焰更为嚣张,向中国东北的大规模移民也由此开始。
日军乘机增派军队,为日后发动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作好了准备。由于这段历史与二战有着必然的历史联系,许多西方和俄罗斯的学者都十分重视有关史料的研究,并有不少论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日俄战争
一、清政府同意日军入境驱逐东北地区的俄军,但事后不给日本方面任何利益报酬(完全不现实,日本方面不是傻子,花费了大量军费和10万官兵的生命,为中国收复东北)。
二、同意日军入境驱逐东北地区的俄军,但战后不与日方交涉(这才是真正的换了一个侵略者,与日方交涉,可以一定程度上讨价还价,尽最大可能维护本国利益,日本不比俄国,不如俄国更有资本和实力霸占东北)
三、清政府照会列强,自己发愤图强,卧薪尝胆,期望有朝一日,与俄国决战,收复东北(这个选项并非不可能,但是遥遥无期,列强也不会允许,因为列强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来等一个连日本这样的小列强都打不过的清国来完成这个任务)。
四、期待列强的干涉,像以前“三国干涉还辽”一样,几个列强派兵直接在东北驱逐俄军,打一场远东版的“克里米亚战争”(这个也不现实,列强在远东的实力有限,尤其是英美两国,从自身利益出发,是坚决反对俄国独霸东北的,但无奈在远东力量有限,由于忙于在欧洲对抗日益强大的德国,必须拉拢俄国,不愿也不能把过多的力量投入远东,自然不太可能为了东北而和俄国打一场远东版的“克里米亚战争”;法国由于法俄同盟的因素,不希望俄国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远东,以免削弱俄法同盟在欧洲对付德国的实力,对俄国远东政策持保留态度,自然不如介入远东对俄的战争;德国为了拉拢俄国,则是直接支持俄国在远东的政策,俄国波罗的海舰队东调时,德国表示愿为其加煤。后来甚至酝酿俄德“结盟”,也自然也不可能在远东对俄动武;几大列强的态度如此,所以清政府期望列强干涉俄国独霸东北是完全不现实的)。
五、同意日军入境驱赶俄军,事后收复东北全境,然后割让小部分土地和主权,作为给日本的报酬。(真实发生的历史,清政府的最优也是几乎唯一的选择)这就是为何清政府在日俄战争中愿意为日本提供从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帮助,甘愿签署《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以及附约、向日本割让小部分主权的原因。因为,当时只能这样办,除此之外,没有更好的办法。
所以,理论上讲,日俄战争日本战死的10万官兵是替中国死的,花费的军费是替中国花的,当然日本也不是活雷锋,事后同清国签署的《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以及附约,获得了不少利益,不过比起被俄国独霸东北全境(俄国很可能会直接兼并东北入俄国版图,日本作为一个后起的小列强,并无兼并东北的实力,至少当时没有这个实力,还得听英美列强的话,所以只获取了旅顺、大连的租界地以及南满铁路经营权等),这是最优也是无奈的选择。弱国无外交,即便是李鸿章这样厉害的外交家,和列强打太极,面对英美这样相对文明的国度,也许可以讨价还价,但面对如俄国这般的强硬蛮横的国家,也是完全没有办法,不得不引起国人的警醒。
战后,日本取得对南满的控制及稳固对朝鲜的统治。关东州租借地以及东清铁路长春以南段均由日本控制,关东军在内满洲开始驻扎。然而,《朴资茅斯条约》与日本国民的期望有落差,最终爆发日比谷纵火事件。随着俄国的势力退出了远东政治舞台,远东局势得以缓和,日本政府为舒缓受战争影响恶化的财政,于1925年实行裁军计划。
俄罗斯帝国在日俄战争失败后,损失了用作维持其帝国的强大军事力量,自此一蹶不振,国内动荡不安,爆发一连串革命事件。1905年俄国爆发第一次革命,俄军在日俄战争中的惨败是革命最直接的导火线,人民将战败归咎于罗曼诺夫王朝。1917年,俄国爆发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沙俄被推翻,苏联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