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书法家的名字
24个回答
展开全部
1、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
投资王羲之书法要学习书法史,将他的书法和两汉、西晋书法相比较,可以发现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
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草书浓纤折中,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劲自然,总之,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
他的行草书又被世人尊为“草之圣”。没有原迹存世,但法书刻本甚多。有章草《豹奴帖》、《十七日帖》、《寒切帖》,小楷《黄庭经》、《乐毅论》、《东方朔画赞》。王羲之的传世墨迹可以让你对“精彩绝伦”四个字有深刻的体会。
2、王献之(344-386)
收藏鉴定王献之书法可将其和王羲之比较,父子在书法上各有千秋,羲以真行为显,献则以行草为能。“二王”最有创新意义和存在价值的,是其流美飘逸的行草书。王献之不为其父所囿,别创新法,英俊豪迈,自成一家,令人刮目相看。可惜天妒其才,42岁就过早病卒。
王献之有章草《七月二日帖》,其小楷书以《洛神赋十三行》为代表,用笔外拓,结体匀称严整,如大家闺秀,姿态妩媚雍容。其行书以《鸭头丸帖》最著。
3、张旭(675-750?)
张旭的书法以草书成就最高。他自己以继承“二王”传统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其状惊世骇俗。
辽宁省博物馆藏有《草书古诗四首》墨迹本,传为张旭狂草之作。通篇笔画丰满,绝无纤弱浮滑之笔。行文跌宕起伏,动静交错,满纸如云烟缭绕,实乃草书颠峰之篇。
4、颜真卿(709-785)
颜真卿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其楷书熔铸古今,传世墨迹有《祭侄文稿》、《刘中使帖》、《自书告身帖》等。雄浑豪迈,一幅盛唐气象。特别是《祭侄文稿》,其原迹藏台湾故宫博物院。写得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动,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
颜真卿的传世书迹极多,这值得收藏家和投资者重视,或许在民间会有新的发现,但要认真辨伪。
5、怀素(公元737-?)
投资怀素书法作品,鉴定时要了解他的风格并非全部相同,大致可分为3种:一是尚未完全摆脱前人作风的:如圣母、食鱼、苦荀、藏真、诸帖,保留晋法甚多,圣母帖且多有颜真卿作风。二是他自成一家的作品,如《清净经》、《四十二章经》、《自叙帖》(堪称标准的怀素书)。三是循和平澹的书风,如小草千字文,与其狂肆作风大异其趣,完全换过一番面目,也可说是他过人之处。
鉴定时还可参照唐代文献中有关怀素的记载,如:“运笔迅速,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随手万变,而法度具备”。
怀素的狂草千变万化,下笔连绵不绝,鼓荡而下,又不离魏晋法度。如《自叙帖》、《食鱼帖》、《苦笋帖》。他与张旭比肩,合称“颠张狂素”。其《圣母帖》、《小草千字文》,则冲和雍雅,尚有几分章草意味,可窥其草法变化之来源。
6、苏轼(1037-1101)
鉴定苏轼书法特点要把握两点:一是用笔多取侧势,二是结体扁平稍肥。这与他握笔的姿势也很有关系,苏轼执笔为“侧卧笔”,即毛笔侧卧于虎口之间,类似于现在握钢笔的姿势,故其字右斜,扁肥,代表作有《黄州寒食诗帖》、《新岁展庆帖》等。
苏轼绝大部分的字都相当平实、朴素;虽然外形左低右高的特征和较为整齐的章法自李北海处来,但一股汪洋浩荡的气息是他个人的特点,就像他渊厚的学问一样。神龙变化不可测,他偶露一下手笔的《黄州寒食诗帖》就已惊天动地了,书法用笔、墨色也随着诗句语境的变化而变化,跌宕起伏,气势不凡而又一气呵成,达到“心手相畅”、几近完美的境界。
黄庭坚将苏轼书法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年姿媚、中年圆劲、晚年沉著。
其代表作有《天际乌云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春帖子词》、《爱酒诗》、《寒食诗》、《蜀中诗》、《醉翁亭记》等。
7、黄庭坚(1045-1105)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世称“黄山谷”。黄庭坚书法的最大特点是重“韵”,持重风度,写来疏朗有致,如郎月清风,书韵自高。苏书尚天趣,黄书尚韵味;黄书结体取纵势。他与苏轼一起将宋代书法的人文气推向高峰。
他的行书,如《松风阁》、《苏轼寒食诗跋》,用笔如明代冯班《钝吟杂录》所讲:“笔从画中起,回笔至左顿腕,实画至右住处,却又跳转,正如阵云之遇风,往而却回也。”
他的起笔处欲右先左,由画中藏锋逆入至左顿笔,然后平出,“无平不陂”,下笔着意变化;收笔处回锋藏颖。善藏锋,注意顿挫,以“画竹法作书”给人以“沉着痛快”的感觉。
其结体从柳公权的楷书得到启发,中宫收紧,由中心向外作辐射状,纵伸横逸,如荡桨、如撑舟,气魄宏大,气宇轩昂。其个性特点十分显著,学他的书法就要留心于点画用笔的“沉着痛快”和结体的舒展大度。
黄庭坚书法博采众长,结体中宫紧凑而外围宽博,用笔左右纵横,如摇双橹。
其代表作有《书李白忆旧游诗帖》、《诸上座帖》、《松风阁诗卷》、《花气蕉人诗帖》等。《花气蕉人诗帖》笔势苍劲,拙胜于巧,肥笔有骨,瘦笔有肉,“变态纵横,劲若飞动”。其美韵不亚于行楷书。
黄庭坚的草书书法,深得张旭、怀素草书飞动洒脱的神韵,而又有自己的风格。用笔紧峭,瘦劲奇崛,气势雄健,结体变化多端。
8、米芾(1051-1107)
米芾的书法在继承“二王”书法传统上下过苦功,能够登堂入室。真、草、隶、篆、行都能写,而尤以行草书见长。他自称“刷字”,是指他用笔迅疾而劲健,尽兴尽势尽力,追求“刷”的韵味、气魄、力量,追求自然。他的书法作品,大至诗帖,小至尺牍、题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快刀利剑的气势。
米芾的功力是最深厚的,由唐人而上溯魏晋、更上溯战国,形成他独特的精彩生动、跳跃逸宕的笔法,将其为人的性情与写字时的感受发挥无遗。米芾用笔如画竹,喜“八面出锋”,正侧藏露,长短粗细,体态万千。结字也俯仰斜正,变化极大,并以欹侧为主,表现了动态的美感。
米芾的代表作有《论草书帖》、《苕溪诗卷》、《蜀素帖》、《珊瑚帖》、《拜中岳命诗》、《虹县诗帖》等。
9、蔡襄(1012-1067)
世人评蔡襄行书第一,小楷第二,草书第三。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共称“宋四家”。
蔡襄为人忠厚正直,知识渊博。他的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颜真卿自书告身跋》得鲁公笔法而修于鲁公书,可为楷则。
蔡襄书法得力于二王、颜、柳,作品有《万安桥记》、《扈从帖》、《思咏帖》、《入春帖》等。
10、赵佶(1082-1135)
北宋末年的宋徽宗皇帝赵佶虽说政治昏庸,惑于道术,却是艺事超群,书画兼精。
他的书作笔致清朗,点画瘦劲俊美,飘飘乎宛若仙风道骨,真如不食人间烟火。这种书风的形成,除了他在书法方面确有功力外,大概和他精神上对于道教的向往,也不无关系。
他的书法,早年学薛稷、黄庭坚,参以褚遂良诸家,出以挺瘦秀润,融会贯通,变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连笔字像游丝行空,已近行书。
宋徽宗崇尚艺术,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书画家,其所创书体“瘦金书”,顿挫有致,挺秀清雅,别具一格,代表作有《瘦金千字文》、《草书千字文》、《草书团扇》等。
