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八佰》大部分的观众都已经看完了吧,不得不承认电影拍得十分精彩,可是,大家知道吗?我们看到的《八佰》是经过二次删减的,而且电影从始至终都没有拍完,毫不夸张地说,这部电影只是讲了整个《八佰》的一部分,实际上后续还有剧情,甚至剧情比现在看到的还要精彩。
电影《八佰》只是拍到了他们进入租界的那段,实际上等他们进入租界时,英军违背承诺,把他们的武器全部都给收缴了起来,并且将《八佰》的壮士们全部关押了起来,组建了一个孤军营,原因是因为英国人怕得罪日本人,于是,将他们关押起来,但是,又迫于民众的压力,不敢把他们移交给日方。团长谢晋元的真实结局也没有剧中的那么好,
他被关押进了孤军营之后,队伍的士气极为低落,于是,他想尽法子鼓舞战士们的士气,要求每天升旗,他的存在,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作战意志,这让日军极为恼怒,多次派出了间谍和汉奸,其他杀死谢晋元,但是,这些都没有让他们得逞。后来,汪精卫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之后,以陆军总司令的高管邀请谢晋元,当即遭到了谢晋元的反对,谢晋元根本不屑于他们,也正因为诱惑不到谢晋元吧,人家想到了通过中间开花的方式,八佰壮士里面,并不是所有人都跟谢晋元一样不受利诱,有四名上等兵被日军给收买了。
他们将匕首带回营地里面,在早操的时候,手持匕首等利器,将谢晋元残忍杀害了,谢晋元牺牲之后,接替他指挥孤军营的是他的副手,后来,日军占领了租界,为了报复孤军营,将他们全部送去了各地做苦力,以此来削弱他们的意志,可没想到的是他们仍然坚持了下来,直到日军投降,这支孤军营只剩下不到100多人了。
所以,这才是孤军营真正的结局,其实,我们可以很明显看出来一件事情的,就是电影《八佰》只拍了那么一半而已,如果能够把电影的后续也给拍上去的话,相信《八佰》一定会是一部神作,但导演并没有这么做,或许导演只是想给我们呈现英雄们的事迹,而不想让大家看到他们悲壮的结局吧!
看了《八百壮士》后,我心中有说不完的激动,这部爱国主义影片,主要叙述当时日军进攻上海的真实战况,我八十八军五二四团第一营官兵五百人,由团长谢晋元中校率领掩护国军之撤退,并陷入三面之包围中,即战四昼一夜,有四行仓库通过稣州河进入英租界。这里面有一个很英勇的女孩,叫杨惠敏,自愿当童子军,父亲劝她回去,她不肯,说要让中国立起来。上海闹饥荒时,他去维护秩序,还将国旗送到四行仓库,路上危机重重,可为了立志气,强民心她死也要去。
当时,全国的童子军坚守着“不要饷、不吃粮、不怕苦、不怕死”的号令。我为之感动,因为他们不是为自己的利益而贡献,而是为了国家未来的前途而贡献着,不贪生怕死,这才是真正的中国人。800个烈士,多么珍贵的 “一笔财富”啊,就这样牺牲在了日本人的手榴弹中,我真惋惜啊。这时,我的心中又萌生了憎恨之情,日本人为什么要将八百壮士赶尽杀绝呢?为什么一定要占领上海呢?为什么要攻击中国,不和我们做朋友呢?为什么?为什么?难道,为了统治全世界,日本人要伤害所有人吗,要让所有人看不起吗。
我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壮阔国土,璀璨五千年华夏文明,几万万华夏生灵开始遭受日军大规模的践踏与蹂躏。失陷的国土,逃难的贫民,溃败的军队苦难时刻的开始。日本人,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如果不是当时的中国不强大,那么,日军也不会来攻击我们了,从现在起,我要发奋读书,让祖国更加强大!让世界各国都和平共处,再也不发生这种事情了。“……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此时此刻,宋祖英的《爱我中华》回响在我的耳畔,我的心也像宋祖英那样装满了沉甸甸的祖国!
影片将场景选择在内外两个地方。外:老百姓将粮食节约下来,车夫们当搬运工,运送药品。大家奔走相告,小商贩们和学生一起宣传。内:谢晋元留下遗书,号召将士坚持抗敌,“宁为抗日死,不病死”。杨瑞符关爱下级士兵,亲自指挥战斗。谢晋元更是击毙了一名日本士兵。
故事的高潮在杨慧敏乘船送国旗一段,令人印象深刻。
结尾人们一起和八百壮士高唱八百壮士歌。
影片拍摄2个月,虽然仓促,表现有限,但大尝试了蒙太奇表现,扣人心弦的场面。由技术问题,采用无声处理,只打出字幕。在后来的歌剧《八百壮士》弥补了情节和表现的漏洞。而夏之秋的《歌八百壮士》也通过这部影片得以红遍全国,传唱大江南北。
该片在武汉首映,万人空巷为武汉会战的成功作出极大贡献。后又在大后方演出,十分轰动。后又在香港和南亚公映,激励着那里的抗日。该片还在法国上演,宣传中国抗战。
1996年获电影协会新进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