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霸。(《孟子·公孙丑下》)(1)孟子认为有大作为的君主与贤才商讨大事,就应“□□”,而贤才如果君主不能“□□□□”就不值得与之共事。伊尹、管仲就是孟子所说的“□□□□”。 (3分)(2)孟子主张君主“欲有谋焉,则就之”,请简要分析孟子的思想。(3分) 展开
 我来答
保障门庭5
推荐于2017-10-08 · 超过66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53
采纳率:75%
帮助的人:58.6万
展开全部
(1)就之  尊德乐道 不召之臣(3分)
(2)孟子认为“尊贤使能,俊杰在位”是国家富强的根本。(1分)“欲有谋焉,则就之”体现了孟子礼贤下士尊重人才的思想主张。(要体现孟子的思想,2分。)


试题分析:译文:所以大有作为的君主一定有他不能召唤的臣子;若有什么事情要商量,就亲自到臣那里去。如果君王不能像这样(诚心实意地)尊尚道德和乐行仁政,便不值得和他有所作为。因此,商汤对于伊尹,先向伊尹学习,然后以他为臣,于是不费力气统一了天下;桓公对于管仲,也是先向他学习,然后以他为臣,于是不费力气而称霸诸侯。本题的第一题重在对文段文意的理解。第二题得在对孟子思想的把握。
点评:本题的亮点在于第一小题,本题通过填空的形式考查对文段大意的理解,形式新颖,降低了难度,同时第一小题又为解答第二小题打下了基础。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