11、赵孟頫(1254-1322)
赵孟頫尊崇王羲之,一生不改其姿势。其作品清秀遒劲,前后一贯,没有丝毫畏缩不前的迹象。其书画兼善,书法则诸体皆工,尤以楷书和章草见长,代表作有《胆巴碑》、《七绝》、《兰亭十三跋》等。
12、文徵明(1470—1559)
文徵明书法各体无一不精,尤其以行书、楷书为人所称道,在当时名重海内外,并且因为他享年高寿(将近90岁)、年高望重,门生有多,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文徵明的小楷特别精细工整,主要来源于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和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法度谨严、笔锋劲秀、体态端庄,风格清秀俊雅,晚年80岁以后的小楷,尤其见功夫。其行书主要学王羲之《圣教序》,运笔遒劲流畅,晚年大字学黄庭坚,风格变得苍劲秀逸。他的传世墨迹很多,有小楷《前后赤壁赋》、《顾春潜图轴》、《离骚经九歌册》;行书有早期的《南窗记》,中期的《诗稿五种》,晚期的《西苑诗》。
文徵明的所有作品都笔笔工整,即使是快到90岁时也是如此,这在我国书法家中是极为少见的。这是鉴定他的作品的重要特征。
13、董其昌(1555-1636)
书法至董其昌,可以说是集古法之大成,“六体”和“八法”在他手下无所不精,在当时已“名闻外国,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明史·文苑传》)。当时士子皆学董其昌的妍美、软媚,清初的书坛为董其昌笼罩。
董其昌的书法以行草书造诣最高,用笔精到,能始终保持正锋,作品中很少有偃笔、拙滞之笔;用墨也非常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风格萧散自然,古雅平和,或与他终日性情和易,参悟禅理有关。其许多作品行中带草,有的作品用笔有颜真卿率真之意,体势有米芾的侧欹,而布局得杨凝式的闲适舒朗,神采风韵似赵孟俯,轻捷自如而风华自足。
董其昌法唐而入晋,用笔有弹性,显韵致,代表作《蜀素帖》、《丙辰论画册》、《答客难卷》、《临古卷》等。
14、祝允明(1460-1526)
他的书法鉴定要点是:结体上大小相间,修长合度,引领管带,疏密成趣。纵观全卷,神采似行云流水,飞动自然,形迹如行立坐卧,意态朴素。其得意之作是《太湖诗卷》,《箜篌引》和《赤壁赋》,流利洒脱、奔放不羁。《名山藏》说:“允明书出入晋魏,晚益奇纵,为国朝第一。”他的《白马篇》草书,下笔变化丰富,行笔沉着痛快,信手而作,随意而行。正如王世贞在《艺苑卮言》里所说,祝允明草书“变化出入,不可端倪,风骨烂漫,天真纵逸”。
15、徐渭
收藏投资徐渭书法值得注意的是,其书法方圆兼济,轻重自如,笔墨纵横,貌似狂放不羁,其实暗含秩序,为后来书家效法,代表作有《草书七言律诗》、《草书诗卷》等。
说到徐渭,人们很容易将他的艺术风格与大气磅礴、粗头乱服联系起来。然而其论书则崇尚“古而媚,密而散”。恣肆与姿媚,可以说是徐渭风格的独特结合。
16、王铎(1592—1652)
王铎字觉斯,号嵩樵,又号痴庵。他是书法史上的革新人物,但他对传统的继承也是极有功力的。有专家说:“看惯了自文徵明乃至董其昌那些明智而宁静的大人技艺的人们,一见到王铎的作品,就好像正在享受悦耳的轻音乐一般。”
戴明皋在《王铎草书诗卷跋》中说:“元章(米芾)狂草尤讲法,觉斯则全讲势,魏晋之风轨扫地矣,然风樯阵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赵、董辈所能及也。”
17、朱耷(1626-1705)
原名统,又名朱耷,号八大山人、雪个、个山等。鉴定他的书法最好了解一下他的绘画,因为他书法与其绘画风格相似,极为简练,到晚年喜用秃笔,一变锐利的笔势而变成浑圆朴茂的风格。最初,八大山人受欧阳询的影响很深,稍后学董其昌的行草,又转入黄庭坚的夸张开阔等,多方探索,再追寻魏晋人书法的气质,终于参用篆书笔法,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中锋圆润,又婉约多姿且厚重浑成,富有晋人气度。他的书法的成就,主要是笔法的改变。
18、金农(1687-1764)
原名司农,字寿门,号东心。居于扬州八怪之首。诗文书画金石皆精。鉴定他的书法要点是:他的隶书早年是“墨守汉人绳墨”的,具有朴素简洁风格,但是到了50岁既负盛名之后,有意“骇俗”,树立了横画粗,直画细,左撇收笔尖锐的一种前人未踏过的风格,这种带有严厉面貌的字体,似乎是他心怀的直接表白,天真中见孤高严峻。
其代表作《漆书条幅》是金农融合《国山碑》、《天发神谶碑》等书法名作,创出了以质拙朴厚为体、楷书中杂有隶意、个性极强的作品,自称“漆书”。他写“漆书”用重墨,横粗竖细,直笔多,曲笔少,形同漆匠用扁刷刷出来的笔画。
19、邓石如(1743-1805)
邓石如,安徽休宁人,原名琰,字石如,号顽伯,完白山人,因避清仁宗名讳,故以字行。时人对邓石如的书艺评价极高,称之“四体皆精,国朝第一”,他的书法以篆隶最为出类拔萃,而篆书成就在于小篆。他的小篆以斯、冰为师,结体略长,却富有创造性地将隶书笔法糅合其中,大胆地用长锋软毫,提按起伏,大大丰富了篆书的用笔,特别是晚年的篆书,线条圆涩厚重,雄浑苍茫,臻于化境,开创了清人篆书的典型,对篆书一艺的发展作出不朽贡献。
其隶书则从长期浸淫汉碑的实践中获益甚多,能以篆意写隶,又佐以魏碑的气力,其风格自然独树一帜。楷书并没有从唐楷入手,而是追本溯源,直接取法魏碑,多用方笔,笔画使转蕴涵隶意,结体不以横轻竖重、左低右高取妍媚的方法而求平正,古茂浑朴,与时俗馆阁体格格不入,表现出勇于探索的精神。
其代表作《篆书唐诗联句》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该作用笔灵活,同“二李”的篆书有明显区别,不再是那种粗细一致,结构严整的“铁线篆”、“玉箸篆”,结构疏朗,刚而不火、静而不板,笔力千钧,具有阳刚之美,是一件不可多得的邓氏佳作。
20、翁同酥(1830—1904年)
字叔平,号松禅,晚号瓶庵居士。翁同工诗、书,兼作画,以书法名世,著有《瓶庐诗文稿》等。翁同和擅写楷书、行书、隶书,学书从颜体入手,上溯苏轼、米芾,又借鉴清代翁方钢、钱南园等学颜名家成果,所作书淳厚宽博,当年杨守敬《学书迩言》评其书法为:“松禅学颜平原,老苍之至,同治、光绪间推为天下第一,询不诬也。”评价之高,由此可见。晚年更沉浸于汉魏,偶作八分,不矜才使气自成家数。
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投资王羲之书法要学习书法史,将他的书法和两汉、西晋书法相比较,可以发现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
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草书浓纤折中,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劲自然,总之,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
他的行草书又被世人尊为“草之圣”。没有原迹存世,但法书刻本甚多。有章草《豹奴帖》、《十七日帖》、《寒切帖》,小楷《黄庭经》、《乐毅论》、《东方朔画赞》。王羲之的传世墨迹可以让你对“精彩绝伦”四个字有深刻的体会。
2、王献之(344-386)
收藏鉴定王献之书法可将其和王羲之比较,父子在书法上各有千秋,羲以真行为显,献则以行草为能。“二王”最有创新意义和存在价值的,是其流美飘逸的行草书。王献之不为其父所囿,别创新法,英俊豪迈,自成一家,令人刮目相看。可惜天妒其才,42岁就过早病卒。
王献之有章草《七月二日帖》,其小楷书以《洛神赋十三行》为代表,用笔外拓,结体匀称严整,如大家闺秀,姿态妩媚雍容。其行书以《鸭头丸帖》最著。
3、张旭(675-750?)
