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怎么组词?
长读作cháng时,组词有:长方体、长叹、长骨、长毛绒、长度。
本意是指空间或时间的距离大,引申为空间或时间两点距离大,又引申指深远。还可作动词,义为延长、赞许等。
长读作zhǎng时,组词有:成长、家长、生长、长城、长江、长沙、队长、长度、师长、学长、连长、长老、长远、乡长、长短、长话、校长、特长、长寿、首长。
该词义为年长,由此引申出岁数大,辈分高,排行第一等义。还可特指兄长、首领、长官。又可作动词,解释为生长,滋长等。
扩展资料:
词语解释含义:
1、长方体:六个矩形所围成的六面体。
2、长叹:深深地叹息。
3、长毛绒:用毛纱做经,棉纱做纬织成的起绒织物,正面有挺立平整的长绒毛。适宜于做冬季服装。
4、长度:两点之间的距离。
5、成长:一般指长大、长成成人,也泛指事物走向成熟,摆脱稚嫩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自身不断变得成熟稳重的一个变化过程。
“长”有两个读音,分别是cháng zhǎng
组词:
拼音cháng
1.工长[gōng cháng]
亦称“ 工段长 ”。 工、矿、运输等企业部门中领导和组织工段生产技术活动的直接负责人。
2.长沙[cháng shā]
中国湖南省省会,城市面积53平方公里,人口245.9万(1982)。
3.长度[cháng dù]
以直线量度单位表示的两点之间的距离。
4.长江[cháng jiāng]
中国第一大河,长6300公里。
5.长话[cháng huà]
冗长拉杂的话。
拼音zhǎng
1.队长[duì zhǎng]
对一群人或一个单位有行使权力和负有责任的人。
2.连长[lián zhǎng]
古官名。
3.家长[jiā zhǎng]
旧称一家之主
4.成长[chéng zhǎng]
长到成熟阶段。
5.军长[jūn zhǎng]
一个军的最高军事长官。
释义:
长 [cháng]
〈形〉(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披长发之形,以具体表抽象,表示长短的“长”。本义:两点距离大);同本义。与“短”相对。
〈名〉长度;长处
〈副〉长久;永远;长长地。
长 [zhǎng]
〈形〉老,年高;年长,年龄较大。
〈动〉生长;成长;抚育;使…成长。
〈名〉首领;君长;领袖;各种组织的位高者;年纪较大的人。
推荐于2019-03-26
:长处、班长、长度、长老、连长、生长、军长、长短、家长、长江、师长、成长、长话、学长、乡长、长远、队长、州长、首长、所长、族长、长虹、细长、校长、兄长、特长、厂长、站长、院长、市长、助长、科长、长寿、长进、长年、长途、长廊、茁长、长袖、长膘
要四个字的
长的的成语
:气贯长虹、日久岁长、发短心长、弃短就长、心长力短、一无所长、与世长辞、长驾远驭、鹰击长空、引短推长、家长里短、巨人长德、长谈阔论、长念却虑、黄钟长弃、鹤短凫长、睡长梦多、三长四短、弃短用长、万古长春、取长补短、山长水阔、长久之计、长眠不起、旷日长久、一字长城、长才短驭、长嘘短叹、较短量长、闲言长语
一、长,读cháng时,组词如下:
长城、长处、长辞、长度、长短、长工、长河、长空、长眠、长跑、长篇、长寿、长叹、长天、长途、长啸、长行、长性、长夜、长于、长远、长征、长足、长此以往、长歌当哭、长命百岁、长年累月、长驱直入、长生不老、长袖善舞、长吁短叹
二、长,读zhǎng时。组词如下:
长辈、长成、长房、长官、长进、长老、长女、长兄、长者、长子、班长、部长、厂长、成长、船长、市长、拔苗助长、教学相长、揠苗助长
扩展资料:
《说文解字》:久远也。从兀从匕。兀者,高远意也。久则变化。亾声。纼者,倒亾也。凡长之属皆从长。
白话版《说文解字》:久者,不暂也。远者,不近也。引申之为滋长,长幼之长。今音知丈切。又为多余之长,度长之长皆今音直亮切。兄下曰:长也。是滋长,长幼之长也。
词语解释:
1、长处:指特长:优点。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九回:“只有一样长处,出来见了人,那周旋揖让,是很在行的。”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国无论大小,都各有长处和短处。”
2、长远:指将来很长时间。
《朱子语类》卷九四:“无极是多少大,无一个物是宙样长远,亘古亘今,往来不穷。”
3、长歌当哭:意思是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形容借歌抒情。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杂曲歌辞·悲歌》:"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4、长袖善舞:原指古代人的袖子越长,跳舞越好看。现多用来比喻做事有所依靠,就容易成功。后多用来形容有财势、有手段的人善于钻营取巧。
《韩非子·五蠹》:“鄙谚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此言多资之易为工也。”
5、揠苗助长:意思是比喻为急于求成,反而坏了事。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出自《孟子·公孙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