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履镇的历史管辖

 我来答
亓祉QL44
2016-05-30
知道答主
回答量:80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1.6万
展开全部

夏履镇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据《吴越春秋》载,公元前21世纪,大禹治水“冠挂不顾,履遗不蹑”就发生于此。后人感念其功,建桥以志,命名“夏履桥”,地因桥名。《越绝书》曰:“昔者,越王句践与吴王夫差战,大败,保栖于会稽……”。夏履镇越王峥的越兵营遗址今犹存。明万历年间(1573-1691)设“夏履桥市”。清宣统二年(1910)始设夏履桥乡。民国二十一年(1932)首置夏履桥镇。尔后,乡镇建废,屡有分合变更。
建国后,又多次撤并,与相邻乡镇互有区划变化。1950年,夏履乡分为夏履、中村、莲东、莲西4个小乡,同年10月至1956年3月间,夏履、莲东、莲西3个小乡曾划属萧山县管辖。1958年7月,并入钱清人民公社,当时夏履设中村、夏履、莲东3个管理处。1961年春成立夏履人民公社,辖21个生产大队。1983年恢复称夏履乡,生产大队改称21个行政村,1992年7月成为建制镇,并增设1个居民委员会。
2003年夏履镇撤并为11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分别为:夏履桥村、新民村、越王峥村(含北坞、南坞、埠头),中墅村(含中村、墅坞、上庄)、夏东村(含郑家闸、汪家埭、清坞)、联华村(原联华、何家坞)、莲中村(白里山头、虞山、杨家埭、马家地、陶家弄、王家庄)、莲东村、莲西村(门台里、周家田头、西坞口、方家埭、金家埭、建民、里西湖)、双叶村(双桥头、周家坞、旦觉坞、黎明)和莲增村(宣家坞、河岸张、陈家埭、大洋里)和夏履居委会。
2004年,全镇居民共有5770户,1837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25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60人。民族以汉族为主,20世纪90年代始,由于境内工业发展迅速,外来务工青年聚增,其中部分外地女青年婚嫁境内,故有壮、回、藏、苗、侗、傣、黎、布衣、土家等少数民族143人。
镇人民政府驻地——夏履桥村,水陆交通便利,工商业繁荣,文教、卫生、体育设施较全,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