张旭的书法以草书成就最高。他自己以继承“二王”传统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其状惊世骇俗。
辽宁省博物馆藏有《草书古诗四首》墨迹本,传为张旭狂草之作。通篇笔画丰满,绝无纤弱浮滑之笔。行文跌宕起伏,动静交错,满纸如云烟缭绕,实乃草书颠峰之篇。
4、颜真卿(709-785)
颜真卿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其楷书熔铸古今,传世墨迹有《祭侄文稿》、《刘中使帖》、《自书告身帖》等。雄浑豪迈,一幅盛唐气象。特别是《祭侄文稿》,其原迹藏台湾故宫博物院。写得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动,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
颜真卿的传世书迹极多,这值得收藏家和投资者重视,或许在民间会有新的发现,但要认真辨伪。
5、怀素(公元737-?)
投资怀素书法作品,鉴定时要了解他的风格并非全部相同,大致可分为3种:一是尚未完全摆脱前人作风的:如圣母、食鱼、苦荀、藏真、诸帖,保留晋法甚多,圣母帖且多有颜真卿作风。二是他自成一家的作品,如《清净经》、《四十二章经》、《自叙帖》(堪称标准的怀素书)。三是循和平澹的书风,如小草千字文,与其狂肆作风大异其趣,完全换过一番面目,也可说是他过人之处。
鉴定时还可参照唐代文献中有关怀素的记载,如:“运笔迅速,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随手万变,而法度具备”。
怀素的狂草千变万化,下笔连绵不绝,鼓荡而下,又不离魏晋法度。如《自叙帖》、《食鱼帖》、《苦笋帖》。他与张旭比肩,合称“颠张狂素”。其《圣母帖》、《小草千字文》,则冲和雍雅,尚有几分章草意味,可窥其草法变化之来源。
6、苏轼(1037-1101)
鉴定苏轼书法特点要把握两点:一是用笔多取侧势,二是结体扁平稍肥。这与他握笔的姿势也很有关系,苏轼执笔为“侧卧笔”,即毛笔侧卧于虎口之间,类似于现在握钢笔的姿势,故其字右斜,扁肥,代表作有《黄州寒食诗帖》、《新岁展庆帖》等。
苏轼绝大部分的字都相当平实、朴素;虽然外形左低右高的特征和较为整齐的章法自李北海处来,但一股汪洋浩荡的气息是他个人的特点,就像他渊厚的学问一样。神龙变化不可测,他偶露一下手笔的《黄州寒食诗帖》就已惊天动地了,书法用笔、墨色也随着诗句语境的变化而变化,跌宕起伏,气势不凡而又一气呵成,达到“心手相畅”、几近完美的境界。
黄庭坚将苏轼书法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年姿媚、中年圆劲、晚年沉著。
其代表作有《天际乌云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春帖子词》、《爱酒诗》、《寒食诗》、《蜀中诗》、《醉翁亭记》等。
7、黄庭坚(1045-1105)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世称“黄山谷”。黄庭坚书法的最大特点是重“韵”,持重风度,写来疏朗有致,如郎月清风,书韵自高。苏书尚天趣,黄书尚韵味;黄书结体取纵势。他与苏轼一起将宋代书法的人文气推向高峰。
他的行书,如《松风阁》、《苏轼寒食诗跋》,用笔如明代冯班《钝吟杂录》所讲:“笔从画中起,回笔至左顿腕,实画至右住处,却又跳转,正如阵云之遇风,往而却回也。”
他的起笔处欲右先左,由画中藏锋逆入至左顿笔,然后平出,“无平不陂”,下笔着意变化;收笔处回锋藏颖。善藏锋,注意顿挫,以“画竹法作书”给人以“沉着痛快”的感觉。
其结体从柳公权的楷书得到启发,中宫收紧,由中心向外作辐射状,纵伸横逸,如荡桨、如撑舟,气魄宏大,气宇轩昂。其个性特点十分显著,学他的书法就要留心于点画用笔的“沉着痛快”和结体的舒展大度。
黄庭坚书法博采众长,结体中宫紧凑而外围宽博,用笔左右纵横,如摇双橹。
其代表作有《书李白忆旧游诗帖》、《诸上座帖》、《松风阁诗卷》、《花气蕉人诗帖》等。《花气蕉人诗帖》笔势苍劲,拙胜于巧,肥笔有骨,瘦笔有肉,“变态纵横,劲若飞动”。其美韵不亚于行楷书。
黄庭坚的草书书法,深得张旭、怀素草书飞动洒脱的神韵,而又有自己的风格。用笔紧峭,瘦劲奇崛,气势雄健,结体变化多端。
8、米芾(1051-1107)
米芾的书法在继承“二王”书法传统上下过苦功,能够登堂入室。真、草、隶、篆、行都能写,而尤以行草书见长。他自称“刷字”,是指他用笔迅疾而劲健,尽兴尽势尽力,追求“刷”的韵味、气魄、力量,追求自然。他的书法作品,大至诗帖,小至尺牍、题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快刀利剑的气势。
米芾的功力是最深厚的,由唐人而上溯魏晋、更上溯战国,形成他独特的精彩生动、跳跃逸宕的笔法,将其为人的性情与写字时的感受发挥无遗。米芾用笔如画竹,喜“八面出锋”,正侧藏露,长短粗细,体态万千。结字也俯仰斜正,变化极大,并以欹侧为主,表现了动态的美感。
米芾的代表作有《论草书帖》、《苕溪诗卷》、《蜀素帖》、《珊瑚帖》、《拜中岳命诗》、《虹县诗帖》等。
9、蔡襄(1012-1067)
世人评蔡襄行书第一,小楷第二,草书第三。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共称“宋四家”。
蔡襄为人忠厚正直,知识渊博。他的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颜真卿自书告身跋》得鲁公笔法而修于鲁公书,可为楷则。
蔡襄书法得力于二王、颜、柳,作品有《万安桥记》、《扈从帖》、《思咏帖》、《入春帖》等。
10、赵佶(1082-1135)
北宋末年的宋徽宗皇帝赵佶虽说政治昏庸,惑于道术,却是艺事超群,书画兼精。
他的书作笔致清朗,点画瘦劲俊美,飘飘乎宛若仙风道骨,真如不食人间烟火。这种书风的形成,除了他在书法方面确有功力外,大概和他精神上对于道教的向往,也不无关系。
他的书法,早年学薛稷、黄庭坚,参以褚遂良诸家,出以挺瘦秀润,融会贯通,变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连笔字像游丝行空,已近行书。
宋徽宗崇尚艺术,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书画家,其所创书体“瘦金书”,顿挫有致,挺秀清雅,别具一格,代表作有《瘦金千字文》、《草书千字文》、《草书团扇》等。
11、赵孟頫(1254-1322)
赵孟頫尊崇王羲之,一生不改其姿势。其作品清秀遒劲,前后一贯,没有丝毫畏缩不前的迹象。其书画兼善,书法则诸体皆工,尤以楷书和章草见长,代表作有《胆巴碑》、《七绝》、《兰亭十三跋》等。
12、文徵明(1470—1559)
