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在《赤壁赋》中借江上清风,山间明月,抒发了怎样的感情,阐述了什么哲理

 我来答
风潇陌上寒
推荐于2018-02-13 · TA获得超过188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9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55万
展开全部
“惟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这是苏轼回应朋友带有消极意味的话“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的.其实此文也是苏轼在贬谪到黄州期间所写的,虽说苏轼对自己的遭遇也是介怀的,但是在这里仍然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豁达、超脱和乐观.不必为一时的得失而耿耿于怀,人生无常,应该理性看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为是.
飞燕投湖
2015-02-13 · TA获得超过142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3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40万
展开全部
首先要了解苏轼写这首诗时的背景。当年因为王安石变法,耿直敢言的苏轼成了官僚们政治倾轧的牺牲品遭到逮捕。被朋友多方搭救下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两篇赋。在黄州苏轼一住就是五年,在这里他生计困难,在友人的帮助下,开了几十亩荒地,掘井筑屋,躬耕其中,号“东坡居士”。苏轼在黄州思想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对受到这样残酷的打击感到愤懑、痛苦;另一方面,时时想从老庄佛学求得解脱。同时,在他躬耕农事与田父野老的交往中,感到了温暖,增强了信心,他一方面表现了旷达自适的性格,一方面也使他的思想更接近现实。
——因为仕途不得意所以苏轼便渐渐有了道家的无为而治,随遇而安的超脱心里。也可以说是自己的一种对现实的逃避心里。但随着游览赤壁的过程作者的内心渐渐地得到了一种升华,当他自己接受了现实时自己的内心也就一下子看开了,也就是心胸变得开阔了。这是一种心灵上的升华,只有一个人的人生经历了诸多磨难后没有被残酷的现实压倒反而更加勇敢的一种蜕变。现在的普通人很少能达到这种境界!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巨娴雅海气
2023-06-12 · TA获得超过2.9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1万
采纳率:29%
帮助的人:906万
展开全部
苏轼在《赤壁赋》中借江上清风、山间明月抒发了情感,他阐述的哲理是:
首先,苏轼认为自然界的清风和明月都是无尽的财富,它们可以供人们无限享用。他通过对清风和明月的赞美,表达了对自然的敬仰之情。
其次,苏轼认为清风和明月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清风代表着高尚的品德,明月代表着纯洁的心灵。他通过这两个象征,表达了自己对高尚品德和纯洁心灵的向往之情。
此外,苏轼还认为,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自然的享受和对人生的感悟。他通过这篇赋文,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总之,苏轼在《赤壁赋》中通过江上清风、山间明月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并阐述了对高尚品德和纯洁心灵的向往之情。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宇文逸轩88
2015-02-13 · TA获得超过680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03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03万
展开全部
  北宋大文豪苏轼写过两篇《赤壁赋》,后人称之为《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苏轼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1082年秋、冬,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这两篇赋。这个时期,作者的思想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对受到残酷打击感到愤懑、痛苦;另一方面,时时想从老庄佛学求得解脱。同时,在躬耕农事与田父野老的交往中,感到了温暖,增强了信心,也使他的思想更接近现实。他的前后赤壁赋正反映了这时的思想情感。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