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故事
1、三过家门而不入
三过家门而不入亦称三过其门而不入,这是大禹治水中发生的故事。为了治水,大禹曾三过家门而不敢入。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被传为美谈,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
第一次经过家门时,听到他的妻子因分娩而在呻吟,还有婴儿的哇哇哭声。助手劝他进去看看,他怕耽误治水,没有进去;
第二次经过家门时,他的儿子正在他妻子的怀中向他招着手,这正是工程紧张的时候,他只是挥手打了下招呼,就走过去了。
第三次经过家门时,儿子已长到10多岁了,跑过来使劲把他往家里拉。大禹深情地抚摸着儿子的头,告诉他,水未治平,没空回家,又匆忙离开,没进家门。
2、涂山之会
禹在确立王权的过程中,又继续征伐三苗。他统领众多邦国君长,并以奉行天命自居,这表明他已掌握了最高的王权,取得了“夏后”的地位。
经过激烈的战斗,三苗战败了。这是一次规模较大的武力征伐,通过这些征伐活动,不断加强了夏禹的王权。
禹在确立王权后,就在有崇氏部落所在地——嵩山之阳建立了阳城(河南登封县告成镇)作为都城。后又迁往阳翟(河南禹县)。
为了巩固王权,禹又沿颍水南下,在淮水中游的涂山(安徽蚌埠西郊怀远县境),大会夏、夷诸部众多邦国和部落的首领,这就是“涂山之会”。
原来的众多部落首领,到此时大都转化成世袭贵族,分别成为各个邦国的君长。这次大会,是夏王朝正式建立的重要标志。
3、铸造九鼎
涂山大会之后,为表示敬意,各方诸侯常来阳城献金(即青铜),后来,九州所贡之铜年年增多,大禹想起从前黄帝轩辕氏功成铸鼎,为了纪念涂山大会,就准备将各方诸侯进献的金,铸造成几个大鼎。
后九鼎(即冀州鼎、兖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扬州鼎、荆州鼎、豫州鼎、梁州鼎、雍州鼎)铸成,鼎上铸着各州的山川名物、禽异兽。
九鼎象征着九州,其中豫州鼎为中央大鼎,豫州即为中央枢纽。九鼎集中到夏王朝都城阳城,借以显示夏王大禹成了九州之主,天下从此一统。九鼎继而成为“天命”之所在,是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
二、人物
1、鲧
鲧[gǔn] ,中国汉族上古时代神话传说人物。姓姒,字熙,有崇氏,帝颛顼之子。
鲧禹治水是中国最著名的洪水神话。鲧是大禹的父亲,有崇部落的首领,曾经治理洪水长达九年,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劳苦功高。
一说因鲧与尧之子丹朱、舜争部落联盟共主之位失败而被尧流放至羽山;一说是“尧令祝融杀鲧于羽山”,总之,鲧葬身于羽山,是一个悲剧色彩浓厚的治水英雄。
2、启
启(生卒年不详):也称夏启、帝启、夏后启、夏王启,他是禹的儿子,夏朝的第二任君王,前1978年―前1963年在位。其母是涂山氏族的女子。儿子至少有五人,其中有太康及中康。根据《竹书纪年》,帝夏启王在位39年,约78岁驾崩。
禹死后,启通过武力征伐伯益,将其击败后继位,成为中国历史上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的第一人,自此,宣告原始社会结束,开始了奴隶社会,启是传统上被公认的中国第一个帝王。
他放弃阳翟,西迁到大夏(今汾浍流域),建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此后,又通过甘之战,击败强有力的有扈氏,消除了华夏族内的反对势力。在位晚期,发生了武观之乱,以至政局动荡。他一生四处征战,最终病死,葬于安邑附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姒启
据传说,夏禹是羌人的后裔。《史记·六国年表》说:“禹兴于西羌。”在汶川、北川,还有许多与之有关的古迹,有碑曰“石纽山圣母祠”,有禹王宫,洗儿池,传说是圣母生禹后为禹洗涤之处,在四川羌族地区,不仅流传着许多关于大禹出生、婚配、治水的传说,而且从漩口至岷江源头的雪宝顶下的黄龙风景区、北川风景区,许多地名、山名的沿革含义都与大禹的活动、生活起居乃至后人对他的祟奉赞扬有关。
在岷江上游羌族居住的石纽地方,出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他生下来三天就会说话,三个月就会走路,三岁就成了一个壮实的汉子,他就是华夏民族感激不尽的大禹王。
大禹出世
木比塔是天上管众神的神。在他手下的众神当中,有两个怪性子的神,一个管水,一个管火。这两个神都是火爆性子,只要一见面就争吵不休,水火不相容嘛。
有一天,这两个神又在天上吵起嘴来,争论谁的本事大。水神说:“天下离不开水,没有水万物都要干死,石头都要裂口。”火神说:“天下离不开火,要是没有火的光焰照着大地,万物都要阴死,石头都要生霉。”
两个神越吵越凶,最后干脆动起手来了。火神拿起金枪,水神举起银枪,杀得天昏地暗,一连大战了三七二十一天,把天上地下打得个一塌糊涂。最后水神败了下来,被打下了人间。