文徵明书法各体无一不精,尤其以行书、楷书为人所称道,在当时名重海内外,并且因为他享年高寿(将近90岁)、年高望重,门生有多,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文徵明的小楷特别精细工整,主要来源于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和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法度谨严、笔锋劲秀、体态端庄,风格清秀俊雅,晚年80岁以后的小楷,尤其见功夫。其行书主要学王羲之《圣教序》,运笔遒劲流畅,晚年大字学黄庭坚,风格变得苍劲秀逸。他的传世墨迹很多,有小楷《前后赤壁赋》、《顾春潜图轴》、《离骚经九歌册》;行书有早期的《南窗记》,中期的《诗稿五种》,晚期的《西苑诗》。
文徵明的所有作品都笔笔工整,即使是快到90岁时也是如此,这在我国书法家中是极为少见的。这是鉴定他的作品的重要特征。
13、董其昌(1555-1636)
书法至董其昌,可以说是集古法之大成,“六体”和“八法”在他手下无所不精,在当时已“名闻外国,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明史·文苑传》)。当时士子皆学董其昌的妍美、软媚,清初的书坛为董其昌笼罩。
董其昌的书法以行草书造诣最高,用笔精到,能始终保持正锋,作品中很少有偃笔、拙滞之笔;用墨也非常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风格萧散自然,古雅平和,或与他终日性情和易,参悟禅理有关。其许多作品行中带草,有的作品用笔有颜真卿率真之意,体势有米芾的侧欹,而布局得杨凝式的闲适舒朗,神采风韵似赵孟俯,轻捷自如而风华自足。
董其昌法唐而入晋,用笔有弹性,显韵致,代表作《蜀素帖》、《丙辰论画册》、《答客难卷》、《临古卷》等。
14、祝允明(1460-1526)
他的书法鉴定要点是:结体上大小相间,修长合度,引领管带,疏密成趣。纵观全卷,神采似行云流水,飞动自然,形迹如行立坐卧,意态朴素。其得意之作是《太湖诗卷》,《箜篌引》和《赤壁赋》,流利洒脱、奔放不羁。《名山藏》说:“允明书出入晋魏,晚益奇纵,为国朝第一。”他的《白马篇》草书,下笔变化丰富,行笔沉着痛快,信手而作,随意而行。正如王世贞在《艺苑卮言》里所说,祝允明草书“变化出入,不可端倪,风骨烂漫,天真纵逸”。
15、徐渭
收藏投资徐渭书法值得注意的是,其书法方圆兼济,轻重自如,笔墨纵横,貌似狂放不羁,其实暗含秩序,为后来书家效法,代表作有《草书七言律诗》、《草书诗卷》等。
说到徐渭,人们很容易将他的艺术风格与大气磅礴、粗头乱服联系起来。然而其论书则崇尚“古而媚,密而散”。恣肆与姿媚,可以说是徐渭风格的独特结合。
16、王铎(1592—1652)
王铎字觉斯,号嵩樵,又号痴庵。他是书法史上的革新人物,但他对传统的继承也是极有功力的。有专家说:“看惯了自文徵明乃至董其昌那些明智而宁静的大人技艺的人们,一见到王铎的作品,就好像正在享受悦耳的轻音乐一般。”
戴明皋在《王铎草书诗卷跋》中说:“元章(米芾)狂草尤讲法,觉斯则全讲势,魏晋之风轨扫地矣,然风樯阵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赵、董辈所能及也。”
17、朱耷(1626-1705)
原名统,又名朱耷,号八大山人、雪个、个山等。鉴定他的书法最好了解一下他的绘画,因为他书法与其绘画风格相似,极为简练,到晚年喜用秃笔,一变锐利的笔势而变成浑圆朴茂的风格。最初,八大山人受欧阳询的影响很深,稍后学董其昌的行草,又转入黄庭坚的夸张开阔等,多方探索,再追寻魏晋人书法的气质,终于参用篆书笔法,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中锋圆润,又婉约多姿且厚重浑成,富有晋人气度。他的书法的成就,主要是笔法的改变。
18、金农(1687-1764)
原名司农,字寿门,号东心。居于扬州八怪之首。诗文书画金石皆精。鉴定他的书法要点是:他的隶书早年是“墨守汉人绳墨”的,具有朴素简洁风格,但是到了50岁既负盛名之后,有意“骇俗”,树立了横画粗,直画细,左撇收笔尖锐的一种前人未踏过的风格,这种带有严厉面貌的字体,似乎是他心怀的直接表白,天真中见孤高严峻。
其代表作《漆书条幅》是金农融合《国山碑》、《天发神谶碑》等书法名作,创出了以质拙朴厚为体、楷书中杂有隶意、个性极强的作品,自称“漆书”。他写“漆书”用重墨,横粗竖细,直笔多,曲笔少,形同漆匠用扁刷刷出来的笔画。
19、邓石如(1743-1805)
邓石如,安徽休宁人,原名琰,字石如,号顽伯,完白山人,因避清仁宗名讳,故以字行。时人对邓石如的书艺评价极高,称之“四体皆精,国朝第一”,他的书法以篆隶最为出类拔萃,而篆书成就在于小篆。他的小篆以斯、冰为师,结体略长,却富有创造性地将隶书笔法糅合其中,大胆地用长锋软毫,提按起伏,大大丰富了篆书的用笔,特别是晚年的篆书,线条圆涩厚重,雄浑苍茫,臻于化境,开创了清人篆书的典型,对篆书一艺的发展作出不朽贡献。
其隶书则从长期浸淫汉碑的实践中获益甚多,能以篆意写隶,又佐以魏碑的气力,其风格自然独树一帜。楷书并没有从唐楷入手,而是追本溯源,直接取法魏碑,多用方笔,笔画使转蕴涵隶意,结体不以横轻竖重、左低右高取妍媚的方法而求平正,古茂浑朴,与时俗馆阁体格格不入,表现出勇于探索的精神。
其代表作《篆书唐诗联句》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该作用笔灵活,同“二李”的篆书有明显区别,不再是那种粗细一致,结构严整的“铁线篆”、“玉箸篆”,结构疏朗,刚而不火、静而不板,笔力千钧,具有阳刚之美,是一件不可多得的邓氏佳作。
20、翁同酥(1830—1904年)
字叔平,号松禅,晚号瓶庵居士。翁同工诗、书,兼作画,以书法名世,著有《瓶庐诗文稿》等。翁同和擅写楷书、行书、隶书,学书从颜体入手,上溯苏轼、米芾,又借鉴清代翁方钢、钱南园等学颜名家成果,所作书淳厚宽博,当年杨守敬《学书迩言》评其书法为:“松禅学颜平原,老苍之至,同治、光绪间推为天下第一,询不诬也。”评价之高,由此可见。晚年更沉浸于汉魏,偶作八分,不矜才使气自成家数。
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
欧阳中石、 沈鹏、 王镛、石开、陈锦城、言恭达、林岫、 张海、张旭光、王冬龄。
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艺术简介:
欧阳中石,1928年生于山东省泰安市肥城。著名的学者、教育家、书法家、书法教育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所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
欧阳中石既是一位学问家、又是一位教育家。上个世纪50年代初,年轻的欧阳中石考取了辅仁大学哲学系,一年后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修中国逻辑史,拜在逻辑学大师金岳霖的门下。1954年,欧阳中石毕业于北京大学,开始在中学从事基层教育工作。他教过中学的各门课程,深得学生敬重。在长期从事中学教学的实践中,他对语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积极深入的思考,运用他敏锐的目光和明辨的思维,以及对中国语言文字特点独到而深刻的理解,提出了一套科学的语文教育改革方案,并在中学试点,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得到了各界的一致好评。面对欧阳中石,就仿佛面对一本厚厚的书,让你敬重,让你深思,让你味之不尽。只是目前价位已高,如能遇上每平尺5000元以下的作品是可以投资与收藏的。
