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糠疹的症状有哪些?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1.根据其典型的临床表现,好发部位,不易复发等特点,不难诊断。
2.中医病机和辩证
(1)本病多因血热,复感风邪,内外合邪,热邪凝滞,郁于肌肤,闭塞腠理而发病或汗出当风,汗衣湿溻肌肤所致。
(2)中医辨证分型:
主证:发病急骤,皮疹淡红色,皮肤干燥,脱细碎鳞屑,有轻重不同的痒感,常有心烦,口渴、性情急躁、大便干燥、小便微黄、舌尖红、苔薄黄腻,脉弦滑微数。
辨证:血热内蕴,外感风邪。
根据前驱斑,好发部位,皮疹的形态有典型红色圈状游离缘向内的糠状鳞屑性斑片,皮疹长轴与皮纹平行,不难诊断。
组织病理:表现为非特异性慢性炎症的改变,表皮可见灶性角化不全,轻度棘层增厚,海绵形成和细胞内水肿,真皮浅层有中度血管扩张,水肿和淋巴细胞浸润。
【临床表现】
初起的损害是在躯干或四肢某处出现直径1~3cm大小的玫瑰色淡红斑,有细薄的鳞屑,被称为前驱斑,数目为1~3个。约1~2周以后躯干与四肢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斑片,常对称分布。开始于躯干,以后逐渐发展至四肢。斑片大小不一,可直径0.2~1cm大小,常呈椭圆形,斑片中间有细碎的鳞屑,而四周圈状边缘上有一层游离缘向内的薄弱鳞屑,斑片的长轴与肋骨或皮纹平行。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少数病人的皮损仅限于头颈部或四肢部位发生。本病有自限性,病程一般为4~8周,但也有数月,甚至7~8个月不愈者,自愈或痊愈后一般不复发。
有少数病人开始皮损为红色丘疹,可互相融合成斑片,这类病人常有剧痒,称为丘疹型玫瑰糖疹。
另有一类病人,发病急骤,无前驱斑,多在下腹部或大腿内侧出现大片红色斑片或斑丘疹,有剧痒,损害迅速扩至躯干与四肢,这些损害渐渐在中央部位出现结痂性损害,痂皮脱落而呈玫瑰糖疹样皮损,这类病人可能是自家敏感性反应所引起,故称之为玫瑰型自家敏感性皮炎。与玫瑰糖疹的关系还待进一步研究。
少数病人可出现全身症状,尤其是玫瑰型自家敏感性皮炎的病人,可有发烧。
本病多发于青年人或中年人,以春秋季多发。
认为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但至今尚未分离出病毒。有报道砷、铋、甲硝唑(灭滴灵)、卡托普利(巯甲丙脯酸)等药物可引起玫瑰糠疹样损害。其他尚有学者认为与细菌、真菌或寄生虫感染等有关,也有学者认为与过敏因素有关,但都未被证实。近期的研究表明,细胞免疫反应参与了本病的发生。
1.典型玫瑰糠疹
(1)前驱症状:约5%病人在发疹前出现全身不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发热、关节痛和淋巴结肿大。
(2)母斑(motherpatch):多发生于50%~90%病例:开始为一个孤立的丘疹,在以后的几天内迅速增大,直径可达2~10cm,为圆形或椭圆形橙红色或淡色的斑,略隆起,境界清楚,覆有细微白色鳞屑。当斑疹受到刺激后,可有湿疹化丘疹水疱性的表现。母斑好发于躯干或股部等处,有时可见颈部或四肢,但面部和阴茎部少见,母斑好发部位,男女之间无差别。母斑通常无自觉症状,可被患者忽略而不加注意(图1)。
(3)继发疹(secondaryeruption):母斑出现后经数天或2个月后,在躯干及四肢近端出现多数与母斑相同而形状较小的红斑,称为子斑或继发疹,皮损横列椭圆,长轴与皮纹走行一致,中心略有细微皱纹,境界清楚,边缘不整,略呈锯齿状,多数孤立不相融合,表面附有少量白色糠状细小鳞屑。继发疹出现后,母斑颜色变淡,一般性质干燥,不倾向湿润。继发疹的病程在2~10周之间。有湿疹化或药物引发的皮疹,病程会略长。一般有不同程度的瘙痒。
(4)口腔损害:常有红斑、糜烂、点状出血和溃疡,以及环状和斑块损害。
(5)预后良好:如不治疗,一般约4~8周可自然消退。消退时一般先自中内部开始,由黄红色渐变为黄褐、淡褐色而消失,边缘炎症消退稍迟,围绕中心部鳞屑形成环状,甚似体癣。遗有暂时性色素减退或色素沉着斑。愈后一般不复发。少数病例,皮疹反复成批出现,病程可延至半年以上才能痊愈。
2.非典型玫瑰糠疹20%病例出现非典型玫瑰糠疹,表现为无母斑,或母斑未被发现,或仅出现母斑,无继发疹的出现,或呈现不对称或不典型的广泛分布。患者皮损上可出现水疱、脓疱、渗液、痂皮,形成水疱性和脓疱性玫瑰糠疹,也有在皮损上出现紫癜,不一定有鳞屑的形成,称为紫癜性玫瑰糠疹,有的常在母斑周围出现外形巨大的斑疹,皮损数目少而形状较大,还好发于腋窝或腹股沟等处,常呈环状,倾向融合,可伴有典型皮损,但也可单独出现,称为环状边缘性玫瑰糠疹。有的皮损以灰黑色为主,类似多发性斑状黑变病,病程较长,称为色素性玫瑰糠疹。此外,尚有丘疹性、荨麻疹性、复发性玫瑰糠疹等。