这个怪物把肚子里头所有的气都出在老百姓身上,他像瞎了眼的野牛一样,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跑到哪里,哪里就发大水,淹没田地、寨房和牛羊,给老百姓带来了数不清的灾难。
天神木比塔知道了这个怪物在人间干的坏事,就准备派一个治水的英雄来到人间。就在这天夜里,石纽山上空祥云密布,金光四射,一个羌家妇女生下了怀胎十年的儿子大禹。
他生下来时满身血污,他母亲把他放进金锣岩边一个水塘中去洗,把一塘水都洗红了,有人说现在那塘水每到八月十五晚上,从月光底下看还是红的。禹被水一惊,哇哇大哭起来,惊动了天神木比塔,他就为大禹出世下了三天三夜的金雨,当地的人见满山满地都是黄澄澄的石头,就问大禹是不是金子,大禹晓得金子对老百姓来说不是好东西,它要引起争夺和械斗,就说:“啥子金子?狗金子。”这就是当地人喊的“狗金子”。现在羌民们还能在石纽山沟中挖到这种狗金子,也就是现在说的“自然铜”。
涂山联姻
禹慢慢长大了,他看见大水给百姓带来无数灾害,决心要为民除害,造福人间,就带领羌民用青杠树烧灰去堵洪水,可是这里堵上那里又冒出来了,四面都是堵不住的水。大禹想,一定要把水路弄清楚才行。
老年人告诉他说:石纽山对门的涂山高,能看见很远的水流方向。大禹就翻过高山大岩,去涂山观水路。
当他快要走到涂山顶上时,听见有人在树林边吹羌笛。原来是一个年轻漂亮的羌家女子,她眼睛像星星,脸色像桃花,身穿长衫,头顶花帕,正在专心地吹笛子,身边有一大群猪,立起耳朵在听她吹奏,一个石头上放着一张羊皮地图。大禹见是一个女子,正要离开,那女子却先说话了:“偷听笛子的可是大禹吗?”大禹连忙说:“是我。”又问:“你咋个知道我的名字呢?”女子说:“我已经等你好几天了。”大禹觉得奇怪:“你等我做啥?”女子说:“天下大水成灾,百姓苦得很,前几天,天神木比塔托梦给我说,石纽寨有个治水的英雄叫大禹,要来求问水流的方向,专门叫我在这儿等你,把我涂山祖传的三江九水的路图送给你。”说完双手捧起那张羊皮图。大禹很感激,就问:“姑娘你叫什么?”姑娘说:“我家住涂山,人们都叫我涂山氏。”
两人情投意合,就拜天地,结成了夫妇。
大禹
背岭导江
大禹从图上弄清了三江九水的流向,认为只有引水出山才能把洪水导人大海。大禹要沿江而上,去看看是哪些山挡住了水的去路。涂山氏用五彩金线在他的鞋帮上绣上了两朵彩云,使他行走如飞。这就是流传到现在羌人穿的“云云鞋”。
大禹治水的决心感动了住在弓杠岭脚下的一条黄龙,它飞到大禹身边,让大禹骑在它身上顺江上游,帮大禹查清水路。大禹很感激黄龙的帮助,求天神木比塔封黄龙为神,黄龙不愿受封,藏卧大山脚下,后人感谢它对大禹的帮助,在松潘修黄龙寺纪念它,现在透过清水还能看见黄龙的脊背。
大禹沿江查清了水路,决心要除去几座阻挡水路的大山。岷江水流到古广柔这个地方时,被一座大山岭挡住了去路,每到七、八月份“烂秋雨”,几百条山沟的水都一齐涌进岷江,水被大山挡住流不出去。山前的好多房屋、田地都要被洪水淹没。山后的平原大坝的水稻地,因为大山挡路,水流不过来,田干得像乌龟的背一样尽是口子,老百姓吃水很困难,都说水贵如油。
大禹决心要除去这个挡路的大山。人们看见大禹一个人来到江边,甩开膀子,登起八字脚,朝着太阳升起的地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伸出粗壮的手,反背过来,倒抠着大山上的岩石。只听“轰卤一声,大禹把那挡住水路的大山背起来摔到一边去了。当地的老百姓感激禹王爷给人民带来的幸福,就把这座被禹王爷背开的大山叫“禹背岭”。
九顶镇龙
古茂州的百姓告诉大禹,在茂州的大江里有一条乌龙,它经常在发大水的时候出来显威。它的尾巴一甩,就要推平几座山;它的口一张,就要吞食千百牛羊。百姓没有办法,只好在大水到来的时候,赶着牛群羊群去献给它,害得百姓叫苦连天。
大禹从天神木比塔那里借来了九钉神耙,同乌龙大战,四方羌民都来为大禹助威,涂山氏亲自擂响岷江边上的一面石鼓。经过大禹与羌民的齐心奋战,乌龙终于被治服在岷江边上。大禹把手中的钉耙用力投向乌龙,化作九顶山峰压住乌龙,使它再也不能出来作孽。
这山就是现在茂县东南的九顶山。茂县现在还有当年涂山氏擂石鼓这个地方。
化猪拱山
涂山氏看见大禹治水,成天东奔西忙,九年中三次经过家门都不回屋一趟,她决心要帮助他开山导水。
涂山氏本是天上神女下凡,她求天神木比塔把自己变成一只神猪。每天黑夜俏悄地来到大山下,用嘴拱山,给江水开路,鸡叫前又变成人回到徐山。
一天,天亮后,大禹来到江边看水,发现挡住水的大山被推平了许多,岩石上面还有猪毛和血迹,以后,天天都是这样。大禹觉得奇怪,夜里来江边观看,见挡水路的那座大山正在慢慢垮下去,水通过山口,向东流去。大禹睁大眼睛仔细看,原来有一头小山包一样的猪,浑身泥污,正在用力拱山。大禹正要上前致谢,那猪看见大禹来了,夺路就逃,被大禹一把拉住,现出了原形。
涂山氏见大禹识破了自己,觉得自身太丑,没有脸见丈夫,便化成神猪沿江向西跑。她一口气跑到了古西凉国。当地的人知道涂山氏化猪为大禹拱山、为天下百姓造福的事后,立志子孙不吃猪肉,表示对涂山氏的尊敬。
人物,姒太康,鲧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