沈鹏,斋名介居。1931年9月出生于江苏江阴,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出版总社顾问以及《中国书画》主编等职。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沈鹏先生书法擅长行草,并兼及隶、楷多种书体。行草以帖派风格为主,对汉魏碑刻,米芾等宋代书家作品都有较深的研究,论其草书主要得笔于怀素《大草千文》并柔和自家隶书的笔法,形成自己草书特色,有强烈的时代风貌与个人风格。是当代为数不多的达到相当高度的草书家之一。
沈鹏先生在北京按排名除了启功之外,应排名第一。沈鹏先生作品报价:每平尺10000元,2000年以后的作品市场价在6000 元左右,建议藏家如遇每平尺5000元以下作品,可以购买。沈鹏先生书法作品将来不但收藏价值高,而且升值空间还会很大 。
王镛,1948年3月出生于北京。山西太原人。一九七九年考取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李可染、梁树年教授研究生,攻山水画和书法篆刻专业,得到叶浅予、梁树年等先生的指导,一九八一年在研究生毕业展中获叶浅予奖金一等奖并留校执教。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书法艺术研究室主任、中国书法家 协会篆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评审委员会副主任。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和发表,被多家美术馆、博物馆收藏,并出版专集数种。现任中央 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东方美术交流学会副理事长。
王镛先生是“中国当代书法的开派人物”他和石开、、何应辉、沃兴华等被称作“流行书风”的领袖人物和“中国书坛的重量级人物”。 王镛先生的书法取向主要是民间书法,他广泛的吸收了“墓志”、“摩崖”、“简帛”、“瓦当”、“金印”、“砖铭”、“鼎铭”、“秦权”等,要论对民间书法的涉猎之广堪称举世无双。虽然王镛先生是当今书坛颇具争议的人物,但是他对“当代书法”——“流行书风”的影响是无人齐肩的。王镛先生的地位、学问、影响、印、书、画、堪称佼佼者。
王镛先生的书法作品目前每平尺8000元左右,市场价格:早期作品(指90年代)约在4000左右,他是这几年价格增长比较快的书家之一。从收藏角度出发,也是藏家必须收藏的书家之一。
石开,1951年生,福建福州市人。原姓刘,别名吉舟,从事艺术职业后改姓石。可以这样说:石开先生是中国印坛顶尖人物。其印风影响当代印坛。早在80年代中期,印坛被称做“三足鼎立”即曰:王镛高步京华;韩天衡雄居海上;石开领风骚于闽南。石开先生也是“流行书风”的领袖人物之一,在当今书坛石开更是颇具争议的人物。石开先生书法带有孤峭奇逸的强烈个性色彩,有人说石开书法如鬼画符一般,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因他的书法个性太强烈,以至与当代任何一位书家都拉开距离。其实解析石开先生书法也是很传统的,特别是早期作品不难看出。他受明清书家影响更大一些,在他书法里随处可见深受黄道周和傅山的影响。石开工篆刻,书法,绘画,诗文皆达上乘,石开无疑是既能继承传统又最具创造性的一位书家。将来必成大器。
石开是最早作为书家(辞去福建书协副主席职务)成为“北飘”一员的,后来干脆辞去中国书协一切职务,以职业书画篆刻为职业。其作品价格是一步一步地提升的,石开性格如同其书法一样有强烈的个性,所出售作品的价格一视同人,作品从不应酬。有人说:因石开篆刻好,在他各种书体中所以篆书最好。我不这样认为,举例说明:如同一名汽车修理工,汽车修得好,不一定汽车开得就好。我认为石开草书最好,石开本人可能也这样认为,从2006年石开作品报价中也不难看出:篆书与行书每平尺2000元,草书每平尺2500元,小字或小品每平尺3000元。目前市场价位:每平尺5000元左右,石开先生作品无论作为投资或收藏都是可以的。
陈锦城, 1958年生。福建福州长乐人。常来往于北京、武汉等地。陈锦城是我国唯一五体均能双手双笔齐下分写异字的书法家.。双笔五体书法开拓者、奠基人。中国历史第一人,楷、行、草、隶、篆五体书法均能同起同落双管齐下,左右开弓双手、双笔分写异字, 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把双手、双笔汉字书写推至艺术的高度。刷新书坛纪录,填补历史空白。
陈锦城先生重视传统,又能超越传统,书画印俱精,书法功力扎实,是当代民间书法与实力派书法代表人物。陈锦城八十年代书法作品展出于北京中国美术馆,并开始潜心研究双笔书法。九十年代被媒体誉为“全能双管,五体俱佳”,书画作品开始销往全国各地和美国、日本、加拿大、法国、德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作品价位逐步提升。
陈锦城先生五体书法均有很高造诣,行草最好,行草书主要得力于孙过庭《书谱》,王羲之《十七帖》,对米芾,徐渭、王铎,黄道周等古代书家作品都有较深的研究,并柔和《石鼓文》《汉魏碑刻》等篆、隶笔法,形成自家风貌。他创作形式多样,单笔有左笔,右笔,还有双笔创作。他的双笔书法既能用于表演,还可用于创作,且实力雄厚——特别是双笔行草书创作更加突出。他通过双笔不同水墨形成的丰富变化与不同的速度变化,使笔法与墨法互补相发,创作了许多精品,这是陈锦城书法对中国书法技法宝库提供的创造性成果。而这一神奇的技巧,成了其书法创作的一个重要表现手段。陈锦城先生书法精品目前市场价位:每平尺3000元--5000元 。市场价位尚不算高,具有很大的升值空间。投资陈锦城先生的作品历史意义不容忽视,投资和收藏前景看好,收藏意义与价值相当高。
言恭达,1948年生,江苏常熟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江 苏省文化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东南大学书法研究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从言先生书艺来看,也是了不得。言先生各种书体皆能,以草书和篆书最佳。言先生书法师从沙曼翁先生,得沙翁真传。言先生先生篆书主要从《散氏盘》而出,写出了《散氏盘》的真谛——字体用笔浑朴雄伟,豪放质朴,敦厚圆润,结字寄奇隽于纯正,壮美多姿。有金文之凝重,也有草书之流畅。草书则在传统的基础上融入自己强烈的书写个性和淋漓尽致的性情挥洒。观其草书气势磅礴,结体多变,转化跌宕,线条富有立体感,圆润中又不失疾涩,劲健而又不失柔美,富有旋律的美感。