2.中医病机和辩证
(1)本病多因血热,复感风邪,内外合邪,热邪凝滞,郁于肌肤,闭塞腠理而发病或汗出当风,汗衣湿溻肌肤所致。
(2)中医辨证分型:
主证:发病急骤,皮疹淡红色,皮肤干燥,脱细碎鳞屑,有轻重不同的痒感,常有心烦,口渴、性情急躁、大便干燥、小便微黄、舌尖红、苔薄黄腻,脉弦滑微数。
辨证:血热内蕴,外感风邪。
根据前驱斑,好发部位,皮疹的形态有典型红色圈状游离缘向内的糠状鳞屑性斑片,皮疹长轴与皮纹平行,不难诊断。
组织病理:表现为非特异性慢性炎症的改变,表皮可见灶性角化不全,轻度棘层增厚,海绵形成和细胞内水肿,真皮浅层有中度血管扩张,水肿和淋巴细胞浸润。
【临床表现】
初起的损害是在躯干或四肢某处出现直径1~3cm大小的玫瑰色淡红斑,有细薄的鳞屑,被称为前驱斑,数目为1~3个。约1~2周以后躯干与四肢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斑片,常对称分布。开始于躯干,以后逐渐发展至四肢。斑片大小不一,可直径0.2~1cm大小,常呈椭圆形,斑片中间有细碎的鳞屑,而四周圈状边缘上有一层游离缘向内的薄弱鳞屑,斑片的长轴与肋骨或皮纹平行。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少数病人的皮损仅限于头颈部或四肢部位发生。本病有自限性,病程一般为4~8周,但也有数月,甚至7~8个月不愈者,自愈或痊愈后一般不复发。
有少数病人开始皮损为红色丘疹,可互相融合成斑片,这类病人常有剧痒,称为丘疹型玫瑰糖疹。
另有一类病人,发病急骤,无前驱斑,多在下腹部或大腿内侧出现大片红色斑片或斑丘疹,有剧痒,损害迅速扩至躯干与四肢,这些损害渐渐在中央部位出现结痂性损害,痂皮脱落而呈玫瑰糖疹样皮损,这类病人可能是自家敏感性反应所引起,故称之为玫瑰型自家敏感性皮炎。与玫瑰糖疹的关系还待进一步研究。
少数病人可出现全身症状,尤其是玫瑰型自家敏感性皮炎的病人,可有发烧。
本病多发于青年人或中年人,以春秋季多发。
认为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但至今尚未分离出病毒。有报道砷、铋、甲硝唑(灭滴灵)、卡托普利(巯甲丙脯酸)等药物可引起玫瑰糠疹样损害。其他尚有学者认为与细菌、真菌或寄生虫感染等有关,也有学者认为与过敏因素有关,但都未被证实。近期的研究表明,细胞免疫反应参与了本病的发生。
1.典型玫瑰糠疹
(1)前驱症状:约5%病人在发疹前出现全身不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发热、关节痛和淋巴结肿大。
(2)母斑(motherpatch):多发生于50%~90%病例:开始为一个孤立的丘疹,在以后的几天内迅速增大,直径可达2~10cm,为圆形或椭圆形橙红色或淡色的斑,略隆起,境界清楚,覆有细微白色鳞屑。当斑疹受到刺激后,可有湿疹化丘疹水疱性的表现。母斑好发于躯干或股部等处,有时可见颈部或四肢,但面部和阴茎部少见,母斑好发部位,男女之间无差别。母斑通常无自觉症状,可被患者忽略而不加注意(图1)。
(3)继发疹(secondaryeruption):母斑出现后经数天或2个月后,在躯干及四肢近端出现多数与母斑相同而形状较小的红斑,称为子斑或继发疹,皮损横列椭圆,长轴与皮纹走行一致,中心略有细微皱纹,境界清楚,边缘不整,略呈锯齿状,多数孤立不相融合,表面附有少量白色糠状细小鳞屑。继发疹出现后,母斑颜色变淡,一般性质干燥,不倾向湿润。继发疹的病程在2~10周之间。有湿疹化或药物引发的皮疹,病程会略长。一般有不同程度的瘙痒。
(4)口腔损害:常有红斑、糜烂、点状出血和溃疡,以及环状和斑块损害。
(5)预后良好:如不治疗,一般约4~8周可自然消退。消退时一般先自中内部开始,由黄红色渐变为黄褐、淡褐色而消失,边缘炎症消退稍迟,围绕中心部鳞屑形成环状,甚似体癣。遗有暂时性色素减退或色素沉着斑。愈后一般不复发。少数病例,皮疹反复成批出现,病程可延至半年以上才能痊愈。
2.非典型玫瑰糠疹20%病例出现非典型玫瑰糠疹,表现为无母斑,或母斑未被发现,或仅出现母斑,无继发疹的出现,或呈现不对称或不典型的广泛分布。患者皮损上可出现水疱、脓疱、渗液、痂皮,形成水疱性和脓疱性玫瑰糠疹,也有在皮损上出现紫癜,不一定有鳞屑的形成,称为紫癜性玫瑰糠疹,有的常在母斑周围出现外形巨大的斑疹,皮损数目少而形状较大,还好发于腋窝或腹股沟等处,常呈环状,倾向融合,可伴有典型皮损,但也可单独出现,称为环状边缘性玫瑰糠疹。有的皮损以灰黑色为主,类似多发性斑状黑变病,病程较长,称为色素性玫瑰糠疹。此外,尚有丘疹性、荨麻疹性、复发性玫瑰糠疹等。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