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都镇的江都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江都先后属吴、越。汉初,称扬州为广陵郡。汉高祖刘邦封 侄刘濞为吴王时,曾建都于此,称 吴国,后又更名 为江都国。公元前153年(汉景帝前元四年),江都始建县,隶属于江都国。“江都”之名,始见于史。称江都者,按郭璞江赋云:“表神委于江都”。大概是以江水都汇于此,故而得名。另一说称江都者,“乃江淮的一大都会”。二说并存,皆与水有关。 江都历史有据可考的当从西汉建县开始,它的治所从隋朝以来直到解放前久一直设在扬州,所以江都的历史沿革与扬州密切相关。
汉初,称扬州为广 陵郡。汉高祖刘邦封侄刘 濞为吴王时,曾建都于此,称吴 国,后又更名为江都国。公元前 153年(汉景帝前元四年),江都始建县,隶属于江都国。公元前106年(汉元封五年),江都和广陵两县各划分部分地域建舆县。502年(梁朝)以后,江都县历北齐、陈、北周,时废时置。北齐、北周复立江都县时,均隶属江阳郡。581年(隋开皇初年)后,江都县属吴州;589(隋开皇九年)直属扬州;605年(隋大业元年),隶属江都郡;620年(唐武德三年)江阳县并入,江都县又划分至兖州;742年(唐天宝元年)后,江都县又先后隶属广陵郡、江都府。公元997年(宋至道三年)分天下为十五路,江都县属淮南东路,与广陵县同属扬州府,史称“一府两县”。1357年(元至正十七年),朱元璋占领南京后,江都县先后隶属淮海府、维扬府、扬州府。公元1731年(清雍正九年),析江都以西之地为甘泉县,同受治于扬州府。 1911年底,甘泉县又并入江都县。江都县抗日发主政府成立后,为适应革命斗争形势的需要,曾三次以通扬运河为界分县:1942年9月第一次分县,河北称江都县,河南称邗东县,1943年4月两县合并称江都县;1945年4月两县合并称江都县;1948年11月第三次分县,河北称江都县,河南又称邗东县,1949年1月两县合并仍称江都县。
建国后,江都县治所设于仙女镇(即今江都镇),江都县的辖境包括邗江区。1956年设仙女镇以西之地为邗江县。1994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江都撤县设市,江都从此翻开新的一页。江都区的辖境,北与高邮交界,东和东南与泰州市吡邻,西与扬州邗江区接壤,南与扬中隔江相望