近年来投资和收藏言先生作品的人愈来愈多,特别是06年下半年以来形成高峰。言先生06年作品价位:每平尺3000元 ,目前市场价位:每平尺2500——3000元 。从目前分析,言先生的作品还有很大升值空间,具有相当大的收藏投资潜力 。
林岫(1945-)女,字苹中、如意,号紫竹居士、颐阳书屋主人。浙江绍兴人。汉族,林岫不仅书法家,而且是诗人。在书协担任主要职务:中国书协副主席、书法教育委员会主任, 北京书法家协会主席等职。在中国女书法家中排名前三位。当前在北京作品价位已高,但与外地价格形成很大差距,每平尺千元以下作品的时常能遇到,存在地域差别。藏家如遇低价位作品亦可收藏。
张海,1941年9月生于河南省偃师市。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郑州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批准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曾任第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文联主席,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河南省书画院院长等。书协改选前,张海先生的价格为:每平尺2000元,改选后为:每平尺4000元。目前已达近万每平尺,一般藏家难以接受。不过市场上能见到低价位作品: 每平尺2000元至5000元 。随着先生的名气越来越大,且作品价位俞来俞高,造假的数量也随之增高,赝品充斥市场,藏家要特别小心!
张旭光,是当今书坛比较走红书法家,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副主任兼《中国书法学报》执行主编,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评审委员会、创作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法通讯报》主编。 2008年 8月调任到中国美术家协会任副秘书长,目前市场价位尚不算高:每平尺2000元左右,很有投资潜力
王冬龄,1945年生,江苏省如东县人。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协评审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书协副主席等。1966年与1981年先后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研究班,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9年应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之邀赴美国讲授中国书法,为该校及加州大学教授,在哈佛、伯克莱等20多所大学举办讲座与展览。1992年底由国家教委招聘归国,到中国书法家协会研究部工作,1994年回中国美术学院执教。1996年赴韩国汉城参加“第四届国际茶文化书画艺术展。”1998年2月巨幅草书参加纽约古根海姆现代艺术博物馆的“中华五千年文明艺术展”,1999年参加巴黎“现代中国书法艺术展”,东京“中国二十世纪书法大展”、韩国汉城“现代文字艺术展澳大利亚”“China46”艺术展。2001年3月参加了中国兰亭国际书法节,王冬龄的书法展览与书法艺术专题讲座深受观众欢迎。王冬龄早年师从“当代草圣”林散之,其行草书得林、陆二师真意间又参合了沙翁之磅礴。王先生成名很早,他草书在当代书坛影响很大,特别是他长篇巨作,气势磅礴,震撼心扉。他是一位非常活跃的书家,研究书法艺术如何走向国人和世界,并成功地举办杭州国际草书展;他也是一位非常包容的书家,尽管注重传统、亲和经典,但他也热衷于“现代书法”的探索。
王先生作品06年报价:每平尺3000元。市场价:每平尺2000元左右。王先生作品很受藏家的青睐,无论投资与收藏都是很好的选择
欧阳中石、 沈鹏、 王镛、石开、陈锦城、言恭达、林岫、 张海、张旭光、王冬龄。
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艺术简介:
欧阳中石,1928年生于山东省泰安市肥城。著名的学者、教育家、书法家、书法教育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所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
欧阳中石既是一位学问家、又是一位教育家。上个世纪50年代初,年轻的欧阳中石考取了辅仁大学哲学系,一年后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修中国逻辑史,拜在逻辑学大师金岳霖的门下。1954年,欧阳中石毕业于北京大学,开始在中学从事基层教育工作。他教过中学的各门课程,深得学生敬重。在长期从事中学教学的实践中,他对语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积极深入的思考,运用他敏锐的目光和明辨的思维,以及对中国语言文字特点独到而深刻的理解,提出了一套科学的语文教育改革方案,并在中学试点,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得到了各界的一致好评。面对欧阳中石,就仿佛面对一本厚厚的书,让你敬重,让你深思,让你味之不尽。只是目前价位已高,如能遇上每平尺5000元以下的作品是可以投资与收藏的。
沈鹏,斋名介居。1931年9月出生于江苏江阴,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出版总社顾问以及《中国书画》主编等职。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沈鹏先生书法擅长行草,并兼及隶、楷多种书体。行草以帖派风格为主,对汉魏碑刻,米芾等宋代书家作品都有较深的研究,论其草书主要得笔于怀素《大草千文》并柔和自家隶书的笔法,形成自己草书特色,有强烈的时代风貌与个人风格。是当代为数不多的达到相当高度的草书家之一。
沈鹏先生在北京按排名除了启功之外,应排名第一。沈鹏先生作品报价:每平尺10000元,2000年以后的作品市场价在6000 元左右,建议藏家如遇每平尺5000元以下作品,可以购买。沈鹏先生书法作品将来不但收藏价值高,而且升值空间还会很大 。
王镛,1948年3月出生于北京。山西太原人。一九七九年考取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李可染、梁树年教授研究生,攻山水画和书法篆刻专业,得到叶浅予、梁树年等先生的指导,一九八一年在研究生毕业展中获叶浅予奖金一等奖并留校执教。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书法艺术研究室主任、中国书法家 协会篆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评审委员会副主任。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和发表,被多家美术馆、博物馆收藏,并出版专集数种。现任中央 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东方美术交流学会副理事长。
王镛先生是“中国当代书法的开派人物”他和石开、、何应辉、沃兴华等被称作“流行书风”的领袖人物和“中国书坛的重量级人物”。 王镛先生的书法取向主要是民间书法,他广泛的吸收了“墓志”、“摩崖”、“简帛”、“瓦当”、“金印”、“砖铭”、“鼎铭”、“秦权”等,要论对民间书法的涉猎之广堪称举世无双。虽然王镛先生是当今书坛颇具争议的人物,但是他对“当代书法”——“流行书风”的影响是无人齐肩的。王镛先生的地位、学问、影响、印、书、画、堪称佼佼者。
王镛先生的书法作品目前每平尺8000元左右,市场价格:早期作品(指90年代)约在4000左右,他是这几年价格增长比较快的书家之一。从收藏角度出发,也是藏家必须收藏的书家之一。
石开,1951年生,福建福州市人。原姓刘,别名吉舟,从事艺术职业后改姓石。可以这样说:石开先生是中国印坛顶尖人物。其印风影响当代印坛。早在80年代中期,印坛被称做“三足鼎立”即曰:王镛高步京华;韩天衡雄居海上;石开领风骚于闽南。石开先生也是“流行书风”的领袖人物之一,在当今书坛石开更是颇具争议的人物。石开先生书法带有孤峭奇逸的强烈个性色彩,有人说石开书法如鬼画符一般,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因他的书法个性太强烈,以至与当代任何一位书家都拉开距离。其实解析石开先生书法也是很传统的,特别是早期作品不难看出。他受明清书家影响更大一些,在他书法里随处可见深受黄道周和傅山的影响。石开工篆刻,书法,绘画,诗文皆达上乘,石开无疑是既能继承传统又最具创造性的一位书家。将来必成大器。
石开是最早作为书家(辞去福建书协副主席职务)成为“北飘”一员的,后来干脆辞去中国书协一切职务,以职业书画篆刻为职业。其作品价格是一步一步地提升的,石开性格如同其书法一样有强烈的个性,所出售作品的价格一视同人,作品从不应酬。有人说:因石开篆刻好,在他各种书体中所以篆书最好。我不这样认为,举例说明:如同一名汽车修理工,汽车修得好,不一定汽车开得就好。我认为石开草书最好,石开本人可能也这样认为,从2006年石开作品报价中也不难看出:篆书与行书每平尺2000元,草书每平尺2500元,小字或小品每平尺3000元。目前市场价位:每平尺5000元左右,石开先生作品无论作为投资或收藏都是可以的。
陈锦城, 1958年生。福建福州长乐人。常来往于北京、武汉等地。陈锦城是我国唯一五体均能双手双笔齐下分写异字的书法家.。双笔五体书法开拓者、奠基人。中国历史第一人,楷、行、草、隶、篆五体书法均能同起同落双管齐下,左右开弓双手、双笔分写异字, 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把双手、双笔汉字书写推至艺术的高度。刷新书坛纪录,填补历史空白。
陈锦城先生重视传统,又能超越传统,书画印俱精,书法功力扎实,是当代民间书法与实力派书法代表人物。陈锦城八十年代书法作品展出于北京中国美术馆,并开始潜心研究双笔书法。九十年代被媒体誉为“全能双管,五体俱佳”,书画作品开始销往全国各地和美国、日本、加拿大、法国、德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作品价位逐步提升。
陈锦城先生五体书法均有很高造诣,行草最好,行草书主要得力于孙过庭《书谱》,王羲之《十七帖》,对米芾,徐渭、王铎,黄道周等古代书家作品都有较深的研究,并柔和《石鼓文》《汉魏碑刻》等篆、隶笔法,形成自家风貌。他创作形式多样,单笔有左笔,右笔,还有双笔创作。他的双笔书法既能用于表演,还可用于创作,且实力雄厚——特别是双笔行草书创作更加突出。他通过双笔不同水墨形成的丰富变化与不同的速度变化,使笔法与墨法互补相发,创作了许多精品,这是陈锦城书法对中国书法技法宝库提供的创造性成果。而这一神奇的技巧,成了其书法创作的一个重要表现手段。陈锦城先生书法精品目前市场价位:每平尺3000元--5000元 。市场价位尚不算高,具有很大的升值空间。投资陈锦城先生的作品历史意义不容忽视,投资和收藏前景看好,收藏意义与价值相当高。
言恭达,1948年生,江苏常熟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江 苏省文化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东南大学书法研究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从言先生书艺来看,也是了不得。言先生各种书体皆能,以草书和篆书最佳。言先生书法师从沙曼翁先生,得沙翁真传。言先生先生篆书主要从《散氏盘》而出,写出了《散氏盘》的真谛——字体用笔浑朴雄伟,豪放质朴,敦厚圆润,结字寄奇隽于纯正,壮美多姿。有金文之凝重,也有草书之流畅。草书则在传统的基础上融入自己强烈的书写个性和淋漓尽致的性情挥洒。观其草书气势磅礴,结体多变,转化跌宕,线条富有立体感,圆润中又不失疾涩,劲健而又不失柔美,富有旋律的美感。
近年来投资和收藏言先生作品的人愈来愈多,特别是06年下半年以来形成高峰。言先生06年作品价位:每平尺3000元 ,目前市场价位:每平尺2500——3000元 。从目前分析,言先生的作品还有很大升值空间,具有相当大的收藏投资潜力 。
林岫(1945-)女,字苹中、如意,号紫竹居士、颐阳书屋主人。浙江绍兴人。汉族,林岫不仅书法家,而且是诗人。在书协担任主要职务:中国书协副主席、书法教育委员会主任, 北京书法家协会主席等职。在中国女书法家中排名前三位。当前在北京作品价位已高,但与外地价格形成很大差距,每平尺千元以下作品的时常能遇到,存在地域差别。藏家如遇低价位作品亦可收藏。
张海,1941年9月生于河南省偃师市。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郑州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批准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曾任第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文联主席,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河南省书画院院长等。书协改选前,张海先生的价格为:每平尺2000元,改选后为:每平尺4000元。目前已达近万每平尺,一般藏家难以接受。不过市场上能见到低价位作品: 每平尺2000元至5000元 。随着先生的名气越来越大,且作品价位俞来俞高,造假的数量也随之增高,赝品充斥市场,藏家要特别小心!
张旭光,是当今书坛比较走红书法家,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副主任兼《中国书法学报》执行主编,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评审委员会、创作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法通讯报》主编。 2008年 8月调任到中国美术家协会任副秘书长,目前市场价位尚不算高:每平尺2000元左右,很有投资潜力
王冬龄,1945年生,江苏省如东县人。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协评审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书协副主席等。1966年与1981年先后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研究班,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9年应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之邀赴美国讲授中国书法,为该校及加州大学教授,在哈佛、伯克莱等20多所大学举办讲座与展览。1992年底由国家教委招聘归国,到中国书法家协会研究部工作,1994年回中国美术学院执教。1996年赴韩国汉城参加“第四届国际茶文化书画艺术展。”1998年2月巨幅草书参加纽约古根海姆现代艺术博物馆的“中华五千年文明艺术展”,1999年参加巴黎“现代中国书法艺术展”,东京“中国二十世纪书法大展”、韩国汉城“现代文字艺术展澳大利亚”“China46”艺术展。2001年3月参加了中国兰亭国际书法节,王冬龄的书法展览与书法艺术专题讲座深受观众欢迎。王冬龄早年师从“当代草圣”林散之,其行草书得林、陆二师真意间又参合了沙翁之磅礴。王先生成名很早,他草书在当代书坛影响很大,特别是他长篇巨作,气势磅礴,震撼心扉。他是一位非常活跃的书家,研究书法艺术如何走向国人和世界,并成功地举办杭州国际草书展;他也是一位非常包容的书家,尽管注重传统、亲和经典,但他也热衷于“现代书法”的探索。
王先生作品06年报价:每平尺3000元。市场价:每平尺2000元左右。王先生作品很受藏家的青睐,无论投资与收藏都是很好的选择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太史籀、李斯、程邈、赵高、胡毋敬、扬雄、陈遵、刘睦、曹喜、杜操、崔瑷、崔寔、张超、蔡邕、王次仲、刘德升、邯郸淳、张芝、张昶、梁宣、姜诩、韦诞、田彦和、罗晖、赵袭、索靖、卫瓘、师宜官、梁鹄、毛弘、钟繇、胡昭、三曹、曹睿、卫觊、苏林、张揖、刘恭嗣、王明山、皇象、张昭、张纮、朱玉、张弘、岑渊、何曾、山涛、傅玄、羊祜、杜预、王浑、成公绥、张华、王戎、左思、卫恒、王衍、陆机、陆云、刘舆、刘琨、卫玠、杨肇、琅琊王氏(王羲之王献之等、)高平郗氏(郗鉴等)、颖川庾氏(庾亮等)、戴法兴、徐爱徐希秀父子、王道迄王道隆兄弟、纪僧真纪僧猛兄弟、胡天翼、徐僧权、马澄、清河崔氏(崔悦、崔潜、崔玄伯,)、范阳卢氏(卢谌、卢偃、卢邈)、陈留江氏、欧阳询、虞世南、唐太宗、褚遂良、李邕、萧诚、张从申、苏灵芝、吴通微、张旭、怀素、李阳冰、瞿令问、袁滋、徐浩、吕向、蔡有邻、卫包、史惟则、韩择木、刘秦、顾戒奢、梁升卿、刘升、戴千龄、韦纵、徐馀庆、宋詹、段季展、林藻、邓云逵、颜真卿、柳公权、杨凝式、王文秉、李鄂、贯休、徐铉、李建中、李宗鄂、林逋、欧阳修、周越、米芾米友仁父子、蔡襄、苏轼、黄庭坚、石延年、唐询、苏舜元苏舜卿兄弟、文彦博、韩琦、刘敞、沈辽、钱勰、蔡京蔡卞兄弟、薛绍彭、赵佶、吴说、赵构、虞允文、吴琚、姜夔、白玉蟾、张即之、赵孟坚、文天祥、宇文虚中、王竞、蔡松年、吴激、高士谈、任询、党怀英、完颜瑾、王庭筠、王万庆、张天锡、赵炳文、赵孟頫、王蒙、倪瓒、宋克、宋璲和宋广、詹希元、杜环、李东阳,吴宽,沈周,张弼、张骏。祝允明、文徵明、王宠、徐渭、邢侗、张瑞图、董其昌、米万钟、黄道周、倪元璐、王时敏、戴易、朱彝尊、万经、郭宗昌、王铎、傅山、陈洪绶、万寿祺、冒襄、归庄、査士标、龚贤、宋曹、许友、朱耷、邓石如、尹秉绶、包世臣、何绍基、张裕钊、赵之谦、杨守敬、吴昌硕、沈曾植、康有为、郑孝胥、曾熙、李瑞清、罗振玉、章炳麟、易儒、杨度、任颐、蒲华、陈衡恪、齐璜、梁启超、王湘绮、杨钧、弘一法师、赵熙、王鲁生等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中国古代有许多著名书法家,其中以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苏轼最为出色。
王羲之被称为"书圣",晋代人,他7岁开始练习书法,后在秦汉书法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风格,作品平和自然,奇逸豪放,是承前启后的书法家。
王羲之作品的真迹已难得见,我们所看到的都是摹本。王羲之楷、行、草、飞白等体皆能,如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等。他所书的行楷《兰亭序》最具有代表性。
东晋永和九年(353)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同谢安、孙绰等41人在绍兴兰亭修契(一种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动)时,众人饮酒赋诗,汇诗成集,羲之即兴挥毫作序,这便是有名的《兰亭序》。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当时兴致高涨,写得十分得意,据说后来再写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行书第一”。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对《兰亭序》十分珍爱,死时将其殉葬昭陵。留下来的只是别人的摹本。
欧阳询是唐代人,受晋代王羲之的影响,他吸收了北朝碑刻和其他唐代书法家的长处,形成了"险劲"而"平稳"的书法风格。
颜真卿也是唐代人,书法刚健有力,气势雄伟,富于创新。柳公权是唐代与颜真卿齐名的书法家,作品受王羲之和颜真卿的影响较大,风格清瘦、秀丽。
苏轼是宋代大文学家,学问渊博,书法苍劲、豪放。他不固守于前代书法家的章法,主张"书无常法",同时还主张要有见识,学识丰富才能使书法有长进
张旭 唐代大书法家,以草书而闻名,称他为“草圣”。
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
米芾平生于书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书为最大。
王羲之被称为"书圣",晋代人,他7岁开始练习书法,后在秦汉书法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风格,作品平和自然,奇逸豪放,是承前启后的书法家。
王羲之作品的真迹已难得见,我们所看到的都是摹本。王羲之楷、行、草、飞白等体皆能,如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等。他所书的行楷《兰亭序》最具有代表性。
东晋永和九年(353)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同谢安、孙绰等41人在绍兴兰亭修契(一种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动)时,众人饮酒赋诗,汇诗成集,羲之即兴挥毫作序,这便是有名的《兰亭序》。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当时兴致高涨,写得十分得意,据说后来再写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行书第一”。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对《兰亭序》十分珍爱,死时将其殉葬昭陵。留下来的只是别人的摹本。
欧阳询是唐代人,受晋代王羲之的影响,他吸收了北朝碑刻和其他唐代书法家的长处,形成了"险劲"而"平稳"的书法风格。
颜真卿也是唐代人,书法刚健有力,气势雄伟,富于创新。柳公权是唐代与颜真卿齐名的书法家,作品受王羲之和颜真卿的影响较大,风格清瘦、秀丽。
苏轼是宋代大文学家,学问渊博,书法苍劲、豪放。他不固守于前代书法家的章法,主张"书无常法",同时还主张要有见识,学识丰富才能使书法有长进
张旭 唐代大书法家,以草书而闻名,称他为“草圣”。
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
米芾平生于书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书为最大。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